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錢鍾書之宋詩學研究
作者:陳煒琪
作者(外文):CHEN, WEI-CH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周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錢鍾書宋詩學滄浪詩話隨園詩話現象學詮釋學Qian ZhongshuSong PoeticsCanglang ShihuaSuiyuan ShihuaPhenomenologyHermeneu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本文旨在探討錢鍾書之宋詩學,從其著作梳理出錢鍾書在宋詩學的研究成果。從錢鍾書的家學與林紓所譯西洋小說的啟迪,師友切磋往來,清儒治學方式的薰陶,以至錢鍾書宋詩品評與研究的源起,討論錢鍾書宋詩學之淵源。
錢鍾書之宋詩學與中國傳統詩話有所聯繫,其繼承宋詩話體式,著有《談藝錄》,錢鍾書時關注嚴羽《滄浪詩話》與袁枚《隨園詩話》論詩,於此二書有讚許亦有批評,可見錢鍾書之宋詩學對於嚴羽《滄浪詩話》與袁枚《隨園詩話》的承繼與開創。
曾遠渡重洋,至英國留學,法國研究,錢鍾書將西方現象學與詮釋學運用於宋詩研究。錢鍾書之宋詩學融合西學強化理論與批判,開拓更廣的研究視野,著重於現象,以共時與歷時的觀察,建構出宋詩學發展史。在詮釋方面,循環互文,打通與創新,進而視域融合,會通中西方學術思想,提供宋詩學更多元的研究面向與對話空間。
錢鍾書繼承中國傳統詩話,錢鍾書之宋詩學對於現象學與詮釋學的運用有別開生面之處,非哲學的形上探討,多為現實的探究,以西學理論為基礎建立了宋詩學的體系。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Song poetics of Qian Zhongshu, and to sort out his research results in Song poetics from his writings.It discusses the origins of Qian's Song poetics, from the inspiration of his family's education and the Western novels translated by Lin Shu, the exchange of ideas between teachers and friend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Qing Confucian way of governance, to the origin of Qian's Song poetry criticism and research.
Qian Zhongshu's Song poetics i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 discourse, and he inherited the Song poetic discourse style and wrote his book " Tan-yi-lu". Qian Zhongshu was concerned with the poetry of Yan Yu and Yuan Mei, and he praised and criticized these two books, showing how his Song poetics inherited and pioneered Yan Yu and Yuan Mei.
Having traveled across the world to study in England and to France, Qian applied Western phenomenology and hermeneutics to the study of Song poetry. His Song poetics is a fusion of Western theories and criticism, opening up a broader research horizon, focusing on phenomena, and constructing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ics with both contemporary and ephemeral observations. In terms of interpretation, the cycle of intertextuality, the interconnection and innovation, and the fusion of perspectives, the convergence of Western and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 provide a more diversified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space for dialogue in Song poetics.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Shihua, Qian's Song poetics is distinctive in its use of phenomenology and hermeneutics, and is not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form, but rather a realistic inquiry,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Song poetics based on Western theory.
參考文獻

一、古籍(按作者時代先後排列)

[晉]陶潛:《搜神後記》,明萬曆間胡震亨刊秘冊彙函本。
[後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明朱墨印本。
〔梁〕劉勰撰;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梁]殷芸:《小說》,藍格舊鈔本。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韋應物:《韋蘇州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年。
[唐]張籍撰;李建崑校注:《張籍詩集校注》,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
[唐]賈島撰;齊文榜校注:《賈島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宋]歐陽脩撰;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王安石撰;李壁註:《王荊公詩集箋注》,上海:受古書店,1928年。
[宋]劉攽:《彭城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宋]王令:《廣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0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蘇軾撰;馮應榴輯訂:《蘇文忠公詩合註》,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桐鄉馮氏家刊本。
[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第5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宋]黃庭堅撰;任淵註:《山谷內集詩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黃庭堅撰;史容註:《山谷外集詩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14冊,臺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惠洪:《冷齋夜話》,《全宋筆記》第24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年。
