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遼與北漢外交幾個問題的探討
書刊名:東吳歷史學報
作者:蔣武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ang, Wu-hsiu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7
頁次:頁1-18
主題關鍵詞:北漢外交劉崇劉承鈞遼穆宗遼景宗劉繼元LiaoNorthern HanDiplomacyLiu Ch'ungLiu Ch'eng-chiunLiao Mu-tsungLiao Ching-tsungLiu Chi-yu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32
     本文五代十國中的北漢,處於河東一隅,人力、物力和版圖均不及後周、北宋,因此為了和後周、北宋對抗,必須進行拉攏遼、奉承遼的外交,才能生存下去。本文即是就:(一)北漢與後周競相拉攏遼,(二)遼與北漢外交的層次和禮物,(三)遼與北漢交聘的使節任務,(四)遼扣留北漢使節事件等項來探討當時遼與北漢的外交情形。
期刊論文
1.聶崇岐(1940)。宋遼交聘考。燕京學報,27,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武雄(19970300)。遼與北漢興亡的關係--兼論遼與後漢、後周政權轉移的間接關係。東吳歷史學報,3,61-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義田(19710900)。契丹與五代政權更迭之關係。食貨月刊,1(6),296-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崇岳(1984)。略論遼朝與五代的關係。社會科學輯刊,1984(4),109-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武雄(2000)。遼與後晉外交幾個問題的探討。空大人文學報,9,165-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裕民(1982)。宋太宗平北漢始末。山西大學學報,1982(3),8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寧可、閻守誠(1984)。唐末五代的山西。晉陽學刊,1984(5),7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逮曾(1973)。五代十國對遼的外交。現代學報,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武雄(199806)。遼與五代政權轉移關係始末。臺北:新化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昭男(1973)。五代時期各國關涉契丹史事繫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亮采(1973)。補遼史交聘表。補遼史交聘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薛居正(1977)。舊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燾(1986)。續資治通鑑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隆禮(1973)。契丹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任臣(1976)。十國春秋。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歐陽修、徐無黨(1976)。新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75)。遼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宋)司馬光(1977)。資治通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彭百川(1966)。太平治績統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