:::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紀錄片的身份相認與相知
書刊名: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作者:劉潔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119-124
主題關鍵詞:紀錄片身份特征評判標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身份,是一種關聯識別的歸屬與特征認同的確定。相認,其實就是身份的識別,是一種歸屬的定名;相知,其實就是身份的認同,是一種彼此傾聽后對內在價值的認定。給出定名,確定身份,實屬重要,但又確實不易。本文的著眼點是,以開放的格局,立足于結構-功能的視角來重新審視紀錄的方法與實踐,從紀錄片的獨特性和功能切入,回到紀錄片的本體立場,來解讀當代紀錄片的身份問題。這種非定性、非本質化的梳理,或許為找到紀錄片原初的獨特性和內在價值,為描述中國當代紀錄片的身份特征及其評判標準,能夠提供一種方法論的路徑
期刊論文
1.揚之水(2004)。定名與相知。讀書,2004(1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光武。認識主體的認識結構與功能。系統辯證學學報,1(12),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段永朝(2011)。瞄準笛卡爾:信息技術思想困境的根源--雲計算的"臺詞"與"潛臺詞"。讀書,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羽君、殷樂(1998)。生活的重構--新時期電視紀實語言。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林諾夫斯基、黃建波(1999)。科學的文化理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潔(2007)。紀錄片的虛構:一種影像的表意。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R.艾什比、張理京(1965)。控制論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Parsons, Talcott、張明德、夏翼南、彭剛(2003)。社會行動的結構。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猛(2015)。自然社會:自然法與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CCTV央視網•紀實•時間紀錄片名人工作坊(20150401)。媒體紀錄片比比皆不是真正的紀錄片,http://jishi.cntv.cn/2015/04/01/ARTI1427856159203581.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迅(2014)。我怎麼做起小說來。南腔北調集。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