[宋]朱弁:《風月堂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9冊,臺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宋]阮閱編;周本淳校點:《詩話總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宋]祝穆:《新編古今事文類聚》,明建陽知縣可張校刊本。
[宋]吳沆:《環溪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0冊,臺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全宋筆記》第36-37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年。
[宋]張炎撰;孫虹、譚學純箋證:《山中白雲詞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宋]陸游:《陸放翁全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宋]普濟撰;蘇淵雷點校:《五燈會元》,北京:中華書局。
[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初編》第273-28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宋]魏慶之撰;王仲聞點校:《詩人玉屑》,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宋〕嚴羽撰;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元]方回:《瀛奎律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6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韋居安:《梅磵詩話》,《讀畫齋叢書》本。
〔元〕脫脫等撰:《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明]李流芳撰;李柯輯校:《檀園集》,《李流芳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年。
[清]顧炎武撰;黃汝成釋:《日知錄集釋》,上海:中華圖書館,1915年。
[清]吳景旭:《歷代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王士禎:《漁洋山人精華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4年。
〔清〕袁枚:《小倉山房詩集》,收錄於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庄 :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清]李光庭撰;石繼昌點校:《鄉言解頤》,《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評話》,光緒六年北京聚珍堂活字印本。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7年。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上海:廣益書局,1915年。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續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清〕陳衍撰;陳步編:《陳石遺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清]黃濬:《花隨人聖盦摭憶》,上海:上海書店,1998年。
郭紹虞編:《宋詩話輯佚》,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二、近人專著(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于德英:《「隔」與「不隔」的循環:錢鍾書「化境」論的再闡釋》,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無錫縣委員會編:《錢穆紀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編:《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孔慶茂:《丹桂堂前——錢鍾書家族文化史(中國近現代文化世家書系)》,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孔慶茂:《錢鍾書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年。
孔慶茂:《錢鍾書與楊絳》,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年。
王水照:《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與南宋詩歌發展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王水照:《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王玉德主編:《錢基博學術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王吟風:《走出魔鏡的錢鍾書》,北京:金城出版社,1999年。
王建生:《袁枚的文學批評》,桃園:聖環圖書出版,2000年。
王英志:《袁枚與隨園詩話》,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衛平:《東方睿智學人——錢鍾書的獨特個性與魅力》,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田蕙蘭、馬光裕、陳珂玉選編:《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代卷:錢鍾書楊絳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
田蕙蘭、馬光裕、陳珂玉選編:《錢鍾書楊絳硏究資料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出版社,1997年。   
田蕙蘭等編:《錢鍾書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朱光潛:《談美》,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朱自清:《新詩雜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
吳泰昌:《我認識的錢鍾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
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
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崑崙:錢鍾書其人其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李洪岩:《智者的心路歷程——錢鍾書生平與學術》,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李洲良:《古槐樹下的鐘聲:錢著管窺》,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慎之撰;張貽輯:《李慎之文集》,北京:編者自印,2004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縣:蒲公英出版社,1986年。
汪榮祖:《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季進:《圍城裡的智者:錢鍾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季進:《錢鍾書與現代西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林耀椿:《錢鍾書與書的世界》,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
