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七十二朝人物演義》研究
作者:孫秀君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胡萬川先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話本演義四書人物勸善書社會教育袁黃七十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9
提要
《七十二朝人物演義》,又稱《七十二朝四書人物演義》。以《四書》人物作為描述對象,是明末一本特殊的話本小說。《四書》為儒家重要經典,話本人物主角多為小市民。《七十二朝人物演義》將《四書》經典中的人物做為小說主角,且近似傳記式的寫作方式,不同於一般的話本小說。用話本改寫經典中的人物,對小說的題材具有開拓性。
經典教育與通俗小說結合,除了小說價值,更有文化價值。所以,對此書的討論,主要重點不僅止於小說作品的藝術技巧,更在於與本書相關文化教育現象。由本書的序文(磊道人等),可以見到對社會教化的殷切期盼。
本書各章重點:
第一章:探討本書的出版與流傳。以目前見到的各藏本做對照比較。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傳統作者的考證方法上,對作者的問題再做歸納分析。以目前所見,《七十二朝人物演義》的作者,有可能是袁黃或與袁黃有關的人-朋友或晚輩。至於確是何人,由於資料不足,尚無法斷定。
第二章:論本書寫作的時空背景與目的。本書將《四書》人物故事化,人物道德觀念世俗化,將儒家道德做通俗化的發揮。雖然與學校正式課程所用教材的關係較淺,重要的是透過它而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但正是涉及且呼應了科舉考試相關內容,更引起讀者的好奇。本章為避免偏失,還是將學校教育一起併入討論。本書有勸善書的性質,卻和一般的勸善書不同。在社會教育的教材上,算是另類的勸善書。
第三章:探討故事源流。廣泛閱讀早期典籍,為各篇人物事蹟的材料追溯源頭。更在與《四書人物考》及《四書人物考訂補》的對照下,將《七十二朝人物演義》與《四書人物考》兩者關係重新釐清。
第四章:探討主題思想。作者藉通俗小說敘述呈現典範人物,目的當不只為讀者提供故事閱讀之娛樂,而更在於有所教化。經由筆者歸納整理,分為政治、道德、宗教三大項來討論作者主要理想與教化內容。
第五章:探討作者在藝術技巧上的匠心獨運。作者如何將散佈各處關於各主要人物的資料,重新組成一篇有明顯主題導向之作品。
最後根據以上各項探討做結論。
本論文雖然還是屬於傳統式的文學分析批評法,但是關注於小說與經典人物、勸善教育的探討,按照此方法,發現小說與社會教育的另一層意義。這或許也為藝術成就價值不高的眾多小說,開展新的研究方向。所以,更突顯《七十二朝人物演義》研究的價值意義。
《主要參考書目》
(依姓氏筆劃多寡排列,同筆劃則以次一字為準。)
壹、原始資料
一、《七十二朝人物演義》的版本
無名氏著,《七十二朝人物演義》,日本:內閣文庫藏本。
無名氏著,《七十二朝人物演義》,日本:聖藩文庫藏本。
無名氏著,《七十二朝人物演義》,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本。
無名氏著,《七十二朝人物演義》,〔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5。
無名氏著,《七十二朝人物演義》,〔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月未著錄。
無名氏著,李致忠、袁瑞萍點校,《七十二朝人物演義》,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8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二、其他
干 寶(晉),《搜神記》,台北:世界書局,1982.9 7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明實錄附校勘記》,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9初版。
王守仁(明),《王文成公全書》(上下),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9 2版。
王 充(漢),《論衡》,〔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王 艮(明),《王心齋全集》卷三<語錄上>,岡田武彥、荒木見悟主編,〔近世漢籍叢刊思想續編〕,中文出版社出版,台北:廣文書局發行,1975.5初版。
王利器、王貞 著,喬仁誠索引,《漢書古今人表疏證》,山東:齊魯書社,1988.8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初桐編著(清)、李永祜等選注,《奩史選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10第1版第1次印刷。
王 明編,《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10第1版第5次印刷。
孔 衍(晉)、王恆傑輯,《春秋後語輯考》,濟南:齊魯書社,1993.12第1版第1次印刷。
孔 晁註(晉),《汲冢周書》,〔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王陽明(明),《陽明傳習錄》,台北:世界書局,1990.11 5版。
王 肅注(魏),《孔子家語》,台北:世界書局,1984.2 4版。
王龍溪(明),《王龍溪全集》,台北:華文書局,1970.5初版。
石成金著(清)、金青輝、閻明遜點校,《傳家寶》,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11第1版第1次印刷。
司馬遷著(漢),凌稚隆輯校(明),《史記評林》,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3第1版。
江 永(清),《四書古人典林》,台北:廣文書局,1978.7初版。
印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序,《太上感應篇直講》,台中:養正堂出版社,1989中秋景印三版。
朱 熹(宋),《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95.12初版31刷。
朱鶴齡(清),《愚菴小集》,永瑢、紀昀等纂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3初版。
阮 元校勘(清),〔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大化書局,1989.10 4版。
呂不韋(秦),《呂氏春秋》,〔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李東陽等奉敕撰、申明行等奉敕重修(明),《大明會典》,台北:東南書報社,1963.9。
李 昉等編(宋),《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5再版。
余邵魚(明),《東周列國誌》,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7再版1刷。
何 晏集解(魏)、皇侃疏(梁)等,《論語注疏及補正》,台北:世界書局,1963.5初版。
吳哲夫主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版畫篇》,台北:中華五千年文物編輯委員會,1991.2初版。
杜荀鶴(唐),《松窗雜記》,〔筆記小說大觀〕三十編,台北:新興書局,1988.5。
李啟謙、王式倫編,《孔子弟子資料匯編》,〔孔子文化大全〕,山東:山東友誼書社,1991.4第1版第1次印刷。
吳嘉謨集校(明),《孔聖家語圖》,〔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0第1版第1次印刷。
沈德符(明),《萬曆野獲編》,〔筆記小說大觀〕十五編,台北:新興書局,1988.1。
李 贄(明),《焚書、續焚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5初版。
