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監察院的糾正權:法理學的觀點
書刊名:朝陽學報
作者:陳運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Yun-shi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
頁次:頁275-294
主題關鍵詞:監察院監察使糾正權彈劾權法理學Control YuanOmbudsmanCorrective powerImpeachmentLegal philoso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36
     本文主要是檢討我國監察制度中的糾正權問題,作者將抱持著法理學的觀點,公平嚴謹的反省我國監察院的糾正權之立法要旨及其手段與目的。 就現行憲法及其增修條文來看,監察院已改成「準司法機關」,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審計、糾正等權,其中爭議性最多的就是糾正權。就現監察法與監察法施行細則來看,目前監察院實際運作的職權與工作執掌,大概有九項:收受人民書狀、調查、彈劾、糾舉、糾正、巡迴監察、監試、審計、受理公職人員財產申報等,其中,糾正權及其糾正案所佔的份量,相當的重。 監察院可調查行政院及其屬機關之施行與設施,認為有違法或失職之事,由相關的委員會調查並得提出糾正案文,以作為行政院內閣或其部會改進施政之參考,被糾正機關必須做出正確的舉措,並呈報監察院糾正案復文。在這期間所衍生的諸多糾正權問題,頗值得吾人探討。就本文的脈絡而言,本文關心與討論所在是:監察制度中糾正權的存在理念、存在性質、存在效力、行使對象、行使程序等五個中心課題,在法理學上的根本原理為何?其精神與目的是什麼?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blems with "the corrective power" of the Control Yu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and its basic means and ends in the ombudsman system from an impartial legal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The Control Yuan is the highest control body of the State, exercising the powers of impeachment, censure, audit and correction, as stipulated in the Additional Article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OC. The Control Yuan may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s and installations of the Executive Yuan and its subordinate organizations and propose corrective measures, which will be examined by relevant committees and referred to the ministry or commission concerned. This corrected body must take appropriate action and report to the Control Yuan in writing.
期刊論文
1.劉幸義(20000900)。法理學的特質與展望--兼論考夫曼(Kaufmann)法律哲學的書與人。月旦法學,64,24-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運星(19991000)。自然法與實證法關於道德與正義理念的衝突與解決途徑。朝陽學報,4,277-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劍寒(19740100)。中國監察制度與歐美監察長制度之比較。中華學報,1(1),131-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雄(20000900)。探討自然法的意義。月旦法學,64,48-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冠生(19721200)。法理學精義。東方雜誌,6(6),2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1997)。亞洲區監察使會議論文集(第二屆)。亞洲區監察使會議。臺北:監察院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汪美芳(1986)。我國監察院糾正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泉湖、盧瑞鐘、劉阿榮、李炳南、樊中原(2000)。憲法新論。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翔飛(1997)。中國憲法與政府。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loyd, Dennis、張茂柏(1986)。法律的理念。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五權憲法學會(1965)。五權憲法論文選集。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空群(1978)。中國監察制度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雷震(1978)。監察院的將來。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世輔、周陽山(1995)。中山思想新銓--民權主義與中華民國憲法。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啟學、賀凌虛、陳文仁、徐松珍、張劍寒、胡佛(1967)。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榮耀、監察院(1999)。各國監察制度比較之研究。臺北:監察院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介鱗、朱松柏(1998)。日本行政監察制度之研究:給我國之借鏡。臺北:監察院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長宏(1989)。稅務監察制度之檢討與改進。臺北:監察院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監察院(1997)。監察院糾正案彙編(中華民國八十二年)。臺北:監察院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監察院(1997)。監察院工作概況(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元月至十二月)。臺北:監察院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監察院(1995)。監察院調查報告彙編。臺北:監察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監察院(1994)。監察報告書(中華民國八十二年)。臺北:監察院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監察院(1999)。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北歐監察工作考察報告。臺北:監察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Caiden, G. E.(1983)。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the Ombudsman。Greenwood Press。  new window
18.陶百川(1978)。比較監察制度。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陶百川、陳少廷(1982)。中外監察制度之比較。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佛、沈清松、周陽山、石之瑜(1995)。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遜欣(1983)。法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D'Entrèves, A. P.、李日章(1984)。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紀東(198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新民(1999)。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荊知仁,法治斌,張治安(1991)。憲政改革芻議--「修憲五大議題」學術研討會實錄,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武獻(19900410)。監察、考試兩權之檢討。民間國建會特輯(1)憲政改革組‧改革憲政。臺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