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與當代發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胡文輝:《現代學林點將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
胡河清:《真精神與舊途徑——錢鍾書的人文思想》,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胡建次、邱美瓊:《宋代詩學的多維觀照》,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
胡雲翼:《宋詩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
胡範鑄:《錢鍾書學術思想硏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范旭倉、李洪岩編:《錢鍾書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
孫黨伯、袁謇正主編:《聞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桑兵:《學術江湖: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張高評:《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張健:《滄浪詩話研究》,臺北:文茂印刷文具公司,1966年。
曹聚仁:《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6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陳子謙:《論錢鍾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5年。
陳伯海:《嚴羽與滄浪詩話》,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陳延嘉:《錢鍾書文選學述評》,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
陸文虎:《錢鍾書的文學世界「圍城」內外》,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2年。
湯晏:《一代才子錢鍾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湯晏:《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1年12月。
湯晏:《被壓抑的天才:錢鍾書與現代中國》,臺北:春山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
焦亞東:《錢鍾書文學批評話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鲁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黃惲:《錢楊摭拾:錢鍾書、楊絳及其他》,北京:東方出版社,2017年。
愛默:《錢鍾書傳稿》,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
楊全紅:《錢鍾書譯論譯藝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
楊絳:《我們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楊絳:《將飲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楊聯芬編:《錢鍾書評說七十年》,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臧克和:《錢鍾書與中國文化精神》,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齊治平:《唐宋詩之爭概述》,長沙:嶽麓書社,1984年。
劉桂秋:《無錫時期的錢基博與錢鍾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劉德重、張寅彭:《詩話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錢之俊:《錢鍾書生平十二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年。
錢仲聯:《夢苕庵清代文學論集》,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
錢定平:《破圍——破解錢鍾書小說的古今中外》,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年。
錢基博:《錢基博國學必讀》,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
錢穆:《詩友雜憶》,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
錢鍾書:《七綴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錢鍾書:《宋詩紀事補正》,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年。
錢鍾書:《宋詩紀事補訂》,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錢鍾書:《宋詩選註(增訂本)》,香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9月。
錢鍾書:《宋詩選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錢鍾書:《宋詩選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錢鍾書:《圍城》,臺北:大地出版社,2012年。
錢鍾書:《槐聚詩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寫在人生邊上的邊上;石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
錢鍾書:《談藝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錢鍾書:《錢鍾書手稿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錢鍾書:《錢鍾書英文文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年。
錢鍾書:《錢鍾書選集》,臺北:文學史料研究會,1978年。
錢鍾書撰;舒展選編:《錢鍾書論學文選》,廣州,花城出版社,1990年。
繆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6年。
龔剛:《錢鍾書:愛智者的逍遙》,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龔鵬程:《歷史中的一盞燈》,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三、外文譯著
[英]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撰;王蓬振譯:《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丹麥]扎哈維(Zahavi. D.)撰;李忠偉譯:《胡塞爾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
[日]吉川幸次郎撰;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
[美]雷內.韋勒克(René Wellek)撰;張今言譯:《批評的概念》,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年。
[美]胡志德(Theodore Huter):《錢鍾書》(Illumination of Chinese Fictional Conventions in Qian Zhong Shu’s Wei Cheng),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1990年4月初版。
[捷克]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撰;黃文宏譯注:《現象學的觀念》,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