吳 競(唐),《貞觀政要》,〔四部叢刊〕續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10臺1版。
周汝登(明),《東越證學錄》,台北永和:文海出版社,1970.3初版。
周 游(明),《開闢衍繹通俗志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月未著錄。
周駿富編,《明代傳記資料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10初版。
邱鶴亭注譯,《列仙傳今譯.神仙傳今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2第1版第1次印刷。
段成式(唐),《酉陽雜俎》,〔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韋 昭解(三國),《國語》,〔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皇甫謐(晉),《高士傳》,〔四部備要〕,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6 1版。
胡應麟(明),《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63.4初版。
查繼佐(清),《罪惟錄》,〔四部叢刊績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6臺2版。
袁了凡(袁黃)(明)、黃智海演述,《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精簡本〕,台北三重:了凡弘法學會,1994.6初版。
袁了凡(袁黃)(明)、黃智海演述,《了凡四訓白話解釋》,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1995.5。
袁了凡(袁黃)、王鳳洲(明),《綱鑑合編》,香港:掃葉山房,1955.7 8版。
袁了凡(袁黃)(明),《靜坐要訣》,袁了凡、蔣維喬,《靜坐法輯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12增訂再版2刷。
荀 子(先秦)、王先謙集解(清),《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6 5版。
馬幼垣、劉紹銘、胡萬川,《中國傳統短篇小說選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10第6次印行。
孫光憲(唐),《北夢瑣言》,永瑢、紀昀等纂修(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3初版。
袁宏道(明),《袁中郎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64.2初版。
班 固(漢),《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1.9 7版。
袁 黃(明),《了凡先生四書刪正兼疏意》,日本:內閣文庫藏本。
袁 黃(明),《四書訓兒俗說》,日本:內閣文庫藏本。
袁 黃編(明),《袁氏叢書》,明萬曆間嘉興袁氏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
袁 黃(明),《訓子言》,無名氏編(明),〔稗乘〕,明萬曆戊午(46年)新安黃昌齡校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
袁 黃撰、沈昌世增訂、袁 儼注(明),《增訂群書備考》,明崇禎五年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
袁 黃(明),《袁了凡先生兩行齋集》,明天啟四年嘉興袁氏家刻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
袁 黃編(明),《祈嗣真詮》,〔叢書集成新編〕第九十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1初版。
容肇祖編,《李贄年譜》,北京:三聯書店,1957.4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唐 臨(唐),《冥報記》,王汝濤編校,〔全唐小說〕,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3第1版第1次印刷。
莊 子(先秦)、王先謙集解(清),《莊子集解》,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7出版。
國防研究院明史編纂委員會、中國文化研究所編訂,《明史》,台北:國防研究院,1963.3臺初版。
陳谷嘉、鄧洪波主編,《中國書院史資料》(全三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第1版第1次印刷。
陳宏謀輯,陳蘭蓀編校(清),《四書考輯要》,台北:廣文書局,1978.7初版。
張居正(明),《張文忠公全集》,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1。
陶宗儀(明),《南村輟耕錄》,〔四部叢刊〕續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6臺2版。
張 華撰(晉)、范寧校證,《博物志校證》,台北:明文書局,
1984.7再版。
郭 璞注(晉),《山海經》,〔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程大約編撰(明),《程氏墨苑》,〔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0第1版第1次印刷。
無名氏,《報應記》,王汝濤編校,〔全唐小說〕,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3第1版第1次印刷。
無名氏編,《了凡訓子書詳註.感應篇.陰騭文合編》,台北:華藏法施會印贈,1978.3。
無名氏編,《百過格》,台北三重:妙音淨宗學苑印贈,1999.11。
無名氏編,《善過自知錄》,台北:淨宗學會十方眾生印贈,1999.12。
無名氏編,《文昌帝君功過格》,台中:財團法人臺灣省臺中聖賢堂、聖賢雜誌社發行,2000.4再版。
黃宗羲(明),《明儒學案》,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12臺景印出版。
馮夢禎(明),《快雪堂集》,明萬曆四十四年黃汝亨等金陵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
馮夢龍編(明)、胡萬川校注,《新列國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8初版。
楊伯峻,《列子集釋》,香港:太平書局,1965.10版。
楊衒之(後魏),《洛陽伽藍記》,〔四部叢刊〕續編(三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10臺1版。
楊學為等主編,《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92.8第1版第1次印刷。
管 仲(先秦),《管子》,〔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趙 曄(後漢),《吳越春秋》,〔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墨 子(先秦),《墨子》,〔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潘介祉纂輯(清),《明詩人小傳稿》,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6。
