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私人保全發揮犯罪預防功能之研究
作者:郭志裕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世林
黃富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6
主題關鍵詞:私人保全犯罪預防公設警察非公設警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6
摘要
社會治安的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保障,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為達此任務,政府設有警察機關專司其職,但是社會結構的轉變,現有公設警察的質與量,似乎已無法完全勝任治安維護之任務,若從質的提升來改善,似緩不濟急,若增加量,預算恐無法承擔,且有浪費不合效益之虞。另外,隨著台灣民眾政治民主風氣蓬勃發展,人權意識覺醒且日益高漲的現代化社會,對私人空間秩序維持與個人與安全之維護,私人保全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犯罪預防功能,政府公設警察當然主其事,成為主導者。惟實務面,私人保全察在社會各層面為私人、公司、行號或政府組織,在預防犯罪有舉足輕重地位。因為公設警察不可能面面俱到、無所不在,私人保全正是犯罪預防體系最佳填補者。私人保全是否發揮犯罪預防功能成為本研究重點。
本研究依據研究主題特性,以Delphi為主要研究方法,屬於專家研究法的一種,研究主旨在於保全領域中的專家學者權威意見與共識,作為對「私人保全發揮犯罪預防功能」之重要預測與分析。
本研究選定鐵路警察局等四個警察單位為研究場域,兩者為專業警察單位,另兩個為地方警察單位,其中有二個警察單位(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捷運警察隊、鐵路警察局高鐵警務段)正參與私人保全協助警政規劃,另二個警察單位(鐵路警察局第一警務段、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尚未參與私人保全協助警政規劃,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究推動「私人保全發揮犯罪預防功能」是否有達到「整合資源、凝聚共識、重視民力、解決問題」的目標,並提出深化與擴張「私人保全發揮犯罪預防功能」的觀念與政策,將「私人保全協助警政規劃」的理念與實踐,以紮根的技巧,形成理論與模式。
在研究中,透過深度訪談法與德菲問卷法,從十七位第一線執行犯罪預防的公設警察或私人保全從業人員訪談。以及十五位對私人保全實務或學術卓著的產、官、學專家們,三回合的問卷中,進一步瞭解全貌。研究結果發現:(1)以犯罪預防為基礎:私人保全發揮犯罪預防功能的基礎是從民眾安全出發,以客戶免於安全威脅為利基,因此私人保全在運作過程中,首先是以犯罪預防為最核心價值,毫無疑義;並從「推動警政民營化概念」、「共同推動犯罪預防」等二方面著手。(2)協助公設警察為手段:私人保全發揮犯罪預防功能,期望是能夠協助公設警察,因此兩者分工和保全業正常發展變得非常重要課題;因此必須從「公設警察與私人保全之分工」、「強化私人保全專業訓練」、「法律面加強私人保全之功能」三方面著手。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十項建議:(1)犯罪預防機制平台有待整合。(2)大學提升安全管理的教育及研究。(3)加強私人保全人員和民眾自我保護能力。(4)輔導保全產業,提升其科技水準。(5)安全管理法制化,促進政府與民間重視。(6)鼓勵政府治安人員與民間保全產業溝通交流。(7)加強警察機關與保全業相互通報及與機關之橫向聯繫。(8)重要機密機關之安全維護工作不宜委外。(9)一般駐衛警防護外,最好能在輔以系統保全或完善之監控設備,彌補人力之不足與疏漏。(10)協助強化私人保全裝備及安全自衛能力。
關鍵字:私人保全、犯罪預防、公設警察、非公設警察。
一、中文部分
上海市公安局社會治安防範局編(1999),〈上海社會公共安全技術防範管理論文集〉,内部發行,上海。
王文林(1998),〈保安實踐与與探索〉,警官教育出版,北京。
王文林(1999),〈中國保安業應用概覽〉,警官教育出版,北京。
王至誠(1999),〈台灣地區保全業經營管理的特性與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君暐(2004),〈產業環境、企業資源與能力以及競爭策略之關係—某保全公司之個案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 合譯(2002),W.Lawrence Neuman 原著〈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學富文化出版,台北。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心理出版,台北。
王振生(2003),〈防治科技領先,保全無懈可擊〉,2003年台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特刊,台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出版。
王瑩璇(2005),〈組織變革過程中抗拒因素之探討—以先鋒保全機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耀輝(2006),〈電話詐騙犯罪成因與防治策〉,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尹佛(2000),〈保安防衛技能〉,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仇加勉、華敬鋒編(2000),〈保安業經營管理〉,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公安部治安局、中國保安協會 编(1998),〈保安員培訓教程〉,警官教育出版,北京。
中興保全公司 譯(1990),ANTHONY J. SCOTTI 原著〈國際人安全手冊:防爆求生基本守則〉,商周文化出版,台北。
中國保安協會宣傳部 编(1996),〈中國保安事業跨世紀戰略發展研究〉,中國保安出版,北京。
朱仲謀 譯(2004),Jean McNiff、Jeack Whitehead 原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五南出版社,台北。
朱金池(2007),警察機關與私人保全產業間關係之研究,警政論叢,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出版,桃園。new window
宋文娟(2001),(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法—德菲法在醫務管理學研究領域之應用),<醫務管理期刊>2(2):11-20。new window
江明修(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智勝文化事業出版,台北。new window
李永然(2007),〈保全與樓管法律實務〉,永然文化出版,台北。
李永然、施盈志(2006),〈保全業者之民事責任—以駐衛保全為例〉,全國保全論壇文集~產業編,中華保全協會出版,台北市。
李宗莉(2006),〈監獄民營化問題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宗勳(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出版,台北。
李春紅(1980),〈我國警察機關運用民力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new window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 合譯(2004),Earl Babbie 原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時英出版,台北。
李振昌 譯(2002),Robert J.Fischer,Gion Green 原著〈企業安全管理完全手冊〉,紐澳良文化出版,台北。
李湧清(2004),〈警察勤務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桃園。
李維振(2007),〈公安業務委託私人保全之可行性研究—以桃園及高雄國際機場安檢工作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憲正(2000),〈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私人警衛模式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震山、鄭善印、許春金、李永然、高永昆等(2005),〈保全業與治安—法制建構與犯罪抗制〉,五南出版。