[德]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撰;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商務印書館,2007年。
〔德〕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撰;陳嘉映、王慶節譯:《存在與時間》臺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四、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一)期刊論文

一彤:〈錢鍾書的治學方法:打通、參互與比較〉,《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頁39-39。
丁毅:〈模糊銅鏡的背面——讀《宋詩選註》〉,《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頁59-63。
尹楚兵:〈錢鍾書先生《宋詩紀事補正》的價值和疏失〉,《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2期,頁83-88。
王友勝:〈五十年來錢鍾書《宋詩選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文學遺產》2008年第6期,頁145-152。
王水照、內山精也:〈關於《宋詩選註》的對話〉,《文史知識》,1989年第5期,頁23-28轉36。
王水照:〈《正氣歌》所本與《宋詩選註》「錢氏手校增註本」〉,《文學遺產》2006年第4期,頁4-10轉58。
王水照:〈《宋詩選註》刪落左緯之因及其它——初讀《錢鍾書手稿集》〉,《文學遺產》,2005年第3期,頁4-15轉157。
王水照:〈《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與南宋詩歌發展觀〉,《文學評論》2012年第1期,頁55-62。
王立:〈《管錐編》審美文化建構的途徑——一個主題學研究實踐的啟示〉,《文學評論》2003年第5期,頁85-89。
王兆鵬:〈錢鍾書《宋詩選註》的文獻價值及文獻疏失〉,《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第1期,頁46-54。
王紹曾:〈錢子泉先生講學雜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紀念錢基博先生誕辰百週年專輯》1987年,頁127。
王雲路:〈讀《管錐編》、《宋詩選註》獻疑〉,《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頁122-125。
田建民:〈用事不使人覺的完美境界——錢鍾書用典研究之一〉,《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6-10。
田建民:〈再論錢鍾書比喻的特點〉,《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頁65-70。
田建民:〈明用典故:激起讀者的新鮮感和求知欲——錢鍾書用典研究之二〉,《河北學刊》2009年第3期,頁145-148。
田建民:〈重史求實、新舊相容——從錢鍾書對胡適和周作人的批評及對文言與白話的評說談起〉,《文藝研究》2012年第5期,頁48-55。
田萱:〈論錢鍾書對道家思想和西方近現代哲學的相容與開拓〉,《陝西經貿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頁81-83。
仲米磊:〈錢鍾書的比較詩學觀——試以〈通感〉、〈詩可以怨〉為例〉,《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頁120-123。
任紫菡:〈略論《談藝錄》中融會貫通的中西「打通」說〉,《黑河學刊》2012年第8期,頁68-69轉89。
曲文軍:〈《談藝錄》的審美原則與精神品格〉,《齊魯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頁83-86。
曲文軍:〈試論錢鍾書「打通」的思維模式〉,《理論學刊》1999年第2期,頁118-121。
朱志偉:〈互文性視角下之互文關係的生成及顯現——以錢鍾書文學批評為例〉,《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頁48-50轉56。
何加紅:〈「化境」說理論基點初探〉,《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頁93-96。
何明星:〈言不盡意與詮釋迴圈〉,《文藝研究》2008年第6期,頁150-152。
何明星:〈錢鍾書文學批評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5年第00期,頁379-385。
何明星:〈錢鍾書文學批評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頁57-60。
何明星:〈錢鍾書比較文學研究的特質〉,《學術研究》 2010年第11期,頁149-154。
何明星:〈錢鍾書的「連類」〉,《文藝研究》2010年第8期,頁47-54。
何海燕:〈陶詩在唐宋的顯晦及其文化探因——從錢鍾書「談藝錄」中的「陶淵明詩顯晦」談起〉,《中國文化月刊》第247期,2000年10月,頁62-71。
何海燕:〈陶詩在唐宋的顯晦及其文化探因——從錢鍾書「談藝錄」中的「陶淵明詩顯晦」談起〉,《國文天地》,第204期 2002年5月,頁55-60。
何珮芸:〈錢鍾書與呂本中跨時代的對話——論江西詩派的「活法」〉,《文學前瞻》第11期,2011年7月,頁79-93。
何騏竹:〈錢鍾書《槐聚詩存》與杜甫詩間的互文性——以1937至1945年為主的探勘〉,《文學新鑰》第14期,2011年12月,頁83-118。
余丹蕖、李軍均:〈《宋詩選注》若干問題評析〉《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7期,頁71-75。
吳宗海:〈關於《宋詩選註》的幾處疑點〉,《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3期,頁98-99。
吳宗海:〈讀《宋詩選註》劄記二則〉,《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頁142-142。
吳海慶:〈析錢鍾書對船山詩論的幾點評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頁22-24。
吳曉蔓:〈錢鍾書〈黃山谷詩補註〉對《內集註》補正舉隅〉,《韶關學院學報》2009年第11期,頁1-4 。
呂肖奐:〈錢鍾書的陸游詩歌研究述略——文學本位研究的範例與啟示〉,《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頁63-68。
呂周聚:〈錢鍾書——現代人性的思考者與表現者〉,《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頁41-45。
呂明濤、宋鳳娣:〈錢鍾書《宋詩選註》註釋體例探析〉,《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頁27-31。
宋秀麗:〈《管錐編》的訓詁理論與實踐〉,《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頁35-40。
李之林:〈錢鍾書論略〉,《廣西社會科學》1999年第4期,頁105-109。
李元洛:〈卷裡詩裁白雪高——略論錢鍾書對「好詩」的看法〉,《求索》1989年第4期,頁79-83。
李元洛:〈卷裡詩裁白雪高——略論錢鍾書對「好詩」的看法〉,《聯合文學》第54期,1989年4月,頁150-154。
李文革、王瑞芳:〈中國式的「解構」翻譯思想——重釋錢鍾書的「化境說」〉,《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頁101-104。
李月:〈從《宋詩選註》看錢鍾書的註釋方法〉,《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頁67-69。
李平:〈關於錢鍾書《宋詩紀事補正》的一點補正〉,《學術界》2005年第2期,頁147-148。
李廷華:〈悲歌與笑柄——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兩個陸游〉,《唐都學刊》1998年第1期,頁5。
李肖銳:〈從《宋詩選註》看錢鍾書的宋詩觀〉,《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第11期,頁70-72。
