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晉法家思想發展的哲學探析
作者:杜迺翔
作者(外文):Tu, Nai-Hsia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丁原植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三晉《韓非子》《黃帝四經》Three Countries of JinHan Fei TsuYellow Emperor's Four ClassicsTaoTeF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本文以「三晉法家思想發展的哲學探析」為題,論述三晉法家哲學之發展脈絡、影響,及《韓非子》集大成的法家哲學體系特色。本文認為三晉法家之思想發展與成型,具多重因素,一是三晉地區的歷史脈絡,二是前期法家人物的思想,三是黃老思潮下的理論深化,四是韓非的集成、歸納、推衍。本文依此脈絡分章述之。
第一章以《國語》、《左傳》、《史記》等記載為基礎,論三晉地區的地域性特色,西周分封初期的治國方針,晉國歷史上朝政亂象,多元民族融合,晉國法制的建立與發展,以及三家分晉後,戰國時代「變法運動」的興起,變法風潮如何對各地域發生影響,尋求新制、脫出周禮的發展歷程,以此說明三晉法家思想孕育的外緣因素。
第二章論述法家思想的前期發展,以《商君書》、《吳子》、《申子》、《慎子》為論,探討其哲學核心概念及特點。此四子皆為戰國初期思想家,對後世法家思想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而其內容又與「黃老思潮」有關。
第三章探究出土文獻《黃帝四經》及《老子》思想,並以此說明「黃老思潮」為法家思想發展與深化的重要環節。出土文獻《黃帝四經》中「道生法」一說,是法家理論根源的形上基礎,透過「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論述型態,合理化並強調「法」的政治理論具有普遍客觀性。《黃帝四經》中有許多治國層面的論證,與法家中如《申子》、《慎子》、《韓非子》等論述具一致性,亦與齊法家《管子》中四篇相合,足資證明「黃老思潮」是推動法家思想深化、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
第四章聚焦於《韓非子》。論述並析論其篇章性質,與黃老之學的淵源,法家哲學的立論基礎及核心思想。本文認為,直到《韓非子》一書,才真正系統化呈現法家思想。韓非以黃老、《老子》之說為形上根柢,強調「變法」、「因俗立法」之說,並建構起強調法、術、勢並用的法家哲學。
第五章論述秦漢之際學術思想對政治之影響。透過出土文獻《睡虎地秦簡》證明《史記》中批評秦政「苛酷」,並論述秦帝國崩潰因由,乃至漢朝興起及立政上對秦朝法律體系的調整。本文認為雖然秦法有失,但自秦統一以來,中國歷朝興政皆有法制,實是先秦法家的成就。
結論一章簡要說明各章要旨及目的,本文足可呈現三晉法家思想之發展脈絡,並述及先秦三晉法家哲學的特點。
一、原典及譯註:

1.《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光緒初年浙江書局匯刻本,以四部叢刊景宋鈔校本為底本印行,1986。
2.《四部叢刊.初編.管子》,上海:上海書店,1989。
3.《四部叢刊.初編.商子》,上海:上海書店,1989。
4.《四部叢刊.初編.墨子》,上海:上海書店,1989。
5.《四部叢刊.初編.慎子》,上海:上海書店,1989。
6.《四部叢刊.初編.孟子》,上海:上海書店,1989。
7.《四部叢刊.初編.韓非子》,上海:上海書店,1989。
8.《四部叢刊.初編.淮南子》,上海:上海書店,1989。
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
10.馬國翰:《法家佚書輯本七種》,臺北:世界書局,1978。
11.朱師轍:《商君書解詁定本》,臺北:鼎文書局。
12.高亨:《商君書註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3.錢熙祚編:《慎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14.王先慎撰,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
15.邵增樺:《韓非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16.馬銀琴:《韓非子正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17.梁啟雄:《韓子淺解》,北京:中華書局,1960。
18.秦惠彬點校:《韓非子》,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19.張覺:《韓非子校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0.張覺:《韓非子(上、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6。
21.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2.陳啟天:《增訂韓非子校釋》,臺北:商務印書館,1992。
23.嚴靈峯編:《無求備齋韓非子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

二、研究專書:

(一)三晉古史研究專書:

1.李元慶:《三晉古文化源流》,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2.李孟存、常金倉:《晉國史綱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3.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林天人:《先秦三晉區域文化研究》,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3。
5.馬保春:《晉國歷史地理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6.高專誠:《三晉烽煙:韓趙魏興衰史話》,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7.張有智:《先秦三晉地區的社會與法家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馮寶志:《三晉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
9.劉文強:《晉國伯業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
10.劉續:《晉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二)《黃帝四經》研究專書:

1.丁原明:《黃老學論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
2.王沛:《黃老「法」理論源流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余明光:《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4.胡家聰:《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5.胡家聰:《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
6.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
7.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8.--- 《管子四篇譯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9.魏啟鵬:《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

