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石油化學產品之價格與成本結構之分析
作者:吳美芳
作者(外文):Wu, Mei-Fang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希沼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1
主題關鍵詞:我國石油化學產品價格成本結構分析向後聯鎖效果商業經濟BUSINESSECONOM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自民國五十七年以來,石化下游加工業日益壯大,對石化工業原料的迫切需求,形成
強烈的向後聯鎖效果(backword linkage effect) 。為了充分供應各項石化原料及避
免日後原料之供應由國外所操縱,政府先後完成第一、第二、第三輕油裂解場,更於
六十八年又動工興建第四輕油裂解場;這一連串的推展活動,使我國石化工業達到前
所未有的輝煌成果。
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的今日,我國對原油進口依賴度高達99% ,以及下游加工產品外銷
處處受到限制;在此情況下,石化工業是否值得繼續發展?應如何發展?是否有可行
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困境?種種問題引發作者研究本文的動機。
首先以圖表及數據,介紹我國石化工業之結構、特色、發展背景及現錶。其次介紹石
化工業在經濟發展中之地位。諸如石化工業對國民生活衣、食、住、行之貢獻,石化
工業強烈的向前聯鎖效果;高度的資本密集度以及對我國貿易的重大貢獻。證明石化
工業深具發展潛力,未來的前途值得重視。第四章提出各種訂價理論,包括成本導向
訂價法,需求導向訂價法,競爭導向訂價法以及其他訂價法,作為設定第五章各種模
式之理論根基。
最後引用訂價理論中之成本導向訂價法來設定模式。第一個為成本判別模式,主要功
能為測定中間原料業者,其現行價格結構,對成本反應的情況,以及各期利潤率的計
算;同時,並算出各項成本佔當期實際售價之百分比。透過本模式,作者實證分析證
實,中間原料業者,自六十九年四月以來,因部份吸收成本,使利潤逐漸為負值,遭
遇經營上的困難。為了解決此項困境,作者接著設定第二模式;其主要功能為,設定
廠商經營利潤為零的前題下,應如何提高售價與降低成本。原則上,任意提高售價並
非可行之舉,因為市場售價不但由供應者決定,更需為消費者所接受。因此作者進而
討論應如何降低成本。經實證分析證實,市場所接受的價格愈高,對中間廠商愈有利
。而一旦市場售價無法提高,或者提高幅度有限,中間廠商祗得降低佔售價百分比最
高之基本原料投入成本。祗要中油願意配合降價措施,則將確保中間廠商不會虧本。
但是長期使中間原料業者無利可圖,將難以形成投資誘因,而使許多業者退出生產行
列。因此,為創造合理的投資利潤,作者再設定第三模式,期望在現行成本結構下,
設定合理利潤,以決定市場售價與成本價格。原則上,第三模式在導論上,與第二模
式類同,也需引用第一模式之理論,而祗多了合理利潤的假設。合理利潤指的是每單
位產品承擔固定資本額的四分之一。總結三個模式的分析,證實石化中間原料廠商確
有經營上之困難。欲解決該困難,除設法提高售價外,更需要中油公司降低石化基本
原料的售價。祗是,中油公司也應承擔成本,若無條件降價根本不會為中油公司所接
受。針對此,作者為石化平準基金會提出一套實施的辦法,即設定「標準售價」為原
則,凡市場售價較標準售價高者,高出部份由平準基金會向中油公司收取基金;反之
,則由基金會輔助中油公司。經由模式的建立與平準基金實施辦法之擬訂,以達成本
文的研究目的,期望對中間石化業者的經營,能有些許的貢獻和幫助。
最後,在第六章作了全文的總結與日後石化工業發展的若干建議。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