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係之研究(一九五七∼一九七五)
作者:楊建成
作者(外文):Yang, Jian-Cheng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亦園
江炳倫
吳春熙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76
主題關鍵詞:馬來西亞西馬來西亞政治關係華人馬來人李光耀政治"1957-19751975CHINESELIGUANG-YAOPOLITICS"POLI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本論文的主題是討論馬來西亞自獨立建國以來(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五年),在西馬
來西亞(馬來亞半島)地區兩大種族─華人與馬來人之間政治關係的演化情形。
我們選擇獨立建國(一九五七年)作研究的期限的起點,其理由是:一九五七年馬來
亞聯合邦制憲獨立由殖民地蛻變成主權國家,當地的居民由殖民政權下的屬民(subje
cts)躍身為主權國家的公民(citizens)。因此,我們把一九五七年獨立憲法作為基準
點,來檢討十八年來西馬地區華巫兩族居民,如何以公民的身份來分享這個國家的政
治權力。
西馬地區除了人數相當的華巫兩族(華人約佔百分之三十七、馬來人約佔百分之四十
九)之外,尚有佔全人口百分之十左右的印度人,及少量的他種人,本論文為了突出
華人和馬來人的關係,在許多地方都忽略了印度人和他種人的表現和動態,這樣是會
影響到研究結果的。但是,這是由於資料來源的限制,使筆者不得不作這種抉擇。
馬來亞的多元社會有兩種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這是一個以華人與馬來人為多數種
族兩極化的多元社會,這兩大種族各有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及社會制度,兩者之間極
端缺乏共同性,很難進行種族同化與融合。第二,這是一個自一九三○年之後逐漸穩
定成形的多元社會,土生的移民後代大量出現,據一九七四年統計所顯示的人口特徵
是馬來西亞(包括東馬西馬)社會全人口百分六十四是二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是非
常年輕的社會,也可說是精力充沛變化潛能鉅大的社會。
華人和馬來人的政治關係是本論文的主題。本論文中所指涉的政治關係是包括華巫兩
族在政治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交往、競爭和衝突。
本論文的章節安排是參考K. J. Ratnam一九六五年出版的「馬來亞的社群主義與政治
過程」(Communalism and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 Malaya) 的章節而確定。這本
書是早期研究馬來亞獨立後種族政治關係的重要書籍之一。這本書把華巫之間政治地
位的問題如憲制政府、公民權、馬來人特殊地位、華人合法權益列為專章討論,把政
治活動及選舉中華巫兩族的表現,作為觀察憲制內華巫合法競爭的依據,自一九六○
年代末期起,西馬地區華巫之間產生一連串劇烈的政治爭端;如爭取華文官方語運動
,李光耀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號召,及一九六九年「五一三」華巫種族血
流大衝突,使得華巫政治關係由和緩平靜變成激烈沸勝。一九七○年之後馬來西亞政
府採行修改憲法、新經濟政策、徹底馬來化教育制度,以及文化同化政策來重新安排
華巫政治關係。筆者試以Ratnam氏所論述的華巫政治關係(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五年
)為基礎,比較觀察經過「五一三」事件之後,華巫政治關係產生怎樣的變化,進而
檢討自建國以來,十八年間,華巫關係演化的經過及原因。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當代馬來西亞年輕華人的飲食文化
2. 馬國華人與民主演變:族群政治建構出的群體意識
3. Post-trauma: A Comparison of the Malay and Chinese Psyches in Response to the May 13 Tragedy in Their Literary Works from 1969 to 2019
4. 馬來西亞新政經發展--變、辨、辯
5. 馬來西亞肯定性行動研究--馬來人優先政策的合理性反思
6. 馬來西亞“分而治之”民族政策的內在邏輯
7. 棄國還鄉:砂拉越華人國族認同之頓挫(1959~1974)
8. 二戰後馬國客家聚落的演變--以士乃新村為例
9. 李光耀與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關係
10. 分歧的社會正義觀?馬華巫族群的「平等」、「公正」論述與權利爭奪
11. 賴國輝與東南亞華人研究
12. 馬來西亞廉價花園聚落中的空間與族群關係:柔佛州新山縣茉莉花花園的個案研究(1987~2007)
13. Reviews: 1.DeBernadi, Jean. Rites of Belonging: Memory, Modernity, and Identity in a Malaysian Chinese Community. (笛柏納蒂著《歸屬的禮儀:馬來西亞華人社區的記憶、現代性與認同》) 2.DeBernadi, Jean. The Way that Lives in the Heart: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 Spirit Mediums in Penang, Malaysia (笛柏納蒂著《心存之道:馬來西亞檳城華人民間宗教與靈媒》)
14. 「家屋、聚落與文化價值觀的轉化與再造:以馬來西亞華人高腳漁村五條港為例」碩士論文計畫簡介
15. "Illicit Trade" in South Sumatra: Local Society's Response to Trade Expansion, C. 1760-1800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