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重要論題之研究
作者:王秀玲
作者(外文):Wang, Hsiu-li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黃政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6
主題關鍵詞:前期中等教育課程論題台灣lower secondary educationcurriculumissues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8
  本研究旨在探討政府遷台後迄今,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史中反
覆呈現的論題,並研擬課程重要論題之對策,以作為改進國民中學課程的
參考,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比較分析、歷史研究及訪
談等研究方法進行探究。  本研究共分六部分論述:  理論探討:
從課程史的角度,敘述課程研究的歷史發展及課程發展中重要學派的課程
研究,俾從不同學術傳統、不同研究取向,觀照課程的理論與實際,由更
寬廣的角度思繹課程史中反覆呈現的論題之根源並謀解決之道。  課
程演進與論題歸納: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之課程,隨著教育思想的演進
與社會的實際需要,迭有變革,從課程史演變歷程中,可歸納出其間反覆
呈現的課程論題為「統整與分化」、「合科與分科」、「適應學生需求與
社會需求」。  統整與分化:統整與分化是前期中等教育階段重要的
教育功能。為顧及學習者的共同性及差異性,整體的課程設計需提供學生
共通的學習經驗,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知識與能力;也要提供學生不同的學
習經驗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才能達成國民教育的任務。  合科與
分科:合科與分科是前期中等教育課程中較具爭議性的論題,台灣地區前
期中等教育之課程設計,向來以分科課程為主,導致學生習得者多為支離
割裂的知識,難以建立統整的概念。今後應讓合科課程具實驗空間,教育
學者與學科專家、學校教育人員攜手合作,採行適切的課程組織型態。 
 適應學生需求與社會需求:學生需求及社會需求是課程設計上必須兼
顧的兩個面向。前者係指無論在課程設計的目標、內容、方法及評量等方
面,均應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及特殊需要;後者則指為了使學生能有效參
與社會生活,課程設計亦需隨社會變遷而更迭。此兩者如何兼顧,相關措
施如何配合,是今後應努力的方向。  課程重要論題的對策:本研究
綜合文獻探討及訪談結果,提出十二項對策如下:認清國民教育的本質
並擬訂具體可行的教育目標;建立基本學力指標以全面提昇教育品質;
強調統整為主並多提供試探機會;結合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達到統
整的功能;加強各學科之間縱的銜接及橫的聯繫;賦予學校及教師更
多的課程決定權利與責任;改善師資培育制度以化解學科本位的沈痾
;以生活教育為中心有機整合相關學科或科目;落實適性教育以實現
社會正義;彈性修訂分科課程標準以應適時修訂之需;重視新興課程
領域的教學;建立健全的教科書制度。  根據以上的討論,本研究結
論如下: 一、自政府遷台後,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的課程依實際需要
歷經多次修訂,有些課程論題修訂之後迄今依舊未獲解決,這些課程史上
反覆呈現的論題可歸納為三,經由本研究之探討,更可確認這些課程論題
的存在。 二、統整與分化是重要的教育功能,在前期中等教育階段課程
設計上需強調以統整為主,兼重分化,提供學生完整的學習經驗與基本的
生活知能,使其具備繼續學習的基礎。 三、合科與分科是最具爭議性的
論題,傳統分科課程迭遭批評卻仍繼續維持,今後若師資培育及教材編寫
上能有妥善規劃,國中部分科目可採行合科課程,減少科目林立、劃分零
碎之弊,讓學生獲得統整的經驗。 四、適應學生需求與社會需求兩者皆
重要,惟以今日國內社會、經濟、政治現況而言,大班級的教學,使相對
弱勢者無法獲得妥善照顧,個人的需求亦未獲得適當的滿足,故需強調適
性教育的重要,以實現社會正義。 五、有關課程的重要論題彼此間具關
聯性,探討時為求深入,所以分章研析,但真正討論、分析、解決這些論
題時,必須瞭解其關聯性,作整體的考量規劃才能使課程論題獲得適當的
解決。 六、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專家、關心教育者共同努力,冀能解決
其中的課程論題,但多年來,論題依然存在,吾人對課程改革是否給予應
有的重視,是否投入足夠人力、物力、資源、時間及採行適當的行政配合
措施,值得進一步加以檢討。 七、課程重要論題涉及價值的矛盾與取
捨,因此在課程修訂的過程中,由於參與者觀點不同、立場互異,究應如
何處理,不易形成共識也無定論,必須再多作溝通與討論,以謀求解決之
道。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五項建議,作為改進國中課程的參考
。 一、重視課程的研究與發展。 二、建立課程評鑑制度並適時檢討修
正課程。 三、成立課程研究發展中心統籌各級學校課程發展相關事宜。
四、課程實驗和實施需要整體教育環境與行政措施的密切配合。 五、針
對課程論題的對策進一步作深入的分析與建構。
(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