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華嚴小說新論
作者:林黛嫚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ai Man Lin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啟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華嚴新論女性文學女作家Hua Yannew assessmentfeminine literaturewoman writ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身為一個女性作家,華嚴往往因其男女情愛的情節主軸,而被歸類為羅曼史、言情小說,但實際上,華嚴從1961年的《智慧的燈》到2001年的《出牆紅杏》這四十年寫作生涯所創作的二十部小說作品,不僅在地域上涵蓋了中國與台灣,更在時代上跨越了一九三0、四0年代的現代中國,與一九五0年代以迄九0年代的現代台灣,華嚴的小說不只是單純書寫愛情,描繪兒女情長,而是更多地探討與中國女性傳統意識相關的家庭場域與親情。
和華嚴同時期的女作家林海音、張潄菡、郭良蕙、瓊瑤等第一代渡海來台女作家,她們出身背景接近,但是她們在台灣小說發展史上的定位卻不大一致,林海音等人多有入史,而瓊瑤則被定位為台灣愛情小說的代表作家,華嚴通常和瓊瑤並稱。
在本研究中,除了展示華嚴小說的全貌,對華嚴作品逐一剖析,並透過比較同時期女作家的代表作品,結合文學社會學與敘事學的方法,為華嚴小說在文學史上找到一個合宜的定位。經由本研究各章節的討論,華嚴小說的特色與成果為:一、情感敘事開創新意;二、形式實驗成果豐碩;三、重視文學教化功能;四、作品流露哲思;五、為女性文學開疆闢土。因此華嚴和她同時期的女作家一樣,是一九六0年代女性文學代表作家,並且一起努力為台灣長篇小說發展開闢新路。
As a woman writer, most likely Hua Yan impresses her readers with romantic plots and has been well known as a writer of romance novels. However, Hua Yan’s fictional writings including her first novel The Lamp of Wisdom in 1961 and Affairs in 2001, twenty novels during 40 years in total, actually are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romances between lovers but also situations regarding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e 1930s through the 1940s and contemporary Taiwan in the 1950s through the 1990s as well. Meanwhile, her writings had cared more about the issues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which is further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women’s status and their family relationship.
As we know, both Hua Yan and other female novelists such as Lin Hai-yin, Chang Su-Han, Kuo Liang-Hui, Chong Yao, etc. are all well known as “pioneer Taiwanese authoresses” emigrated from Mainland China. But as far as Taiwan Literature is concerned, they have been positioned in different ways even though they were born in similar backgrounds and all came to Taiwan about the same stage. In fact, among those women writers, far different from Lin Hai-yin and others who have entered the hall of fame in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Hua-Yan as well as Chong Yao are considered as representative romance writers.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display Hua Yan’s works more comprehensively. Also, it will further analyze her works in very detail. Hopefully, by comparing all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Hua Yan’s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through the approaches of combining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and Narrative Theory, we can eventually find a proper position for Hua Yan who deserves it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 general, from the discussion of each chapter of my study, the following are the features with which Hua Yan has been successful in her novels: 1. An emotional narrative with creative ideas; 2. Fruitful results with unique experiments in novel form; 3. Emphasis on literature’s educational function; 4. Philosophical revelation; 5. Bringing new hope for “feminine literature.” Therefore, Hua Yan, who deserves to be titled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men novelists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no doubt, contributed as much as her fellow femal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the 1960s in creating an era of the full-length novels.
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專書
(一) 華嚴作品
華 嚴:《智慧的燈》,( 台北:文星書局,1961)、(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生命的樂章》,(台北:文星書局,1963)、(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七色橋》,(台北:文星書局,1966)、(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玻璃屋裡的人》,(台北:文星書局,1967)、(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和風》,(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晴》,(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澳洲見聞》,(台北:皇冠出版社,1971),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華嚴選集》,(台北:弘毅出版社,1973),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增訂版更名為《華嚴短文集》)
華 嚴:《蒂蒂日記》,(台北:皇冠出版社,1975),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鏡湖月》,(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無河天》,(台北:皇冠出版社,1980),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高秋》,(台北:皇冠出版社,1981),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神仙眷屬》,(台北:皇冠出版社,1983),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花落花開》,(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明月幾時圓》,(台北:皇冠出版社,1985),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燕雙飛》,(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嚴:《秋的變奏》,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嚴:《燦星‧燦星》,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嚴:《不是冤家》,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華嚴:《兄和弟》,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華嚴:《出牆紅杏》,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華 嚴:《千心映影-華嚴影像自選集》,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華 嚴:《老夫老妻-華嚴短篇小說集》,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年。
華 嚴:《迴夢約園》,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

