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檢視金融機構防制洗錢缺失及改進芻議
書刊名:臺灣金融財務季刊
作者:詹德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 Dan T. E.
出版日期:2001
卷期:2:1
頁次:頁131-145
主題關鍵詞:洗錢金融機構法令遵循主管洗錢防制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128
     金融機構為洗錢防制機制的第一線,從業人員扮演著類似金融 警察角色,尤其我國係採「可疑申報制」,更加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責 任,因為惟有確實掌握疑似洗錢的交易表徵,才能發揮守門員的功能, 防範洗錢犯罪於未然;「洗錢防制法」自86年4月23日施行迄今,我 們從金融機構申報「疑似洗錢交易報告」可略見,建立銀行從業人員防 制洗錢的概念已初見成效,然而「洗錢防制法」第五條規定之其他金融 機構猶待加強。 從實際案例發現,部分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嚴重缺乏法紀觀念,對於洗錢 防制法的相關規定亦不甚瞭解,或發生本身觸法,再以專業技能掩飾隱 匿自己犯罪所得,或為犯罪集團利用成為渠等洗錢之工具。本文試從我 國「洗錢防制法」對金融機構在防制洗錢機制上的義務規範,探討現行 金融機構的缺失,進而以案例分析提出改進芻議供金融機構參考。
圖書
1.Karchmer, C. L.(1998)。Illegal Money Laundering: A Strategy and Resource Guide for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Washington, D. C.:NIJ。  new window
2.康樹華(1999)。犯罪學。五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立功(1999)。洗錢防制與經濟法秩序之維護。台北:金融財務研究訓練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潤容(1998)。銀行實務。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5)。Compendium of International Anti-Money Laundering Conventions & Agreements,Washington D.C:GPO。  new window
2.法務部調查局(2000)。洗錢防制工作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南桓著(1997)。洗錢-防制理論與實務,廣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