(三)法家研究專書:

1.李增:《先秦法家哲學思想─先秦法家法理、政治、哲學》,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
2.何勤華:《中國法學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吳德新:《法家簡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4.孫開泰:《法家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
5.晉榮東:《法家思想的演變》,瀋陽:遼海出版社,2001。
6.時顯群:《法家「以法治國」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7.孫春增:《先秦法哲學思想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8.陳啟天:《中國法家概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
9.張永和編:《「灋」問》,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10.黃公偉:《法家哲學體系指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楊玲:《中和與絕對的抗衡:先秦法家思想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2.趙小雷:《早熟路徑下的法家與先秦諸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13.韓東育:《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3。
14.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臺北:三文印書館有限公司,1989。
15.王靜芝:《韓非子思想體系》,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1977。
16.王曉波:《儒法思想論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
17.--- 《先秦法家思想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
18.--- 《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
19.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20.伍非百:《中國古名家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21.宋洪兵:《韓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2.車淑婭:《韓非子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23.谷方:《韓非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24.李文標:《韓非思想體系》,臺北:幼獅文化,1977。
25.周富美:《墨子、韓非子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08.01。
26.周熾成:《荀、韓人性論與社會歷史哲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27.馬世年:《韓非子的成書及其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8.施覺懷:《韓非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9.封思毅:《韓非子思想散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30.姚蒸民:《韓非子通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31.容肇祖:《韓非子考證》,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32.徐漢昌:《韓非的法學與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33.徐適端:《韓非子單音動詞語法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
34.高柏園:《韓非哲學研究》,臺北:文津書局,2001。
35.曹謙:《韓非法治論》,上海:中華書局,1948。
36.陳蕙娟:《韓非子哲學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
37.陳奇猷、張覺:《韓非子導讀》,成都:巴蜀書社,1990。
38.張素貞:《韓非子思想體系》,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74初版。
39.--- 《國家的秩序:韓非子》,臺北:時報文化,1982。
40.--- 《韓非子難篇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41.張林祥:《商君書的成書與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2.張親霞:《韓非子與中國傳統政治藝術》,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
43.張純、王曉波:《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44.張覺:《韓非子》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5.黃秀琴:《韓非學術思想》,臺北:華僑出版社,1962。
46.黃信彰:《專制君王的德行論─《韓非子》君德思想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
47.傅杰選編:《韓非子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48.楊義:《韓非子還原》,北京:中華書局,2011。
49.蔡英文:《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50.趙曉耕:《韓非子》,香港:中華書局,2000。
51.趙海金:《韓非子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66。
52.熊十力:《韓非子評論》,臺北:學生書局,1978。
53.鄭良樹:《商鞅及其學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54.--- 《韓非子知見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93。
55.謝雲飛:《韓非子析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公司,1980。
56.蔣重躍:《韓非的政治思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四)其它研究專書:

1.王曉衛:《兵家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
2.王德友:《道旨論》,濟南:齊魯書社,1987。
3.皮錫瑞:《經學通論》第四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
4.朱伯崑:《先秦倫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5.朱貽庭:《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3。
6.呂思勉:《經子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7.--- 《先秦學術概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
8.呂文郁:《春秋戰國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
9.武樹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10.周云之:《名辯學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
11.林銘鈞、曾祥云:《名辯學新探》,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12.耿雲卿:《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
13.范忠信:《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14.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
15.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7.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18.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19.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續編》,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20.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一)》,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21.--- 《中國哲學史新編(二)》,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22.崔清田主編:《名學與辯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23.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4.陳少峰:《中國倫理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5.陳建華:《先秦諸子禮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6.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
27.張少瑜:《兵家法思想通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8.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29.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
30.葉志衡:《戰國學術文化編年》,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1.廖其發:《先秦兩漢人性論與教育思想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
32.解文超:《先秦兵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3.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
34.蒙文通:《中國哲學思想探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
35.鄭克堂:《子產評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
36.鄭開:《德禮之間─前諸子時期的思想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37.韓德民:《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濟南:齊魯書社,2001。
38.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1981。
39.錢穆:《中國思想史》,臺北:蘭臺出版社,2001。
40.藤田勝久:《史記戰國史料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三、期刊論文:

1.王金濤:〈吳起在楚變法之年代考辨─以「期年」之義為中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二期,2011。
2.王長華:〈從《解老》《喻老》看韓非對老子的吸納和改造〉,《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期,1997。
3.王威威:〈韓非的道法思想與黃老之學〉,《蘭州學刊》,第六期,2008。
4.王倩:〈對荀韓為性惡論者的質疑〉,《孔子研究》,第三期,2004。
5.江貽隆、陸建華:〈韓非之禮學〉,《江漢論壇》,2006。
6.余順國:〈《韓非子•解老》對《道德經》中「道」、「德」概念的解讀〉,《文學界•文學論評》。
7.余樹貴:〈法家倫理思想的獨特內涵〉,《哲學研究》,第十一期,2009。
8.余澤娜:〈無為與無不為─韓非《解老》、《喻老》對《老子》的法家解釋〉,《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七卷第二期,2008。
9.宋洪兵:〈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一樁公案─《韓非子•難勢》篇「應慎子曰」辯證〉,《哲學研究》,第12期,2008。
10.--- 〈韓非「勢治」思想再研究〉,《古代文明》,第一卷第二期,2007。
11.李小虎:〈《管子》的「因道全法」思想〉,《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第五期,2010。
12.李忍、陳峰:〈《韓非子》寓言故事來源考索〉,《文學教育》,2009。
13.李穎:〈道為法家之本根─論韓非思想的哲學依據〉,《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九卷第五期,2007。
14.來森華:〈試論《韓非子》中所引「孔子」材料─兼及韓非對於孔子思想的取捨〉,《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七卷第三期,2011。
15.林文雄:〈探討自然法的意義〉,《月旦法學》第六十四期,元照出版,2000。
16.--- 〈韓非法律思想在現代法學理論上的意義─以其哲學基礎為重心〉,《法制史研究:中國法制史學會會刊》,2005。
17.林義正:〈先秦法家人性論研究〉,《臺大哲學論評》,第十二期,1989。
18.--- 〈商君書的明主論之研究〉,《臺大哲學論評》,第四期,1981。
19.林曉平:〈先秦諸子論歷史盛衰〉,《史學史研究》,第四期,2006。
20.侯磊:〈從商鞅之「法」到韓非之「術」〉,《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板)》,第七卷第三期,2007。
21.胡安武:〈老子韓非合傳論〉,《文學教育》,2008。
22.馬世年:〈關於《韓非子》篇目真偽考辨的幾點思考〉,《文獻學苑》,第六期,2007。
23.馬靜、張覺:〈元校殘本《韓非子》的流傳考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六期,2006。
24.高丹:〈淺論《韓非子》對儒家孝道的消解〉,《南昌教育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四期,2011。
25.張永:〈人性理論的倫理學意義〉,《中州學刊》,第四期,1996。
26.張申:〈再論韓非的倫理思想不是非道德主義〉,《中國哲學史研究》,第二期,1989。
27.張岱年:〈中國哲學中的價值學說〉,《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研究專輯,1990年增刊。
28.張林祥:〈《商君書》的成書與命名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二期,2007。
29.---〈法家起源說述論〉,《哲學研究》,第六期,2008。
30.---〈商君學說流變初探〉,《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第三十卷第五期,2009。
31.張覺:〈《韓非子》所記古代史實辯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十卷第四期,2008。
32.---〈明代節選本《韓非子》流傳考述〉,《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八卷第五期,2008。
33.梁雪霞:〈析韓非子術論的特徵及影響〉,《牡丹江大學學報》,第十九卷第十期,2010。
34.陳洪:〈譬論:先秦諸子言說方式的轉變─以《韓非子•內外儲說》之異聞為例〉,《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期,2009。
35.陳智勇:〈春秋戰國時期的和諧社會觀〉,《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十二卷第五期,2009。
36.曾春海:〈「管子」四篇與「韓非子」的道法論及對比研究〉,《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004。
37.黃文娟:〈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衍變─以《管子》、《商君書》、《韓非子》為中心〉,《管子學刊》,第三期,2008。
38.楊日然:〈韓非法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法理學論文集》,臺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
39.楊艾璐:〈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韓非子文質觀比較〉,《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二卷第三期,2010。
40.詹康:〈韓非的道、天命、聖人論及其缺口〉,《漢學研究》,第二十二卷第二期,2004。
41.劉玉梅:〈「道生法」─淺談韓非法思想的本體論基礎〉,《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六期第四期,2007。
42.劉珊珊:〈從韓非的君臣觀中看《韓非子》的治吏思想〉,《四川教育學院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2009。
43.劉清波:〈法律價值原理之探索〉,《東吳法律學報》,第四卷第一期,1982。
44.鞏日國:〈從戰國秦漢古籍看《管子》的早期流傳〉,《管子學刊》,第三期,2009。
45.羅世烈:〈韓非的倫理思想〉,《中華文化論壇》,2000。
46.羅仲祥:〈《解老》、《喻老》的法家思想〉,《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第十期第四期,2008。
47.羅敬黨:〈論周秦之際中國天下一統觀念的演化過程〉,《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四卷第二期,2009。

四、國內博碩士論文:

1.王季香:《先秦諸子之人格類型論》,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2.孫邦盛:《荀韓禮法思想及其人性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3.邱黃海:《從「任勢為治」說的形成論韓非思想的蛻變》,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4.高佳琪:《論韓非「法」思想之哲學基礎及其意義》,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5.陳溫菊:《先秦三晉文化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
6.黃紹梅:《韓非尊君學說與兩漢政經形勢》,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