李曉明(1995),〈中國保安學〉,警官教育出版,北京。
吕陽(1996),〈保安實用知識手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北京。
何孟炤(1985),〈保全業及其行銷活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家弘 编(1990),〈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北京。
吳志明(2006),〈企業安全管理與警政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宜平(1998),〈保全契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信宏(1994),〈私人警衛之研究—以保全業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琮禧(2002),〈建構犯罪預防體係—社區守望相助及保全系統對防範犯罪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孟維德(2003),〈警察與犯罪控制—思維與實證分析〉,將星彩藝出版,桃園。new window
周丹、陳志華編(2000),〈保安防範技術〉,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周正 编(2005),〈保衛師〉,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北京。
侯超明(1997),〈我國保全業之研究—現況問題之解決與發展趨勢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洪春木(2006),〈從犯罪預防觀點探討警察機關實施社區警察勤務制度對社區警政成效評估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預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洪慶麟(2005),〈保全業評鑑對保全業的影響與因應之道〉,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出版社,台北。
高永昆、李永然、劉智園 合著(2006),〈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之管理與保全實務〉,永然文化出版,台北。
高桂亭、王精忠、從數良(1997),〈保安學概論〉,警官教育出版,北京。
高新發(2003),(得懷術Delphi),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博士班,未發表文章。
徐宗國譯(1996),〈質性研究概論〉,巨流出版社,台北。
徐禛基(2003),〈駐衛警保全員以線上學習方式輔助在職訓練的可行性研究〉,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翁萃芳(2004),〈守望相助隊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民力與治安學術研討會。
翁萃芳(2007),〈保安警察實務〉,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桃園。
陳志榮(2003),〈警察機關運用志願服務人力之研究—以苗栗縣警察局義勇警察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明德(2003),〈台電保全事業進入策略之研究〉,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明傳、李湧清、朱金池、章光明(2006),〈警察行政〉,國立空中大學發行,台北。
陳亭月(2002),〈保全人員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國恩(2005),〈社區化警政制度運作模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new window
陳維耿(2002),〈保全業管理法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家銘(2007),〈警察機關運用志工現況與改進措施之研究—以苗栗縣警察志工協會運作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靜慧(2006),〈保全業維護治安之功能與角色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麗珠(1999),〈以得懷術<Delphi Method>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引自http://nknucc.nknu.edu.tw/~t1466/publication/publication-03-06.doc。new window
陳宜編(2000),〈保安業法律教程〉,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陳建武、徐秀林 編(2000),〈保安勤務〉,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張久宜(2006),〈台北市保全業評鑑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弘 编(2000),〈保安學原理〉,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郭志裕(1988),〈保全業維護治安功能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new window
郭志裕(2004),〈從私人保全犯罪預防觀點論國際機場安全檢查委託私人執行之可行性研究〉,第一屆保全業與治安國際學術研討會。
郭志裕(2006),〈保全人員訓練與證照之研究〉,警察大學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桃園。
郭志裕(2007),〈非公設警察納入治安體系之研究—以私人保全為例〉,2007年開南大學風險與安全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new window
郭志裕(2007),〈保全與犯罪理論之探討〉,2007年吳鳳技術學院保全實務與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
曹瑜芳(2005),〈公共警察與私人保全互動關係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章光明(2007),〈建構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四十四期,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出版。new window
許士軍(1981),〈管理學〉,東華書局出版,台北。
許春金(2000),台灣地區保全業之現況與未來需求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桃園。new window
許春金(2001),〈論犯罪預防多元化—民間犯罪預防(警衛)之興起〉,2001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桃園。new window
許春金(2004),〈犯罪預防與私人保全〉,將星彩藝出版。
許春金(2005),〈犯罪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
許春金(2006),〈刑事司法—體系、組織與策略〉,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桃園。
許春金(2006),〈人本犯罪學—控制理論與修復式正義〉,三民書局出版,台北。new window
許春金 譯(2007),Ronald V.Clarke and John E. Eck 原著,〈犯罪分析60步驟〉,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台北。
梅可望(1999),〈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