李肖銳〈從《宋詩選註》看錢鍾書論詩特色〉,《大眾文藝》2013年第17期,頁53-54。
李良中:〈「詩畫一律」說的源流及其美學內涵〉,《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頁47-50。
李亞軍:〈錢鍾書《管錐編》語言研究的文化視野〉,《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頁40-42。
李松:〈錢鍾書《宋詩選註》的詩學困境與「十七年」文學批評〉,《文學評論》第29期,2016年第6期,頁70-78。
李松:〈錢鍾書《宋詩選註》的詩學困境與十七年文學批評〉,《中國現代文學》第29期,2016年6月,頁99-117。
李洪岩、畢務芳:〈論錢鍾書先生古典文學研究的特徵與貢獻〉,《文學遺產》1990年第2期,頁17-26。
李洪岩:〈關於「詩史互證」——錢鍾書與陳寅恪比較研究之一〉,《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頁48-53。
李洲良、王妍:〈詩話的頂峰——錢鍾書《談藝錄》的歷史地位和治學啟示〉,《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頁69-71。
李洲良:〈「易」之三名與「詩」之三題——論錢鍾書《管錐編》對易學、詩學的闡釋〉,《黑龍江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頁71-74。
李洲良:〈由《宋詩選註》看錢鍾書的選詩標準〉,《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3期,頁29-41。
李洲良:〈試論錢鍾書「六法」失讀說——兼與「氣韻生動」說商榷〉,《學術交流》2003年第4期,頁140-143。
李洲良:〈詩與史——論錢鍾書在《宋詩選註》中對詩、史關係的闡釋〉,《學術交流》,2001年05期,頁114-117。
李洲良:〈錢鍾書論宋代詩人——讀《宋詩選註》劄記〉,《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頁69-72轉84。
李娜:〈錢鍾書《黃山谷詩補註》中的註詩觀及詩註訂補數則〉,《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頁78-86。
李清良、何書嵐:〈文學闡釋與心理分析——錢鍾書文學闡釋思想研究之一〉,《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3期,頁91-95。
李清良:〈錢鍾書「闡釋迴圈」論辨析〉,《文學評論》2007年第2期,頁43-49。
李詠吟:〈語言中心論與錢鍾書的詩歌價值論美學〉,《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頁147-153。
李貴生:〈錢鍾書與洛夫喬伊——兼論錢著引文的特色〉,《漢學研究》第44期,2004年6月,頁357-389。
李歐:〈錢鍾書比較美學摭拾〉,《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頁74-80。
李曉靜:〈近二十年國內《談藝錄》研究綜述〉,《安徽文學》2006年第8期,頁7-8。
李麗:〈錢鍾書的宋詩觀〉,《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頁40-43轉46。
李繼華:〈《談藝錄》與《宋詩選註》對陸游評價之對比〉,《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1期,頁65-69。
杜松柏:〈錢鍾書宋詩選註之評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2卷第5期,1989年5月,頁43-53。
阮學永:〈審美通感的神經機制初探——從錢鍾書《通感》一文說起〉,《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4期,頁97-101 。
周振甫:〈對錢子泉師《中國文學史》的審讀意見〉,《中國出版》1987年第l期,頁43-51。
周夢江:〈葉適文學思想續論——兼談《宋詩選註》對葉適的批評〉,《溫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 期,頁28-31。
孟令玲:〈錢鍾書的《宋詩選註》〉,《文學評論》1980年第6期,頁62-64。
季進:〈論錢鍾書著作的話語空間〉,《文學評論》2000年第2期,頁112-123。
季進:〈論錢鍾書與形式批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年第3期,頁93-110。
季進:〈錢鍾書比較文學研究的貢獻與啟示〉,《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3期,頁16-24。
季進:〈闡釋之迴圈——錢鍾書初論〉,《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1期,頁1-10。
季進:〈闡釋之循環——錢鍾書初論〉,《國文天地》第86期,1992年7月,頁12-25。
林莉翎:〈錢鍾書「通感說」申論〉,《雲漢學刊》第5期,1998年5月,頁151-166。
侯長生:〈《宋詩選註》不選〈正氣歌〉之原因〉,《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頁1-4。
侯長生:〈陳衍對錢鍾書宋詩觀的影響〉,《蘭州學刊》2009年第2期,頁98-101,轉194。
侯長生:〈關於〈《宋詩選註》不選〈正氣歌〉之原因的補充說明〉,《博覽群書》,2008年第10期,頁75-77 。
侯敏:〈唐君毅和錢鍾書:文化詩學的異同〉,《宜賓學院學報》2009年第10期,頁29-32。
姚洪偉:〈論錢鍾書的「打通」說〉,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頁198-199轉214。
胡亞敏:〈錢鍾書與比較詩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年第4期,頁201-208。
胡河清:〈錢鍾書散論〉,《南京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頁64-69。
胡雪岡:〈「圓之時義大矣哉」——讀錢鍾書先生〈說圓〉後〉,《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頁46。
胡德香:〈解讀錢鍾書的文化翻譯批評〉,《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第3期,頁81-85。
胡慧翼:〈大陸二十年「錢鍾書熱」的文化剖析〉,《河北學刊》2003年第4期,頁114-117。
胡慧翼:〈近20年大陸「錢鍾書熱」的文化剖析〉,《學術探索》2003年第10期,頁77-81。
胡慧翼:〈近20年的對錢鍾書的三次接受高潮及其嬗變〉,《咸寧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頁23-27 。
胡範鑄:〈文辭文學文化的貫通——錢鍾書修辭哲學擷論之一〉,《當代修辭學》1990年第3期,頁19-21。
胡範鑄:〈現象:觀察活動與觀念體系的根本起點——錢鍾書學術思想與藝術思想研究之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0年第5期,頁100-106。
胡範鑄:〈超越文學派別觀念的界障——錢鍾書學術與藝術思想研究〉,《北方論叢》1991年第2期,頁83-94。
胡範鑄:〈語言形象與世界萬物的多邊兩柄——錢鍾書比喻哲學論析〉,《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4期,頁41-47。
胡範鑄:〈錢鍾書中西文化交流思想論略〉,《時代與思潮》1990年01期,頁50-62。
胡繼華:〈象徵的詞章之維——錢鍾書的詩學與文化彙通〉,《河南社會科學》 2016年第1期,頁87-92。
唐悅:〈錢鍾書比較詩學觀管窺〉,《蚌埠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頁58-61。
夏中義:〈反映論與錢鍾書《宋詩選註》——辭別蘇聯理論模式的第三種方式〉,《文藝研究》2016年第11期,頁41-50。
夏中義:〈從《人境廬詩草》到《靜庵詩稿》——對錢鍾書《談藝錄》的「照著說」與「接著說」〉,《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頁8-26。