(二)文學史、小說史
孔范今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古繼堂、彭燕彬、樊洛平、王敏著:《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09年。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白少帆、王玉斌、張恆春、武治純主編:《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
林海音:《林海音作品集》,台北:遊目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邱貴芬:《日據以來台灣女作家小說選讀》,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
高行健:《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廣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
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台灣.文學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陳芳明、林惺嶽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年。
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徐學、朱雙一:《台灣新文學觀》,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
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6年。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1961年。
應鳳凰:《五0年代台灣文學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7年。

(三)小說理論、敘事學、文學社會學相關專書
E‧M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
伊瑟爾著、金惠敏等譯:《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
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翁振盛、葉偉忠導讀:《敘事學.風格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年。
高宣揚:《當代社會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0年。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喬.艾略特等著:《小說的藝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董桂英:《敘述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四)其他相關參考書
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編著:《泱泱女聲-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史料集》,台北:中國婦女寫作協會,2011年。
文建會/編著:《全國性文藝團體彙編》,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文訊雜誌社/編輯:《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增訂本)》,台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之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吉廣輿:《孟瑤評傳》,高雄: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1998年。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台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李宜涯等著:《華嚴文學創作論文集》,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李瑞騰主編:《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2006年。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著:《苦悶與蛻變-六0、七0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台北:文星出版社,1963年。
林海音:《曉雲》,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胡適:《胡適文存》第一集,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75年。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夏志清:《夏志清文學評經典-愛情.社會.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夏祖麗:《從城南走來》,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說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
張潄菡:《意難忘》,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年。
曹雪芹:《紅樓夢》,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梅家玲主編:《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郭良蕙:《心鎖》,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葉石濤:《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年。
劉心皇:《六十年散文選》,台北:正中書局,1972年。
潘人木:《蓮漪表妹》,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瓊瑤:《窗外》,台北:皇冠出版社,1980年。

二、單篇論文、學位論文及報紙專文
(一)、單篇論文及報紙專文
周芬伶:〈後東亞或新比較及其不滿〉,《中國時報‧開卷》,2012年9月28日,第20版。
林黛嫚:〈孤獨的筆寫世事人情〉,《文訊雜誌》第337期,2013年11月,頁44-52。
林黛嫚:〈論華嚴小說的言情及其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22期,2012年7月,頁119-158。
姚宜瑛:〈書桌〉,《中華日報‧副刊》,2003年3月25日,第14版。
洪秀瑛:《中國時報‧影劇版》,2012年9月8日第C3版。
紀弦:〈現代派信條釋義〉,《現代詩》第三期,1956年2月,頁4。
胡衍南:〈戰後台灣史上第一次横的移植─新的文學史分期法之實驗〉,《台灣文學觀察》,1992年第6期,頁26-43。
尉天驄:〈獻給讀者〉:《筆匯》革新號一卷一期(1959年5月),頁2。
夏濟安:〈致讀者〉,《文學雜誌》一卷一期,1956年9月,頁70。
夏濟安:〈評《落月》兼論現代小說〉,《文學雜誌》一卷二期,1956年10月,頁32-40。
劉紹銘:〈《現代文學〉發刊詞〉,《現代文學》第一期,1960年3月,頁2。
應鳳凰:〈作家的第一本書39華嚴/智慧的燈〉,《人間福報‧副刊》,2012年9月3日,第15版。
謝冰瀅:《自由青年》,第廿九卷第九期,第29卷第9期,1963年5月,頁17。
蘇雪林:〈評兩本黃色小說:「江山美人」與「心鎖」〉,《文苑》第2卷第4期,1963年3月,頁11。

(二)學位論文
丁如盈:《華嚴《蒂蒂日記》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朱嘉雯:《亂離中的追求-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林宛庭:《華嚴小說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胡惠玲:《華嚴長篇小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曾鈴月:《女性、鄉土與國族--戰後初期大陸來台三位女作家小說作品之女性書寫及其社會意義初探》,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唐玉純:《反共時期的女性書寫策略-以「台灣婦女寫作協會」為中心」,暨南國際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龍淑玲:《華嚴小說人物類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顏嘉瑩:《論華嚴小說的愛情與宗教書寫》,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三、網路資料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 Taiwan)
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 (2013.9.15最後檢索)
《國立中央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影像系統》
 http://lit.ncl.edu.tw/litft/home.action      (2013.7.25最後檢索)
《中時電子報‧中時部落格》
 http://www.chinatimes.com/         (2012.11.10最後檢索)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2013.7.25最後檢索)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      (2013.06.20最後檢索)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          (2013.06.20最後檢索)
《新浪網‧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yhchen/        (2013.9.21最後檢索)
《讀書網》
http://big5.dushu.com/showbook/ (2013.8.25最後檢索)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