傅美惠(2006),〈保全業法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傅美惠(2007),〈保全達人法律作業簿〉,台北市:永然文化。
曾憲樂(2006),〈我國保全人員證照制度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new window
楊士隆(2006),〈犯罪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台北市。
楊士隆、何明洲、傅美惠(2005),〈保全概論〉,台北市:五南出版。
楊重正(2002),〈台灣地區保全業風險管理暨保險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金平(2006),〈保全業經營發展策略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颖 編(2000),〈保安職業道德〉,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黃秀媛 譯(2005),金偉燦、莫伯尼 原著〈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市場〉,天下遠見出版,台北。
黃秋燕(2005),〈捷運安全維護委託民間辦理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得恩(2000),〈社區聯防體系與社區保全制度之建置〉,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富源(2003),〈社區警察與犯罪防治〉,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四期。new window
黃富源(2003),〈社區警察與犯罪防制〉,2003年海峽兩岸警政與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new window
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06),〈犯罪學概論〉,三民書局,台北。
黃靖容(2006),〈學校社工人員介入師生衝突處遇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正昆(2003),2003台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特刊,台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台北。
劉永明(2004),台灣社區聯防之歷史沿革與功能之探討,警政論叢,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出版,桃園。new window
劉毓玲 譯(1993),歐斯本、蓋伯勒 原著〈新政府運動〉,天下文化出版,台北。
齊力、林本炫 編(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嘉義。
鄭文竹(2006),〈提昇駐衛保全合理薪資及案場報之探討〉,全國保全論壇文集~學術編,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鄭詔文(2007),〈駐衛保全人員遭受職場暴行受害相關因素及預防對策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葉海瑞(2006),〈概論人身保全〉,全國保全論壇文集~產業編,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鄧煌發(1995),〈犯罪預防〉,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桃園。
蔡進閱(1998),論駐衛警察,〈警學叢刊〉,第29卷第1期。new window
蔡德輝、楊士隆(2004),〈犯罪學〉,台北:五南出版。
蔡德輝(2004),〈建立警政整體預防體系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台北。
蔡曜陽(2007),〈警勤區佐警與駐衛保全伙伴關係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蔣美惠(2003),〈探討保全人員生涯管理、人格特質及組織氣候對工作滿足、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保全公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潮儀(1983),〈德爾婓<Delphi>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18:109-132。
謝川豫 编(2000),〈治安管理基礎教程〉,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羅貫中(2004),〈台中市保全業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蘇文元(2006),〈台北市公眾警察與私人保全合作模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蘆紅颖 編(2000),〈保安員禮儀˙内務˙隊队列〉,中國商業出版,北京。
蘇冠宇(2004),〈保全人員與職業有關的被害風險之探索性研究-以現金運送保全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雅頌(2006),〈保全暨物業品質管理實務:ISO-品質管理系統〉,上游出版,台北縣。
二、外文部分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2003). “Law Enforcement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Statistics—Local Police Departments.”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Bowman,G.W./Hakim,S./ Seidenstat,P.(1993).〈Privatizing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s〉,London:Transaction Publishers.
Button, M. (2007).〈Security officers and policing: powers, culture and control in the governance of private space〉U.K. Abertay;Ashgate publishing Co.
Clarke,R.V./ Eck, J.E.〈Crime analysis for problem solvers in 60 small steps〉, U.S.Dept.of Justice Center for problem oriented policing.
Clifford,M. (2004).〈Identifying and Exploring Security Essential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Coleman, J. L. (1986). 〈Practical knowledge for a private security officer〉,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Publisher.
Cunningham, W.C./Strauchs, J.J./Van Meter, C.W. (1990) Private security trends,1970 to 2000:the Hallcrest report II〉,MA:Butterworth-Heinemann.
Curtis, G.E./ McBride R. B. (2005). 〈Proactive security administration〉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 Inc.
Fischer, R.J./ Green,Gion. (2004).〈Introduction to Security〉,7th ed. New York: Elsevier-Butterworths.
Forst, B./ Manning, P.K. (1999).〈The Privatization of Policing: Two View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ublishers.
