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以四川為例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陳進金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
頁次:頁119-147
主題關鍵詞:地方實力派中原大戰四川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1928年12月,東北易幟,中國達成形式上的統一;但「殘餘的軍閥主義」(residual warlordism) 依然存在,國民政府仍無法完全控制擁兵自重、割地自據的地方軍人。當時的中國,大致形成南京、廣州、武漢、開封、太原、瀋陽六個軍權中心。1930年中原大戰初期,除張學良東北邊防軍控制的瀋陽中心外,其餘五個軍權中心幾已全部捲入戰局。此外,西南的川、滇、黔等省,名義上雖隸屬於南京中央,實際上均為地方實力派,並未積極參戰。因此,東北和西南就成為影響戰局的關鍵,也是南京蔣中正 (寧蔣) 與太原閻錫山 (晉閻) 雙方極力爭取的對象。關於東北軍部分,筆者已發表〈東北軍與中原大戰〉一文,本文即欲探討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四川省各派軍人的態度,至於滇、黔二省則另待專文研究。 過去有關四川軍人的研究論著,大多以人物或通論為主,較少討論其與單一歷史事件的關係,尤其是分析四川各派軍人間的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限於檔案史料不足,難以成篇之故。以中原大戰為例,劉文輝何以選擇支持晉閻?而劉湘為何擁護寧蔣?其他軍人的態度又如何呢?而四川全省兵力超過東北何以寧蔣與晉閻均較重視東北?筆者即欲利用國史館庋藏的《蔣中正總統檔案》、《閻錫山檔案》等原始檔案資料,來探討上述問題。 本文以劉文輝、劉湘、鄧錫侯、田頌堯、李家鈺等五位川省軍人為討論對象,發現四川軍人都重視個人防區的擴充;此外,各派軍人的駐外代表扮演著聯絡者、協調者和政局觀察者等多重身分,有時候選必須具備謀士的能力,他們在中原大戰期間均為極關鍵的角色。至於四川全省兵力遠超過東北,但其重要性似不及東北,寧蔣和晉閻均較重視東北意向,其關鍵就在於東北是團結的東北,而四川是分裂的四川。就本文所討論的五位四川軍人為例,其彼此互不統屬,合縱連橫關係亦無常,又因多年內戰而抵消勢力,導致四川雖有三十萬兵力卻無發言權。 再者,依違兩端也是四川軍人的一項特色,亦是川省軍人的生存之道。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李家鈺等在中原大戰初期都採用雙面策略,既向寧蔣示好也與晉閻親善,企圖從中獲得最大利益。總之,四川軍人大都只重視個人利益,缺乏國家觀念或主義信仰,在他們心中四川利益高於國家利益,而個人利益又高於四川利益。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