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女聲合唱:戰後臺灣女性作家群的崛起-
作者:王鈺婷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集叢:臺灣文學史長編;15
ISBN:9789860351972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史女性文學女作家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9
期刊論文
1.梅家玲(20000800)。性別論述與戰後臺灣小說發展。中外文學,29(3)=339,128-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應鳳凰(1999)。林海音的女性小說與臺灣文學史。淡水牛津文藝,5,182-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封德屏、應鳳凰、于德蘭(2005)。永不凋謝的三色堇--關於《張秀亞全集》。臺灣文學館通訊,7,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應鳳凰(2003)。從林海音到文藝列車。文訊,20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應鳳凰、丁櫻樺(20030400)。閱讀林海音:林先生的編輯、寫作生涯與臺灣文壇。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1,89-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應鳳凰(20030800)。50年代文學圖書的生產與特色--兼談個人的蒐集經驗。文訊,214,37-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褚昱志(19911100)。評五○年代的《文學雜誌》與夏濟安。臺灣文學觀察雜誌,4,6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心皇(19840300)。自由中國五十年代的散文。文訊,9,54-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應鳳凰(20070600)。比較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小說與電影。臺灣學研究,3,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瑞芬(20050300)。張秀亞的散文美學及其文學史意義。文訊,233,6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瘂弦(20050300)。張秀亞,臺灣婦女寫作的燃燈人--從早期學思生活的發軔到「美文」創作版圖的完成。文訊,233,3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梅家玲(20060200)。夏濟安、《文學雜誌》與臺灣大學--兼論臺灣「學院派」文學雜誌及其與「文化場域」和「教育空間」的互涉。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61-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應鳳凰(20030700)。五○年代文藝雜誌概況。文訊,213,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梅家玲(19990800)。以小搏大--對戰後臺灣小說史中女性/性別論述的若干觀察。文訊,166,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銘如(20010100)。林海音《燭芯》導讀。文學臺灣,37,5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應鳳凰(19980400)。「自由中國」「文友通訊」作家群與五十年代臺灣文學史。文學臺灣,26,23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楓(19900605)。四十年來臺灣文學的環境與生態。新地文學,1(2)=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梅家玲(20011100)。性別vs.家國:五○年代的臺灣小說--以《文藝創作》與文獎會得獎小說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55,3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瑞芬(20050200)。琦君散文及五○、六○年代女性創作位置。臺灣文學學報,6,121-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素貞、張健(19850600)。五0年代臺灣新文學運動。中外文學,14(1)=157,129-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珮馨(20060700)。「我要採訪人生」--徐鍾珮的散文世界探析。人文社會學報. 世新大學,7,133-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珮馨(20061200)。北窗下的尋夢女--論張秀亞散文的傳承。國文學報. 高師大,5,135-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阿勤(20001000)。民族主義與臺灣一九七o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臺灣史研究,6(2),7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應鳳凰(2000)。「臺灣文學西遊記」林海音筆下的城南舊事。明道文藝,295,2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應鳳凰(20090800)。漂亮,敬業的文學編輯人--聚焦林海音三個編輯臺。印刻文學生活誌,5(12)=72,10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應鳳凰(20071200)。戰後臺灣新疆題材小說--潘人木五○年代之異地與異族書寫。新地文學,2,64-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瑞騰(2006)。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騰(2003)。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寄澎(2000)。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2008)。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大台灣文學所 (會議日期: 2002年11月22日-24日)。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文訊雜誌社(2005)。永不凋謝的三色堇: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玉蘭(2005)。台灣五○年代長篇小說的禁制與想像--以文化清潔運動與禁書為探討主軸(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英美(2003)。〈聯合報〉副刊時期(1953-1963)的林海音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詩宜(2004)。反共文學之外的另類書寫--以五、六O年代三位女作家為分析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鈴月(2001)。女性、鄉土與國族--戰後初期大陸來台三位女作家小說作品之女性書寫及其社會意義初探(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玉純(2004)。反共時期的女性書寫策略--以「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復華(1999)。反共/懷鄉--戰爭中國家對分類秩序的確認(一個集體認同的發展):以1949年中央日報台灣版為分析對象(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玫姿(2005)。閨秀風格小說歷時衍生與文學體制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淑芬(2004)。五○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珮馨(2006)。五O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竣瓘(2005)。中國大陸學者論台灣文學:以小說為例(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婉婷(2008)。五0年代女作家的異鄉書寫:林海音、徐鍾珮、鍾梅音、張漱菡與艾雯(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侯作珍(2003)。自由主義傳統與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麗玲(1995)。五0年代國家文藝體制下台籍作家的處境及其創作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佳惠(1998)。《野風》文藝雜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珮萱(2003)。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家雯(2005)。賢良之路:林海音婚戀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簡弘毅(2003)。陳紀瀅文學與五0年代反共文藝體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明柔(1999)。典範的更替/消解與台灣八0年代小說的感覺結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其昌(1996)。