劉 向校(漢),《戰國策》,〔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劉 向校(漢),《晏子春秋》,〔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劉 向編(漢),《古列女傳》,〔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劉 向編(漢),《說苑》,〔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劉 向編(漢),《新序》,〔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劉 安編著(漢),《淮南子》,〔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董仲舒撰(漢),《春秋繁露》,〔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珍本初編,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7。
葉紹袁(明),《自撰年譜》,〔葉天寥四種〕,上海:貝葉山房,1936.5初版。
憨山大師,《憨山老人夢遊集》,〔續藏經〕,台北:中國佛教會影印續藏經委員會,佛曆2511年丁未(1967)仲夏。
歷代教育制度編纂出版委員會,《歷代教育制度考》(上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7第1版第1次印刷。
闕 名(明),《孔門儒教列傳》,〔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0第1版第1次印刷。
韓 非(先秦),《韓非子》,〔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應 劭撰(東漢)、吳樹平校釋,《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9第1版第2次印刷。
韓 嬰(漢),《韓詩外傳》,〔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薛應旂(明),《四書人物考》,明嘉靖戊午(三十七年)原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
薛應旂撰、朱注、許胥明訂補(明),《四書人物考訂補》,明天啟間(一六二一—一六二七)刊本,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
蘇 軾(宋),《蘇東坡全集》,台北:新興書局,1955.11初版。
顧炎武著(清)、黃汝成(清)集釋,《日知錄集釋》,長沙:岳麓書社,1994.5第1版第1次印刷。
酈道元(後魏),《水經注》,〔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9臺2版。
貳、工具書
大塚秀高(日),《增補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東京:汲古書院,1987.5。
文史哲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2再版。
王先霈主編,《小說大辭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1.8第1版。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目提要》,台北:明文書局,1984.12初版。
《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4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國美術辭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第1版,1991.1第1次印刷。
內閣文庫編,《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東京:內閣文庫,1956.3。
王錫爵等編(明),《萬曆十四年會試錄一卷》,〔明代登科錄彙編〕,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12初版。
永瑢等撰(清),《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5增訂3版。
江峰青等修、顧福仁等纂(清),《嘉善縣志》(清光緒十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1臺1版。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2第1版,1990.2天津第1次印刷。
杜信孚纂輯,《明代版刻綜錄》,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5第1版。
李豐楙、林月仙編撰,《〔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匯編〕第一輯索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11景印出版。
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索引》,台北:明文書局,1991.10初版。
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10初版。
哈佛燕京學社編,《太平御覽引得》,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印行,出版年不詳。
姜亮夫,《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11臺1版第4次印刷。
祝 穆(宋),富大用、祝淵(元),《新編古今事文類聚》,京都:中文出版社,1989.7再版。
洪肇楙等纂修(清),《寶坻縣志》(清乾隆十年修、民國六年石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臺1版。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廣雅出版公司,1983.10初版。
國立臺灣大學等編輯印行,(國立臺灣大學等)《善本書目》,1968.8初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輯,《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1再版。
麥仲貴,《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9初版。
許瑤光等修、吳仰賢等纂(清),《嘉興府志》(清光緒五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8臺1版。
陳德芸編著,《古今人物別名索引》,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9初版。
張慧劍編著,《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第1版第1次印刷。
莊 濤主編,《寫作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2.4第1版,1993.2第2次印刷。
靜嘉堂文庫編纂,《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6影印版。
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書社,1999.2第1版。
參、專書
一、小說戲曲類
王旭川、馬國輝,《中國近代小說思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12第1版第1次印刷。
王恆展,《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5第1版第 1次印刷。
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86.6初版。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北京:三聯書店,1998.9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1995.10北京第1版第2次印刷。
丘振聲,《水滸縱橫談》,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9第1版第1次印刷。