夏中義:〈論錢鍾書學案的「暗思想」——打通《宋詩選註》與《管錐編》的價值親緣〉《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頁28-40轉195。
夏文:〈錢鍾書比喻論及其文藝美學思想〉,《當代文壇》1990年第2期,頁11-16。
孫小著:〈人道主義:錢鍾書學術思想的基調〉,《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頁59-65。
孫盼盼:〈論錢鍾書的宋詩觀念及其對梅堯臣詩歌的批評接受〉,《景德鎮學院學報》,2015年04期,頁49-53。
孫媛:〈論錢鍾書的「詩分唐宋」觀〉,《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頁114-120。
徐國能:〈錢鍾書杜詩學析論〉,《東吳中文學報》,第15期,2008年,頁93 - 114。
徐超穎:〈《石語》與《陳石遺先生談藝錄》比較研究〉,《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1期,頁15-17轉25。
徐達:〈水懷珠而川媚——錢鍾書《宋詩選註》中的兩個理論問題〉,《貴州社會科學》1991年第2期,頁31-35。
徐達:〈論「窮而後工」及其原因——讀錢劄記〉,《貴州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頁37-41。  
秦旭卿、譚南冬:〈錢鍾書的修辭理論與實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第3期,頁113-115。
秦旭卿:〈論通感——兼論修辭格的心理基礎〉,《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3年第2期,頁80-86。
馬成生:〈做人與作文——追憶錢鍾書先生〉,《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頁118-120。
馬曉軍:〈錢鍾書宋詩研究存疑蠡測〉,《現代語文》2009年第13期,頁77-78。
高明峰:〈也談錢鍾書先生與《全宋詩》——以〈錢鍾書先生未刊稿《宋詩紀事補正》摘抄〉一文為例〉,《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頁61-66。
高明峰:〈讀《管錐編》、《宋詩選註》獻疑〉劄記〉,《文學遺產》2006年第5期,頁135-137。
高恒文:〈讀《管錐編》、《談藝錄》劄記〉,《文藝理論研究》1999年第6期,頁75-79。
崔永祿:〈傳統的斷裂——圍繞錢鍾書先生「化境」理論的思考〉,《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第3期,頁46-48。
康思凝:〈論錢鍾書詩學研究的幾種方法〉,《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1年01期,頁120-121 。
張作棟:〈論錢鍾書《談藝錄》的宋詩研究〉,《河池學院學報》2015年第4 期,頁63-67。
張英:〈從《宋詩選註》看錢鍾書文學批評的興趣〉,《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B06期,頁87-90。
張健:〈〈中國文學小史序論〉與錢鍾書的文學觀〉,《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頁57-70。
張國榮:〈試論錢鍾書對古典詩學的闡析及論詩特色〉,《學術論壇》1997年第4期,頁79-84。
張培鋒:〈「錢學」體系論〉,《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期,頁40-46。
張喜貴:〈《宋詩選註》的論詩特色〉,《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頁77-79。
張順發:〈淺議錢鍾書「憂世傷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4期,頁69-72。
張煉強:〈彼此系連 交互映發——錢鍾書修辭理論和修辭實踐管見〉,《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頁27-33。
張煉強:〈錢鍾書的修辭理論和實踐〉,《雲夢學刊》1992年第2期,頁81-84。
張福勳:〈《談藝錄》論宋詩〉,《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頁5-11。
張福勳:〈《談藝錄》論宋詩〉,《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頁18-21。
張福勳:〈《談藝錄》論宋詩〉,《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頁26-28。
張福勳:〈《談藝錄》論宋詩〉,《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頁11-13。
張福勳:〈錢鍾書宋詩研究之比較法〉,《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頁17-24。
張毅:〈回歸歷史情境來觀察——從陸游接受史的角度理解錢鍾書《談藝錄》的陸游批評成就〉,《前沿》,2010年第4期,頁151-154。
張錫金:〈錢鍾書與《宋詩選註》〉,《縱橫》2005年第5期,頁40-43。
敏澤:〈錢鍾書先生談「意象」〉,《文學遺產》2000年第2期,頁1-5。
許厚今:〈錢鍾書評宋詩〉,《江淮論壇》2008年第1期,頁165-170。
許建平:〈錢鍾書「化鏡」說新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頁93-95。
許龍:〈「蓋人共此心,心均此理」——試論錢鍾書的比較詩學觀〉,《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頁103-106轉95。
許龍:〈論錢鍾書〈中國文學小史序論〉中的文學史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頁88-94。
許龍:〈論錢鍾書的詩學本體觀〉,《東方人文學誌》第2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199-222。
連燕堂:〈讀《宋詩選註》〉,《讀書》1980年第8期,頁59-70。
郭俐兵:〈《宋詩選註》詩註藝術探微〉,《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第2期,頁173-174。
陳逸:〈從《林紓的翻譯》看錢鍾書的翻譯主張〉,《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148-150。
陳穎:〈「文各有體」與「文無定體」——錢鍾書文體批評論管窺〉,《大連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頁56-59。
陳穎:〈文學研究的「對話」範式考察——以錢鍾書的文本互文性研究為例〉,《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頁43-47。
陳穎:〈對話語境中的錢鍾書文本闡釋論〉,《大連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頁20-24。
陳穎:〈對話語境中的錢鍾書文學本體批評論〉,《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頁7-11。
陳穎:〈論錢鍾書文學批評的美學品格〉,《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1期,頁137-141。
陳躍紅:〈錢鍾書比較詩學方法論舉隅〉,《中外文學》,第42卷第2期,2013年,頁211 - 219。
陸文虎:〈錢鍾書《宋詩選註.序》的文論思想〉,《當代文壇》1992年第1期,頁16-20。
陸文虎:〈錢鍾書《談藝錄》的文論思想(上篇)〉,《當代文壇》1988年第5期,頁48-51。
陸文虎:〈錢鍾書《談藝錄》的文論思想(下篇)〉,《當代文壇》1988年第6期,頁14-18。
陸正蘭:〈用符號學推進詩歌研究:從錢鍾書理論出發〉,《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頁74-80。
傅明善:〈論《談藝錄》對《隨園詩話》的批評〉,《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1年第1期,頁81-85。
傅道彬:〈一副清涼散:讀〈諭兒鍾書劄兩通〉〉,《北方論叢》1999年第3期,頁21-24。
