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政治、經濟改革互動關係之研究
作者:陳德昇
作者(外文):CHEN, DE-SHEN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東亞研究所
指導教授:江炳倫
曹伯一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9
主題關鍵詞:中共馬列主義斯大林模式共黨CHINA-COMMUNISTECONOMYCOMMUNI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馬列主義理論與蘇聯斯大林模式是建構中共政治、經濟體制的基礎與依據,其特色是
政治上採行一黨專政,由共黨壟斷一切政治權力;經濟上實行計劃經濟、公有制,由
共黨官僚擬定計劃與執行政策。三十年來,在此一政經體制運作下,不但導致中共政
治腐敗,並長期遲滯經濟發展。為突破此一困局,中共首先推展經濟改革。然而,經
濟改革本身亦是經濟自由化的過程,因而會對中共政治產生影響與衝擊。此外,政治
體制未能同步變革,專政體制、共黨官僚亦成為推展經濟改革的阻力。因此,中共在
此一背景下提出政治改革,期能促進經濟改革與發展。
中共鑑於推展經濟改革面臨政治阻力的嚴重性,以及消除政治障礙的迫切性,因而於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政治改革方案,其主要設想如下:(一)堅持
一黨專政,實行共產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並否定西方「三權分立」與
多黨輪流執政制度。(二)實行黨政分開;進一步下放權力;改革政府工作機構;改
革幹部人事制度;建立社會協商對話制度;完善社會主義民主若干制度;加強社會主
義法制建設。
明顯地,中共的政治改革主要作用在於:強化「政府」運作功能,為深化經濟改革鋪
路,並清除反改革勢力。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一黨專政制度下所推動的政治改革
,必然無法發揮政治制衡的功能;黨權超越法律、制度亦將扭曲民主政治的意涵;實
行黨政分開並不意味要取消黨的領導,而是為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
的本質無法保障人民民主的權利,建立在脆弱基礎上的民主亦不可能使政策執行獲致
根本的保證。因此,中共「十三大」政治改革的構想與實踐,將不會從建立民主制衡
方面對政治體制作根本性的改變。充其量,只是行政體系功能的強化,其對促進經濟
深化改革的效果自必十分有限。
中共突破當前經改困境的出路在於:政治改革。尤其是政治民主化的實踐、制衡機能
的建構,以及輿論、議會監督與司法獨立的落實,皆將有助於化解中共所面臨的政經
危機,清除政治體制的弊端,並發揮促進深化經濟改革的功能。因此,中共現階段經
濟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政治改革,而經濟改革績效彰顯與否,則須視政治民主化落實的
程度而定。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