余國藩著、李奭學編譯,《余國藩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10初版。
汪靖洋主編,《當代小說理論技巧》,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5第1版第1次印刷。
李福清,《李福清論中國古典小說》,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7.6初版1刷。
林 辰、鍾離叔,《古代小說與詩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9第1版第2次印刷。
屈育德,《神話.傳說.民俗》,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9
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3.5初版。
胡亞敏,《敘事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5第1版1994.6第1次印刷。
胡萬川,《平妖傳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4.1初版。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2第1版第1刷。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3 2版1刷。
徐志平,《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11初版。
徐 岱,《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9第1版第1次印刷。
張之傑編譯,《台灣善書小說選》,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93.12.31初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九大文化公司,1990.5初版。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編,《小說戲曲研究》第三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12初版。
曾 良,《東周列國志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8.8第1版第1次印刷。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11初版1刷。
郭英德,《痴情與夢幻─明清文學隨想錄》,北京:三聯書店,1992.6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書局,1983.3初版。
楊 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12第1版1997.12第2次印刷。
楊 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大林:南華管理學院,1998.6出版。
寧宗一主編,《中國小說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2第1版第1次印刷。
齊裕焜主編,《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9第1版第2次印刷。
魯 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魯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北京第1版,1982北京第1次印刷。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出版年月未著錄。
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7.1初版1刷。
葉 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6。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10初版1刷。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出版時地未著錄。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3,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6初版。
戴不凡,《小說見聞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4初版。
韓 南(美)著,尹慧 譯《中國白話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第1版第1次印刷。
應錦襄等,《世界文學格局中的中國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1第1版第1次印刷。
二、其他
丁 鋼,《近世中國經濟生活與宗族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友三編著,《中國無神論史綱》(99’修訂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第3版第3次印刷。
王世華,《富甲一方的徽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6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輯,《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發行,1992.6。
王伯敏,《中國版畫史》,台北:蘭亭書店,1986.9.15初版。
王 明,《道家與傳統文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4第1版第1次印刷。
毛佩琪、張自成,《中國明代政治史》,〔中國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清史研究集》第八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12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第十三集,台北:臺灣學
生書局,1995.9初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明史研究論叢》第5輯,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5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得溫、黃 靜編,《神祕的龜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12第1版第1次印刷。
中華孔子研究所編,《孔子研究論文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11第1版第1次印刷。
王道成,《科舉史話》,台北:國天地雜誌社發行,1990.3初版。
王熙元編著,《論語通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8第2次印刷。
仇德哉,《四書人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4初版第3次印刷。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3。new window
王鳳喈,《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1995.4臺2版第27次印行。
