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胡適與鈴木大拙禪學論諍試探
書刊名:東方人文學誌
作者:鄭倩琳
作者(外文):Cheng, Qian-li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2
頁次:頁23-37
主題關鍵詞:胡適鈴木大拙禪悟禪史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34
本文以胡適〈中國的禪:它的歷史與方法〉(Ch’an (Zen) Buddhism in China: Its History and Method)與鈴木大拙〈禪:敬答胡適博士〉(Zeu: A Reply to Hu Shih)二文之禪學論諍為中心,再次檢視「禪悟是否不可言說」與「開悟是否為禪史研究之先決條件」兩大議題。針對「禪之不可說」的問題,筆者所得之結論為:鈴木並非反對邏輯與語言,而禪宗「依義不依語」之說目的在於破除吾人二元對立之思惟方式,並非要廢除語言、造成混漫。其次,關於禪史研究之問題,筆者以為:研究者雖可不 必有宗教信仰或禪悟體驗,然而,正確理解禪悟體驗乃是禪史研究之前題;再者,禪學內在義理之流變與外在客觀之史實皆有全盤考察之必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廢。
Other
1.鈴木大拙(1972)。禪體驗的解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馮耀明(19920100)。禪超越語言和邏輯嗎--從分析哲學觀點看鈴木大拙的禪論。當代,69,64-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志明(19970300)。胡適的宗教觀。鵝湖,22(9)=261,20-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72)。中國的禪:它的歷史與方法。幼獅月刊,36(2),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鈴木大拙(1972)。禪:敬答胡適博士。幼獅月刊,36(6),8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國安(1992)。禪可不可說─胡適鈴木大拙辯論讀後。當代,75,5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鈴木大拙(1971)。禪學中的潛意識。幼獅月刊,34(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際鎰(1973)。鈴木大拙答胡適博士文中有關禪非史家可作客觀和歷史性的考察之辨釋。臺灣師大歷史學報,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釋印順(1981)。淨土與禪。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印順(1994)。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偉勳(1986)。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葛兆光(1991)。禪:東西方對話的一個熱點─鈴木大拙《通過禪學之路》讀後。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適(1981)。中國禪學的發展。胡適禪學案。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穆(1978)。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壇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邢東風。禪宗的歷史、思想和實踐。禪學研究。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