Green,G.(1981).〈Introduction to security〉,MA:Butterworth (Publishers),Inc.
Hess, K.M./Wrobleski, H. M. (1996).〈Introduction to private security〉,MN:West Pub. Co.
Howard,T.W./Kenneth, C.E./Timm,H.W./Christian,K.E. (1991). 〈Introduction to private security〉, CA:Broods/Cole Pub. Co.
Hou, C.W. (1995). “A Study of the Determinant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Private Security Systems Among Taiwanese Enterprises.” In Koichi Miyazawa and Setsuo Miyazawa, eds. Crime Prevention in the Urban Community. Boston: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Johnston,L.(1992). 〈The rebirth of private policing〉,U.K.: Mackays of Chatham PLC,Chatham,Kent.
King, J.(2002).“Strategic Planning.”Presentation to Executive Training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ampus Law Enforcement Administrators, Orlando, Florida, November 7.2003.
Lersch, K.M. (2002). 〈Policing and Misconduc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McDonald,D.C. (1990).〈Private prison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London: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Criminal Justice Standards and Goals. (1976). “Private Security: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Private Security”. Washington, D.C.: U.S. Depratment of Justice, Law Enforcement Assistance Administration.
Nemeth, C.P. (1989). 〈Private security and the law〉,Ohio: Anderson Pub. Co.
Nemeth, C.P. (2000). 〈Private security and the investigative process〉,MA:Butterworth-Heinemann.
Nigel, S. (1988) 〈Policing for profit: the private security sector〉London:Sage Publications.
Peak,K.(2004). 〈Justice Administration: Police, Courts, and Corrections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Poulin, K.C. /Nemeth, C.P. (2005). 〈Private security and public safety〉,NJ: Pearson Education, Inc.
Powell, J.W. (1981). 〈Campus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Boston: Butterworths.
Powell,J.W./ Pander,Michael S./ Nielsen,Robert C. (1994). 〈Campus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MA:Butterworth-Heinemann.
Preez ,GT D. (1991).〈Security Forum〉,South Africa:Interpak (Natal) Pietermaritzburg.
Reiss, A.J. (1988). 〈Private Employment of Public Police〉. Washingt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Ricks, T. A. /Tillett, B.G./VanMeter, C.L. (1981). 〈Principles of security:An introduction〉,Ohio:Anderson Pub. Co.
Robinson, R.R. (1999). 〈Issues in security management〉,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Inc.
Roper, C.A. (1999). 〈 Risk Management for Security Professionals〉.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Rush,D.A./ Siljander,Raymond P. (1984).〈Fundamentals of civil and private investigation〉, Illinois:Charles C Thomas.Publisher.
Sapse, A.M. (1980).〈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e private security business〉, NY:Praeger Publishers.
Sheu, C.J. (1995). “Private Security in Taiwan: It Scope, Feature and Prospects.” In Koichi Miyazawa and Setsuo Miyazawa, eds. Crime Prevention in the Urban Community. Boston: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Simonson, C.E. (1988). 〈Private Security in America〉.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ingh, H. (1996). 〈The private investigator “Licence to peep”〉,Singapore: Brit Aspen Publishing.
Task Force on Private Security. (1976).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Private Security.” Washington, D.C.: Law Enforcement Assistance Administration.
Terrill, R.J.( 2003). World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 A Survey, 5th ed, Cincinnati, Ohio: Anderson Publishing Co.
Thibault, E. A. /Lynch,L./ McBride, R.B. (2001). 〈Proactive Police Management〉, 5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Thibault, E.A./Lynch,L./McBride,R. B. (2004). 〈Proactive Police Management〉,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Tyska,L. A./ Fennelly, L. J.(1999).〈Investigations:150 things you should know〉,NA: Butterworth-Heinemann.
U.S. Dept. of Justice (1983).〈Crime and protection an America study of private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Baton Ronge:Louisiana state Uinv.
Westhuizen,V.D.(1997). 〈Security Management〉,South Africa: Interpak Natal pietermaritzburg.
Whitman, M. / Mattord ,H.J. (2003).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Boston: Thomson Course Techonlogy.
Woodruff, R.S. (1974). 〈Industrial security techniques〉NJ: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
三、日韓文部分
日本全國警備協會 編,(1995),〈新警備業法令集〉,東京法令出版,日本東京都。
日本全國警備協會 编(1996),〈警備員教育教本〉,全國警備業協會發行,日本東京都。
加藤善治郎(1997),〈セコム成功の方程式〉,東洋經濟新報社,日本東京都。
坂口義弘(1986),〈セコム˙飯田亮の情報戰略〉,株式會社ぱる出版,日本東京。
秋場 良宣(1987),〈セコム未來情報ビジネス〉,株式會社東洋社,日本東京都。
深澤 賢治(1995),〈警備保障のすベて第2版〉,東洋經濟新報社,日本東京都。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