尹選波,《中國明代教育史》,〔中國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毛禮銳等,《中國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7初版6刷。
包筠雅著(美)、杜正貞、張林譯,《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第1版第1次印刷。
朱漢民,《中國的書院》,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10初版第1次印刷。
朱耀廷主編,《天人之際 古今之間─中國傳統文化通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12第1版第1次印刷。
冷成金,《隱士與解脫》,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1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何其敏,《中國明代宗教史》,〔中國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2第5次印行。
余英時,《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10初版第3刷。
吳根友編著,《中國社會思想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1第1版第1次印刷。
佐野公治(日),《四書學史的研究》,東京:株式會社創文社,1988.2第1刷。
吳智和主編,《明史研究論叢》第二輯,台北:大立出版社,1985.7初版。
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9初版1刷。
吳師福助選編,《史記傳記文學論叢》,尚未出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2初版。new window
吳 霓,《中國古代私學發展諸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4第1版第1次印刷。
吳慧穎,《中國數文化》,長沙:岳麓書社,1996.12第2版第2次印刷。
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秦漢至晚清歷史的一種社會學闡釋》,北京:三聯書店,1998.12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林文寶,《歷代啟蒙教材初探》,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7.4初版。
易 玄,《讖緯神學與古代社會預言》,成都:巴蜀書社,1999.9第1版第1次印刷。
周 密,《中國刑法史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0第1版第1次印刷。
孟 森,《心史叢刊三集》,〔心史叢刊〕,香港:中國古籍珍本供應社,1963.4。
尚詩公主編,《中國歷代家訓大觀》上海:文匯出版社,1992.10第1版第1次印刷。
屈萬里,《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2初版。
屈萬里、昌彼得著,潘美月增訂,《圖書板本學要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6.10增訂版。
周德昌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12第1版第1次印刷。
周 蕪編著,《徽派版畫史論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1第1版第1次印刷。
周 蕪編著,《中國古代版畫百圖》,台北:蘭亭書店,1986.9初版。
周 憲,《超越文學─文學的文化哲學思考》,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11第1版第2次印刷。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柳存仁,《和風堂讀書記》,香港:龍門書店,1977.6初版。
胡秋原,《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台北新店:學術出版社,1988.12台北5版。
胡美琦,《中國教育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1 4版。
馬小紅,《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觀》,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4第1版第1印刷。
荒木見悟,《明代思想研究》,東京:株式會社創文社,1978.10第2刷。
酒井忠夫(日),《中國善書的研究》,東京:株式會社弘文堂,昭和35(1960).8初版。
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4.7
第1版第1次印刷。
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3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5.12
第1版第1次印刷。
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8.4
第1版第1次印刷。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一至四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6.5第1版第2次印刷。
胡 青,《書院的社會功能及其文化特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11第1版第1次印刷。
袁金書編著發行,《孔子及其弟子事蹟考詮》,台北:1991.4初版。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台北:聖環圖書公司,1994.6 1版1刷。
高時良主編,《明代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0第1版第1次印刷。
高時良,《中國教育史綱—古代之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第1版第1次印刷。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2 8版。
唐凱麟、楊丙安主編,《中國傳統道德—德行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12第1版第1次印刷。
孫廣德,《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9.6初版1刷。new window
馬曉宏,《天.神.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造神運動》,台北中和:雲龍出版社,1991.3臺1版。
袁嘯波編,《民間勸善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第1版第1次印刷。
陳元鋒,《樂官文化與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6第
1版第1次印刷。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6.3台1版。
張仲謀,《兼濟與獨善》,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2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陳 兵,《生與死的超越》,台北新店:圓明出版社,1997.1第2版第1刷。
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2第1版第1次印刷。
陳谷嘉、鄧洪波主編,《中國書院制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8第1版第1次印刷。
