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韓兩國輸入性通貨膨脹之比較研究
作者:文正九
作者(外文):Wen, Zheng-Ji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昭南
麥朝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1
主題關鍵詞:台灣韓國輸入性通貨澎脹小型開放經濟普通最小平方法石油危機時間數列分析商業經濟TAIWANKOREAINFLATIONSMALL-OPEN-ECONOMYORDINARY-LEAST-SQUAREOIL-CRISISTIME-SERIES-ANALYSISBUSINESSECONOM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8
中韓兩國均是以輸出擴張為主導的「小型開放經濟」(Small open economy),同時
也是以農業為基礎而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的開發中國家。在天然資源有限而人口稠密的
環境下,除了1973年及1974年因石油危機(Oil crisi )使經濟成長較低落之外,近
二十年來一直保持了高度的經濟成長。
台灣經濟,自1960年至1973年期間,平均經濟成長率為10.4%,平均輸出成長率為23
.41 %,躉售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為3.48%,都市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為3.66
%;而後1973年至1979年期間,平均經濟成長率為 8.3%,平均輸出成長率為 10.79
%,躉售物價平均上漲率為8.82%,都市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為 12.02%。顯
示前十三年經濟成長率較高,而物價保持適度穩定,而後六年經濟成長率稍減,但物
價上漲幅度增大。
至於韓國經濟,自從1960年至1973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為 9.7%,平均輸出成長率為
30.40%,躉售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為 11.83%,都市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為
12.28%;而在1973年至1979年期間,平均期間,平均經濟成長率為 9.8%,平均輸
出成長率為 15.08%,躉售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為 19.52%,都市消費者物價指數平
均上漲率為 14.67%。顯示經濟成長與物價上漲型態,與台灣相似,惟其變動幅度較
大。
在國內資源缺乏,市場狹小的國家,大部份以拓展對外貿易為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
要手段,中韓兩國亦不例外。過去二十年來,由於採取各種獎勵措施,投資迅速增加
,生產力大幅提高,以及單位產品勞動成本相對下降,在國際市場上輸出產品競爭力
的加強;同時國際經濟的普遍繁榮,輸入需求提高,故中韓兩國的輸出大幅增加。輸
出增加雖可刺激生產促進經濟成長,但如無輸入農工原料及機器設備,增加生產亦無
法實現。為配合輸出產業和國內物資供應的充裕,必須輸入許多民生必需品、農工生
產原料及機器設備。所以,兩國的輸入在快速經濟成長下,也隨著急速增加。
輸出的急速擴增,不僅將國內物資供需情況相對緊俏,且將因巨幅的貿易順差而促成
貨幣供給的過速增加引起物價不穩定。同樣的,在國際價格上漲聲中,輸出的激增就
提高了輸入成本。由於國際性通貨膨脹,與若干重要消費品及農工原料的國際價格激
漲,加以國內貨幣比價調整,國內貨幣相對貶值,使輸入品以國內貨幣計算的價格上
漲。
當1973年10月石油危機發生,再加上當時國際貨幣制度之動盪不安與全球性不景氣,
無論先進國家或落後國家均面臨了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 )的衝擊。從此後
,各國對能源與主要資源重新認識並重視,同時對輸入性通貨膨脹(Imported
inflation )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且廣泛的引起學者專家們研究的興趣。如前所述
,中韓兩國均為貿易依存度相當高的小型開放經濟,輸入性通貨膨脹自然對兩國經濟
的發展及穩定發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中韓兩國輸入性通貨膨脹的比較分析實在值得
作深入的研究。
中韓兩國經濟結構及產業活動非常類似,都是在以農業為基礎而天然資源有限的情況
下,維持高度經濟成長的國家。近二十年來,中韓兩國的經濟,除了1973年和1974年
特殊情況之外,真正達到了高度經濟成長。可是,由物價方面來講,台灣的經濟保持
了非常穩定的國內物價水準,但韓國的經濟卻遭受較高的國內物價波動及匯率的大幅
度貶值,同時貨幣供給量增加率亦比台灣較高,而均促使了國內物價的大幅上漲。
本文研究目的為下列數項:
第一、探討本第二章所建立的理論模型是否能夠說明開放程度遞增國家的輸入性通貨
膨脹現象,同時利用實證方法驗證中韓兩國過去的一般物價變動。
第二、根據中韓兩國的躉售物價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以及進口單價指數,比較分析
兩國的物價變動情形,同時比較分析物價穩定政策和貿易政策的內容,並且分析其政
策效果。
為了達成本文研究的目的,在第二章第三節和第四節分別於以IS-LM模型與貨幣數
量說模型,進行理論分析;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剖析輸入品外幣價格變動對小型開放
經濟的影響,以及在開放程度逐漸遞增的情況,其影響有何不同。其次,以圖形來說
明IS-LM模型和貨幣數量說模型所得到的結果。接著,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進行實
證分析,將理論模型配合實證分析上的要求,化成為實證模型,並利用「普通最小平
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 ),根據中韓兩國的時間數列資料(Time serries
data ),進行迴歸分析,驗證理論分析上所得到的結果,進而實證結果是否能夠充
分支持本文所建立的「輸入性通貨膨脹模型」,以及是否能充分說明中韓兩國過去物
價的實際變動情形。
然後,為了解中韓兩國經濟背景及各種物價變動情形和有關的比較分析,同時進行政
策效果方面的比較。
本文擬分成六章討論。除本緒論之外,第二章是理論架構及模型建立,將探究小型開
放經濟的特徵及輸入性通貨膨脹的理論,並建立IS-LM模型及貨幣數量說模型,然後
一方面以圖形進行理論分析,另一方面由理論模型導出一個實證模型,提供第三章與
第四章的時間數列分析之用。第三章是台灣的時間數列分析,首先了解台灣物價變動
之背景,以及躉售和消費者物價指數之變動和進口單價指數之變動後,依第二章所建
立的實證模型,來進行台灣的時間數列分析,並且驗證其分析結果是否充分說明近二
十年台灣物價的實際變動情形。第四章是韓國的時間數列分析,首先了解韓國物價變
動之背景,以及躉售和消費者物價指數之變動和輸入物價指數之變動後,依第二章所
建立的實證模型,來進行韓國的時間數列分析,同時驗證其分析結果是否充分說明近
十六年韓國物價的實際變動情形。第五章是中韓兩國輸入性通貨膨脹之比較,依據第
三章及第四章驗證的結果,再進一步分析並比較進口品價格對國內物價上漲之效果,
並且檢討中韓兩國的物價穩定政策與貿易政策對物價安定之貢獻。最後,第六章是結
論,將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做結論,並提出一些建議以供中韓兩國有關當局參考。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