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立霧溪流域的地形演育
作者:齊士崢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Qi, Shi Zhe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石角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5
主題關鍵詞:立霧溪河階地地形演育環境變遷Liwu-Hsiriver terracelandscape evolutionenvironmental chang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
立霧溪、和平溪和蘭陽溪支流夫布爾溪流域的主要階地,均是形成於全新
世晚期的沉積階地,顯示這些河川在最近期的下切過程中,曾穿插發生大
規模的加積。由階地等地形不整合特徵、階地沉積層特徵和流域的地形、
地質特徵的調查與分析,造成立霧溪流域地形演育中的出現大規模穿插侵
蝕現象的直接原因,應不是氣候變化或異常氣象災變等事件,更不是最終
侵蝕基準面上升、崩山堰塞湖的沉積與天然壩崩壞,或土地利用改變等因
素。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因各流域、各支流域或不同河段的地形、地質特
性不同、在流域中的區位不同,且流域各部份或不同流域對類似環境變化
因此,在數千年或更短時距的流域地形演育中,沉積物產生或輸出的逐漸
增加、逐漸減少,或河川由加積轉為下切、下切轉為加積,不一定是直接
由環境變化造成的,流域特性的差異和對環境變化的不同反應型態,亦應
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受環境變動影響的流域地形演育是複雜的,
流域間的河階地不應僅在一個簡單的架構中對比。
Almost all main terraces in Liwu Hsi, Hoping Hsi, and Fupuerh Hsi
are alluvial terraces or fill terraces. These terraces were
formed by the episodic river aggradation during rejuvenation in
late Holocene. The reason for episodic river aggradation of Liwu
drainage basin was not the deposition of landslide lakes and the
failure of nature dames, the landuse changes, the base level
rising, and the climatic changes. The complex response of
different fluvial systems, or different parts of a fluvial system
that ha or the beginnings of river downcutting and aggradatio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