陳 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北京:三聯書店,1996.3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1.7初版。
郭 建,《古代法官面面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2第1版第1次印刷。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12第1版第1次印刷。
許倬雲,《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10初版。
國際儒學聯合會編,《國際儒學研究》(第3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5第1版第1次印刷。
郭預衡,《中國散文簡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3北京第1版第3次印刷。
陳 寧,《中國古代命運觀的現代詮釋》,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第1版第1次印刷。
張榮明主編,《道佛儒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第1版第1次印刷。
曹德本,《儒家治國方略》,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7第1版第1次印刷。
陳學恂主編、周德昌分卷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12第1版第1次印刷。
陳蘭村主編,《中國傳記文學發展史》,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1
第1版第1次印刷。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9.10初版。
傅正谷,《中國夢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9第1版第1次印刷。
喻本伐、熊賢君,《中國教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1995.12初版。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北板橋:駱駝出版社,1996.1 1版2刷。
黃明光,《明代科舉制度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6第1版第1次印刷。
喻松青等,《古代思想家傳記》,北京:中華書局,1987.9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黃俊傑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10初版。
斯維治,《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7.4初版。
傅樂成,《中國通史》(上下),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上冊:1997.1 24版,下冊:1996.10 25版。
寒露選編,《蒙書精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2第1版,1994.10第2次印刷。
楊布生、彭定國,《中國書院與傳統文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3第1版第1次印刷。
楊成鑑、金濤聲,《中國考試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3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褚良才,《中國古代間諜史話》,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1
第1版第1次印刷。
楊 寬,《戰國史》(1997增訂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3初版4刷。
雷禎孝編著,《中國人才思想史》(第一卷),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9北京第2版第1次印刷。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一),台北:里仁書局,1993.9。
輔仁大學文學院編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新莊:輔仁大學出版社,1992.10初版。
趙 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第1版第1次印刷。
潘元石撰述,《中國傳統版畫藝術特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3.12。
潘元石主編,《明代版畫藝術圖書特展專輯》,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9.12。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5.5初版1刷。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2第3次印刷。new window
蔡仁厚,《孔門弟子志行考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9new window
2版第1次印刷。
蔡仁厚,《論語人物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5初版第1次印刷。
劉玉建,《中國古代龜卜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4第1版第1次印刷。
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11第2次印刷。
鄭志明,《中國意識與宗教》,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2初版。new window
鄭志明,《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9初版第2次印刷。
鄭志明,《文學民俗與民俗文學》,嘉義大林:南華管理學院,1999.6初版。
樊克政,《中國書院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9初版1刷。
鄭杰文、陳朝暉,《方術迷信與科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8第1版第2次印刷。
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七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9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劉紉尼等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4第6次印行。
劉道超,《中國善惡報應習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1初版。new window
潘國琪評注,《蒙學故事百則》,北京:北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12第1版第1次印刷。
劉廣明,《宗法中國》,上海:三聯書店,1993.6第1版第1次印刷。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6初版1刷。
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7.5再版。
