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黃寶賢選手排球後排扣球之運動學分析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紀忠呈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5:2=58
頁次:頁31-40
主題關鍵詞:排球後排扣球運動學參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
  • 點閱點閱:44
本研究是利用攝影法分析花蓮師院黃寶賢選手後排扣球時之助跑、起跳、空中動作期等階段的二度空間運動學參數分析。其分析結果如下: 一、助跑期:起跳前小腿踏入角度為82.03度;助跑步幅第二步>第一步>第三步步幅;助跑末速為3.86公尺/秒。 二、起跳期:起跳體角為67.66度;起跳瞬間水平速度為2.29公尺/秒、起跳瞬間垂直速度為3.96公尺/秒;起跳瞬間合速度為4.60公尺/秒。下蹲時踝、膝、髖關節角度各為68.28度、118.74度、129.61度;起跳時踝、膝、髖關節角度各為127.67度、160.79度、173.58度。 三、空中動作期:起跳到扣琅時的垂直位移為0.98公尺,起跳到扣球時的水平位移為1.18公尺;擊球高度為3.38公尺;起跳到落之水平距離為2.22公尺。
期刊論文
1.劉志華、莊美華(19991000)。女子排球比賽中「立體進攻」打法的研究。大專體育,45,60-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娟娟(1995)。論排球比賽中後排攻擊與跳躍發球。大專排球研究論集,2,129-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國斌、黃長福(19940800)。排球前後排扣球之運動學分析。體育學報,17,243-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曉偉、楊勁蒼(1999)。每球得分制新規則對男排比賽得分規律影響的初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6(2),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毅鈞(1994)。現代男排扣球技術的運用特徵及發展趨勢。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1(3),6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毅均、郭榮(1993)。男排後排扣球技術的運動學分析。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0(3),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忠民(2000)。中華男排雪梨奧運資格賽參賽記。中華排球,90,6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峰、高子琦、黃輔周(1995)。世界男排後攻質、量變化特徵的動態數列分析及其應用研究。中國體育科技,31(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木山(19970600)。排球單、雙腳跳躍發球動作之比較分析。花蓮師院學報,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麗萍、江輝祺(19971200)。六人制排球扣球發展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1(3)=43,43-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毅均(1993)。男排三種扣球技術的運動學比較分析。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0(4),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德貴(1994)。用CT法進行中國人體慣性參數的研究。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報,14(4),50-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木山(1996)。排球。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技術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