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教育現場看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
書刊名: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
作者:張耀中
出版日期:2001
卷期:9
頁次:頁151-176
主題關鍵詞: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課程設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臺灣社會變遷劇烈而迅速, 面對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巨大的、全面的教 育改革,即將要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期望從教育現場的角度 ,來彙整九年一貫課程的概說,介紹「健康與體育」課程設計的教學示例,探討並釐清課程 設計時的迷思,提出可行性的建議,作為有志於「健康與體育」的教學工作時,規劃課程之 參考。 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主要焦點在「不給孩子背不動的書包,不給填鴨式的教育,要給帶 著走的能力、核心的能力」。發揮「學校本位」的課程精神,以「學生為主體」的設計理念 ,強調「課程統整」,並重視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從教育現場的實務層面來看健康與體 育的課程設計,歸納出下列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課程設計可偏體育、可偏健康或二者並重,完全依教材內容的特性而定。 (二)健康與體育教學應以健康體適能為主,配合多元、適性、個別(小班教學精神),來 加強運動體適能。 (三)依每節課學生與教師的負荷來看,教學活動與目標不宜太多。 (四)應編入有用且教師能教的課程(例如:如何坐、站、走、如何吃得健康)。 (五)訂定教學目標,應以達成分段能力指標為依歸。 (六)課程設計的思考模式有二:1. 給予學生何種能力 -> 選擇分段能力指標。2. 從實際 教學活動 -> 回頭分析分段能力指標。 二、建議 (一)學會編製課程的能力,自然具有選用教科書的能力。課本的選用應賦予教師專業的能 力與形象。 (二)將現行使用課本對照分段能力指標,配合學校願景,來設計主題統整課程。 (三)教學創新,九年一貫:九年一貫的精神就在教學方法的改變。
期刊論文
1.施登堯(200002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探討。學校體育雙月刊,10(2),19-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應裕(200006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9(2)=125,49-56+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文基(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思想。翰林文教雜誌,1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應裕(200002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探討。學校體育,10(1)=5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應裕(20000800)。由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談體適能與健康促進。學校體育,10(4)=58,5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歐用生(19980600)。後現代社會的課程改革。國民教育,38(5),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婉玲、李懿瑤、許秀華(1999)。九年一貫健康課程綱要紀實。健康教育,8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泰然(2001)。對九年一貫課程近況的一些看法。翰林文教雜誌,1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德隆(19990600)。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與內涵。公教資訊,3(2),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姬芬(20001000)。從後現代主義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國教輔導,40(1)=339,3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晏涵文(2000)。健康與體育新課程綱要之理念、內涵與特色。健康教育,85,1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春文(19970600)。影響後現代教育政策發展因素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5,61-117+119-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義雄(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册。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吿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用生(1990)。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玉體(1984)。西洋教育史。臺北市: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奕權(2000)。課程修訂沿革與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理念與精神(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甄曉蘭(2000)。行動研究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茂在,陳文典(2000)。由教學模組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教育部(2001)。九十年元月份教育輿情摘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宏室(2000)。健康與體育課程及教學分析(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錦英(2000)。健康與體育課程發展之評鑑與成果分享(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錦英,巫偉鈴(2000)。健康與體育教學的新趨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坤崇(2000)。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的策略(九年一貫學校本位課程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志聰(2000)。健康與體育課程發展之評鑑與成果分享(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清基(2000)。教育改革與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