劉澤華主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6第1版第2次印刷。
鄭曉江主編,《中國死亡文化大觀》,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9.11第1版第2次印刷。
諸橋轍次,《論語人物考》,東京:株式會社東陽堂,昭和12(1937).5.20發行。
謝 青等,《中國考試制度史》,合肥:黃山書社,1995.2第1版第1次印刷。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12初版第8刷。
蕭登福,《道教與佛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10初版。
羅炳綿、劉健明主編,《明末清初華南地區歷史人物功業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1993.3。
譚家健,《先秦散文藝術新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10第1版第1次印刷。
肆、期刊及學位論文
小川陽一,<明代小說與善書>,《漢學研究》第6卷第1期,1988.6。new window
毛一波,<袁了凡的生卒年代>,《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卷第4期,1969.4。
毛一波,<袁黃的生平>,《華學月刊》第20期,1973.8。
方爾加,<論儒學作為道德載體的局限性>,《宗教哲學》第1卷第3期,1995.7。new window
王讚源,<人性與中國管理思想>,《中國學術年刊》第11期,1990.3。new window
王濟民,<中國古代傳統批評與傳統文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第6期,1990.11。
王文娟,《明代科舉考試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5。
王崇峻,<明代的書院>,《國教園地》第53.54期,1995.6。
王寶彩,《明代道德教養類蒙書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5。
包筠雅,<明末清初的善書與社會意識型態變遷的關係>,《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6期,1993.9。
任繼愈,<論儒教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第1期,1980.1。
牟鍾鑒,<儒家宗教觀與新人文精神>,《宗教哲學》第2卷第4期,1996.10。new window
汪 澄,<從水滸傳木版畫看明代版畫的成就>,《藝術家》第17號,1976.10。
宋光宇,<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新史學》第5卷第4期。1994.12。new window
李惠明,<明清小說創作真實論初探>,《文藝理論研究》1990年第4期,1990.7。
呂大吉,<中國傳統宗教與傳統道德的歷史關聯>,《宗教哲學》第2卷第4期,1996.10。new window
呂宗麟,<試論先秦儒家的宗教哲學觀>,《宗教哲學》第2卷第1期,1996.1。
金文京,<公冶長解鳥語考>,《漢學研究》第8卷第1期,1990.6。new window
周法高,<上古語法札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71.1再版。new window
孟昭連,<明代小說創作虛實論>,《南開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2期。
周英雄,<樞始得其環中:從中介看歷史小說>,《中外文學》第15卷第7期,1986.12。new window
周質平,<論晚明文人對小說的態度>,《中外文學》第11卷第12期,1983.5。new window
林繼富,<中國民間傳說與史官文化>,《民間文學論壇》1997年第3期,1997.8。
姚偉鈞,<夢象、占夢與中國文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第2期,1993.3。
胡萬川,<傳統小說的版畫插圖>,《中外文學》第16卷第12期,1988.5。new window
柯瓊瑜,《《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6。
酒井忠夫著、蔡懋棠譯,<明朝善書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卷第2期,1972.3。
孫中興,<《四書》中的「五倫」:儒家倫理研究>,《台大社會學刊》第22期,1993.5。
袁光儀,《晚明之儒家道德哲學與世俗道德範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6。
徐麗霞,<「無為而治」儒道釋義>,《中國學術年刊》第9期,1987.6。new window
陳大康,<擬話本二論>,《文學遺產》1991年第2期,1991.5。
張之傑,<影響中國人最多的讀物─善書>,《人與社會》革新號第1卷第1期,1982.3。
張之傑主講,李小平整理,<民間的善書>,《宗教世界》第9卷第1期,1987.10。
陳主顯,<功過格倫理思想試探>,《神學與教會》16卷1期,1985.6。new window
陳兆南,《宣講及其唱本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6。new window
陳怡蓉,<精繪巧刻—論明朝徽派版畫及其作品《程氏墨苑》與《方氏墨譜》>,《臺灣美術》第26期,1994.10。new window
張 敬,<詩詞在中國小說戲曲中的應用>,《中外文學》第3卷第11期,1975.4。
黃文樹,<泰州學派的教育思想及其影響>,《漢學研究》第16卷第1期,1998.6。new window
程玉瑛,<王艮(一四八三—一五四一)與泰州學派:良知的普及化>,《歷史學報》第17期,1989.6。new window
傅武光,《四書學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18號,1974.6。
黃沛榮,<傳統中國的經典教育及其對現代通識教育之啟示>(一),國科會研究報告,1996.6。
傅偉勳,<從終極關懷到終極承諾>,《當代》第11期,1987.3。
黃進興,<學術與信仰:論孔廟從祀制度與儒學道統意識>,《新史學》第5卷第2期,1994.6。new window
單德興,<試論小說評點與美學反應理論>,《中外文學》第20卷第3期,1991.8。new window
楊永智,<「臺郡松雲軒」出版事業考述>,《歷史文物》第11卷第4期,2001.4。new window
楊希牧,<論神秘數字七十二>,《考古人類學刊》第35、36期合刊,1974.9。
楊 昶,<“廉”德探源及古代廉吏標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第4期,1996.7。
葉 崗,<《論語》的君子觀及其特徵>,《大陸雜誌》第96卷第3期,1998.3。
雷學華,<試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忠君思想>,《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6卷第6期,1997.11。
劉祥光,<中國近世地方教育的發展—徽州文人、塾師與初級教育(1100—180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8期,1997.12。new window
鄭喜夫,<清代臺灣善書初探>,《臺灣文獻》第33卷第3期,1982.9。new window
劉瑞箏,<報─春秋時代報德復惡之禮>,《中國學術年刊》第19期,1998.3。new window
蕭世勇,《袁黃(1533—1606)的經世理念及其實踐方式》,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6。
蕭群忠,<孝道觀之儒釋道關係論>,《孔孟月刊》第36卷第8期。1998.4。new window
顧 青,<評《古本小說叢刊》>,《文學評論》1991年第1期,1991.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