傅璿琮、張如安 :〈《宋詩紀事補正》疏失舉正〉,《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頁154-165。
喬忻如:〈闡釋學理論框架下的詩歌闡釋——以錢鍾書的闡釋理論為例〉,《考試週刊》2013年第2期,頁 26-28。
曾金承:〈錢鍾書《宋詩選註》的「排除性」選詩原則初探〉,《文學新鑰》第14 期2011年,頁119-145。
焦印亭:〈錢鍾書「闡釋之迴圈」論的學術價值〉,《求索》2006年第5期,頁175-177。
童志強:〈錢鍾書的宋詩觀探微〉,《文學教育(上)》2016年第1期,頁50-51。
舒建華:〈審美俯視下的道德批判——錢鍾書的學術心態〉,《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頁100-107。
舒建華:〈論錢鍾書的文學創作〉,《文學評論》1997年第6期,頁31-43。
舒煒:〈《談藝錄》的內在思路與隱含問題〉,《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第4期,頁22-27。
覃曉琪:〈解讀錢鍾書的《林紓的翻譯》〉,《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頁324-325。
項念東:〈由「詩藝」向「詩義」的透視——錢鍾書的解詩方法〉,《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頁102-105。
黃濤:〈通感的界定與辨異〉,《求是學刊》1994年第5期,頁78-83。
楊果、張露:〈近三十年錢鍾書詩學方法論研究述評〉《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7卷第 2期,頁18-27。
楊果:〈「打通」:方法還是目的?——「錢學」方法論「打通說」獻疑〉,《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第8期,頁138-145。
楊果:〈論闡釋的有效性:「闡釋迴圈」與錢鍾書詩學〉,《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頁36-44。
楊建民:《錢鍾書的選與註——從《宋詩選註》談起》,《閱讀與寫作》2002年第6期,頁33-34。
楊經華:〈從互文到互文性——中國古代闡釋觀念之演進〉,《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第1期,頁35-38。
楊義:〈「管錐」之功與會通的「錢串」——會通效應通論之三〉,《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頁117-125。
溫玉林:〈思想的、學術的怎樣成為詩歌藝術的?——《談藝錄》的談藝標準探析〉,《陰山學刊》2015年第6期,頁46-49。
溫德夫:〈憂憤與超越的美學——文藝美學理論家的錢鍾書〉,《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2期,頁87-92。
葛中俊:〈「化境」背後:錢鍾書的文本價值論〉,《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頁150-153。
路新生:〈錢鍾書「詩心論」的歷史美學價值〉,《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頁129-135。
靳玉蘭:〈關於建立在通感基礎上的比喻〉,《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2期,頁119-122。
裴世俊:〈試析錢謙益的「弇州晚年定論」——兼及錢鍾書對「定論」的評價〉,《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頁52-56。
趙玉山:〈錢鍾書《石語》勘誤〉,《學術月刊》1996年第10期,頁108-109。
劉方:〈錢鍾書與20世紀中國美學〉,《文學前沿》1999年第1期,頁68。
劉世南、李逃生:〈從《宋詩選註》不選〈正氣歌〉看錢鍾書的「審美批評」〉,《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頁83-86。
劉世南:〈再談〈正氣歌〉問題〉,《博覽群書》,2009年第1期,頁125-127。
劉建萍:〈論陳衍對錢鍾書的影響〉,《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頁88-92。
劉洋:〈迦達默爾與錢鍾書解釋學思想比較研究〉,《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頁11-14。
劉紹瑾:〈論中國文藝美學的古今對接之途〉,《思想戰線》,2007年第2期第33卷,頁2-6。
劉陽:〈透過理論敞開現象:論錢鍾書文學解釋的有效性〉,《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頁219-224。
劉雄:〈《談藝錄》校讀獻疑三則〉,《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頁168-168。
劉濤:〈論錢鍾書的神韻觀——兼與曹順慶先生商榷〉,《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年第5期,頁13-20。
廢川:〈關於通感的幾個問題〉,《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2期,頁85-89。
歐家綺:〈論錢鍾書《宋詩選註》註詩之特色〉,《文學前瞻》第11期,2011年7月,頁65-77。
潘少瑜:〈錢鍾書詩觀探究〉,《中國文學研究》第13期,1999年5月,頁287-309。
潘純琳:〈譯釋並舉——論錢鍾書對中國古代文論術語的翻譯方法及其意義〉,《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2期,頁185-187。
蔡新樂:〈讓詩意進入翻譯理論研究——從海德格爾的「非物件性的思」看錢鍾書的「不隔」說〉,《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頁563-571。
蔡嘉真:〈精心刻意不覺纖巧——錢鍾書對姜夔詩之批評及其意義〉,《文學前瞻》第11期,2011年7月,頁31-42。
蔣寅:〈《談藝錄》的啟示〉,《文學遺產》1990年第4期,頁10-17。
鄭永曉:〈《管錐編》論陸游舉隅〉,《南都學壇:南陽師範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3期,頁56-60。
鄭如秀:〈錢鍾書文藝批評淺探〉,《雲漢學刊》第6期,1999年6月,頁185-224。
鄭海淩:〈錢鍾書「化境說」的創新意識〉,《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頁70-76。
鄭淑慧、王路明:〈錢鍾書的禪境說〉,《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頁119-123。
鄭淑慧、吳紹釚:〈錢鍾書論古典藝術美——「圓」〉,《文藝研究》1993年第2期,頁34-43。
鄭淑慧:〈論錢鍾書的修辭美學思想〉,《文藝研究》1995年第3期,頁32-42 。
鄭淑慧:〈錢鍾書的「禪境」說〉,《文藝研究》1991年第1期,頁48-54。
鄭淑慧:〈錢鍾書的敍事文學創作思想探析〉,《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頁30-35。
鄭朝宗:〈再論文藝批評的一種方法——讀《談藝錄》(補訂本)〉,《文學評論》,1986年第3期,頁99-111。
鄭朝宗:〈研究古代文藝批評方法論上的一種範例——讀《管錐編》與《舊文四篇》〉,《文學評論》,1980第6期,頁52-61。
黎蘭:〈錢鍾書與前期海德格爾〉,《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頁116-122。
盧瑋:〈《複義七型》與《宋詩選註》的「複義」分析方法之比較〉,《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4 期,頁36-38轉42。
賴位政:〈明說漁洋,意在滄浪——錢鍾書「王士禛論」及其壓在紙背後的真相〉,《清華中文學報》第10 期,2013年12月,頁343-377。
戴若愚、羅素常:〈改寫與「訛」——重讀《林紓的翻譯》〉,《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頁83-87。
薄振傑、徐莉娜:〈錢鍾書「化境」說再闡釋〉,《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頁117-120。