戰後(1945-1959)台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翠(2003)。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梅香(2005)。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〇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鍾怡雯(2000)。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德威(1998)。典律的生成:「年度小說選」三十年精編。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舒乙、傅光明(2001)。林海音研究論文集。北京:台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封德屏(1988)。聯珠綴玉--十一位女作家的筆墨生涯。臺北: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司徒衛(1954)。書評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wartz, David、陶東風(2006)。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繼堂(2003)。簡明臺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司徒衛(1979)。五十年代文學論評。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白少帆(1987)。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瑞騰、夏祖麗(2002)。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瑞明(1996)。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瑞明(1996)。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hang, Sung-sheng Yvonne(1993)。Modernism and the Nativist Resista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1998)。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應鳳凰(2007)。五〇年代台灣文學論集:戰後第一個十年的台灣文學生態。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祖麗(2000)。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戰後初期台灣文學與思潮論文集。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聯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石濤(1979)。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銘如(2008)。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市: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明娳(1993)。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張君玫(2006)。後殖民理性批判--邁向消逝當下的歷史。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陸卓寧(2006)。20世紀台灣文學史略。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尹雪曼(1976)。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尹雪曼(1983)。中國新文學史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芳明(2002)。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週邊。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心皇(1971)。現代中國文學史話。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Jameson, Fredric、張京媛(1994)。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正惠(2002)。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齊邦媛、余秋雨(1993)。評論十家。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應鳳凰(2006)。五〇年代文學出版顯影。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汪淑珍(20080000)。文學引渡者:林海音及其出版事業。臺北:秀威資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甫昌(2004)。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集叢(1955)。戰鬥文藝論。台北:文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建忠(2006)。被詛咒的文學:戰後初期(1945-1949)臺灣文學論集。台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俊雅(2005)。見樹又見林--文學看台灣。台北市:渤海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照(1998)。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Bourdieu, Pierre、劉暉(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呂正惠、趙遐秋(2002)。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周英雄、劉紀蕙(2000)。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瑞芬(2006)。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芳明(1998)。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邱貴芬(1998)。(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台灣女作家。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2007)。臺灣小說史論。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呂正惠(1992)。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梅家玲(20000000)。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趙彥寧(20010000)。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梅家玲(20040000)。性別,還是家國?:五〇與八、九〇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汪淑珍、蔡娉婷(2009)。文類紛呈的女世界:台灣當代女作家文選。高雄市:麗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瑞芬(20070000)。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徐秀慧(20070000)。戰後初期(1945~1949)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許俊雅(1997)。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王德威(20010000)。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邱貴芬(20030000)。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應鳳凰(20070000)。文學風華:戰後初期13著名女作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劉登翰(1991)。臺灣文學史。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柯慶明(20060000)。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范銘如(2002)。眾裏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芳明、張瑞芬(2006)。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選文篇)。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齊邦媛(19830713)。超越悲歡的童年--再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正惠(2005)。五〇年代的林海音。戰後初期台灣文學與思潮論文集。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騰(2004)。「中國文藝協會」成立與一九五〇年代臺灣文學走向。臺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