薛蓉蓉:〈從《林紓的翻譯》看錢鍾書的翻譯思想〉,《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75-77。
藍紅軍、穆雷:〈論錢鍾書翻譯思想的西方哲學基礎〉,《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年第12期,頁42-45。
藍華增:〈宋詩與意境——讀錢鍾書《宋詩選註》〉,《文藝理論研究》1994年第3期,頁65-71。
藍華增:〈宋詩與意境——讀錢鍾書《宋詩選註》〉,《學術探索》1994年第3期,頁18-21。

(二)學位論文

于德英:《「隔」與「不隔」的循環:錢鍾書「化境」論的再闡釋》,南京: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王可鋅:《《宋詩選註》研究二題》,廈門:集美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王駿揚:《從《閱微草堂筆記》看紀昀的反宋學思想》,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甘湘茹:《錢鍾書散文研究》,新北市: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田小林:《民國年間宋詩研究概論》,湘潭:湖南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何明星:《《管錐編》詮釋方法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李昱雯:《論《宋詩選註》的「順著說」與「接著說」》,上海:上海交通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逃生:《《宋詩選註》與《容安館札記》比較研究》,南昌:江西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李麗:《錢鍾書《宋詩選註》研究》,保定:河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季品鋒:《錢鍾書與宋詩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論文,2006年。
林君儀:《抗戰後期的學者散文——王力、梁實秋、錢鍾書三家研究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林祐賢:《錢鍾書《人.獸.鬼》寓意之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林耀椿:《錢鍾書學術思想研究——以《管錐編.老子王弼注》為主 》,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所碩士論文,2001年。
唐先樂:《錢鍾書《管錐編》文藝觀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康思凝:《錢鍾書宋詩研究論略》,蘭州:蘭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忠安:《論錢鍾書的翻譯觀》,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論文,2019年。
張惠婷:《錢鍾書的《詩經》研究探析》,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淼:《通感生成機制研究》,廈門:集美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張麗萍:《錢鍾書「化境」思想研究》,哈爾濱:黑龍江大學英語語言文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曹月芳:《錢鍾書詩學思想發微》,金華:浙江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論文,2004年。
陳雅萍:《錢鍾書《談藝錄》詩歌鑑賞論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彭英龍:《錢鍾書隱喻說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論文,2016年。
彭彩鳳:《《宋詩選註》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13年。
焦亞東:《錢鍾書文學批評的互文性特徵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
楊全紅:《錢鍾書翻譯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
楊淙銘:《石遺室詩話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萬明泊:《《容安館札記》與錢鍾書批評眼光之生成》,保定:河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
解旬靈:《南宋四靈詩派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劉麗珍:《錢鍾書《圍城》人物分析》,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潘少瑜:《錢鍾書詩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蔡素華:《《圍城》譬喻修辭探究》,新竹:私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衛宏偉:《二十世紀宋詩選本研究》,蕪湖: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鄭如秀:《錢鍾書神韻觀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賴明清:《錢鍾書《宋詩選註》的修辭特色》,宜蘭縣:私立佛光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羅新河:《錢鍾書文學思想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三)論文集

丁偉志主編;《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編委會編:《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
紀念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
汪榮祖主編:《錢鍾書詩文叢說——錢鍾書教授百歲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與Airiti Press共同出版,2011年7月初版。
陸文虎編:《錢鍾書硏究采輯》,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
馮芝祥編:《錢鍾書硏究集刊》,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2002年。
錢鍾書硏究編委會編:《錢鍾書硏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謝泳:《錢鍾書和他的時代——廈門大學錢鍾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秀威
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

五、報章雜誌

林耀椿:〈錢鍾書在臺灣〉,《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0期,1995年12月,頁33-43。
夏志清:《追念錢鍾書先生——兼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新趨向》,《中國時報》,1976年2月9日。
夏承燾:〈如何評價《宋詩選註》,《光明日報》,1959年8月2日。
錢基博:〈十年來之國學商兌〉,《光華大學半月刊》第3卷第9、10期合刊,1935年6月,頁110。
錢基博:〈自我檢討書(1952)〉,《天涯》2003年第1期。
錢基博:〈自傳〉,《光華大學半月刊》1935年第3卷第8期。
彌松頤:〈「錢學」談助〉,《人民政協報》,2005年4月18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