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漢傳佛教學術發展的思考與批判
書刊名: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作者:江燦騰
作者(外文):Chiang, Tsan-te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
頁次:頁19-52
主題關鍵詞:臺灣戰後本土漢傳佛學研究現代性雙源匯流互動傳播Taiwan after the warThe local Han Chuan Buddhist studiesModernityThe convergence of dual-source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8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李添春(194008)。台灣佛教特質。南瀛佛教,18(8),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添春(1934)。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添春(1934)。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2),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添春(1934)。寺廟管理人制度批判。南瀛佛教,1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景來(1926)。善惡根源之研究。南瀛佛教會會報,4(5),2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景來(192712)。善惡根源之研究。南瀛佛教,4(6),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景來(192801)。善惡根源之研究。南瀛佛教,5(1),29-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景來(192805)。善惡根源之研究。南瀛佛教,5(4),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景來(1928)。戒律底研究。南瀛佛教,6(4),2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景來(1930)。罪惡觀。南瀛佛教,8(7),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景來(193304)。自我問題。南瀛佛教,11(4),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景來(193308)。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南瀛佛教,11(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江燦騰(20040600)。增田福太郎對於媽祖信仰與法律裁判的神觀詮釋。臺灣文獻,55(2),231-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翁聖峰(20061200)。《鳴鼓集》反佛教破戒文學的創作與儒釋知識社群的衝突。臺灣文學學報,9,83-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賢宗(19980400)。吳汝鈞「天臺佛學與早期中觀」所論的中觀學及佛性取向的詮釋。東吳哲學學報,3,43-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見川(20080600)。還「虛雲」一個本來面目:他的年紀與事蹟新論。圓光佛學學報,13,169-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世偉(20060400)。戰後花蓮地區佛教發展初探。圓光佛學學報,10,339-3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慈容(199912)。人間佛教的真義--駁斥邱敏捷女仕的謬論。普門,24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邱敏捷(200002)。答《普門》發行人之評論:「人間佛教的真義」。普門,245,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邱敏捷(20050700)。當代「人間佛教」的諍辯--記數年前的一場大風暴始末。當代,97=215,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江燦騰(20000900)。日據時期臺灣新佛教運動的開展與儒釋知識社群的衝突--以「臺灣馬丁路德」林德林的新佛教事業為中心。臺灣文獻,51(3),9-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君實(19701200)。胡適與鈴木大拙(禪學研究)。新時代,10(12),4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邱敏捷(20081200)。巴壺天對「禪公案」的詮釋。臺大佛學研究,16,229-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江燦騰(20100300)。解嚴後臺灣佛教「在家教團」的崛起與頓挫:研究史回顧與檢討。思與言,48(1),191-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江燦騰(20040300)。增田福太郎與傳統臺灣宗教研究:以研究史的回顧及檢討為中心。光武通識學報,1,211-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錢穆(19770300)。評胡適與鈴木大拙討論禪。海潮音,58(3),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傅偉勳(19850200)。胡適·鈴木大拙·與禪宗真髓。海潮音,66(2),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江燦騰(20000600)。日據時期「日華親善」架構下的中日臺三角國際新佛教思想交流。思與言,38(2),4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江燦騰(19880800)。臺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當代,28,4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馮耀明(19920100)。禪超越語言和邏輯嗎--從分析哲學觀點看鈴木大拙的禪論。當代,69,64-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惠南(19941200)。當代臺灣佛教環保理念的省思--以「預約人間淨土」和「心靈環保」為例。當代,104,3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邢光祖(19710700)。鈴木大拙與胡適之。幼獅月刊,34(1),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徐進夫(19720800)。中國的禪。幼獅月刊,36(2),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添春(1940)。台灣佛教特質。南瀛佛教,18,1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朱際鎰(19730100)。鈴木大拙答胡適博士文中有關禪非史家所可作客觀的和歷史性的考察之辨釋。歷史學報,1,129-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印順(1988)。冰雪大地撒種的癡漢--「臺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讀後。當代,30,14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美容(19950600)。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臺灣的民間佛教。思與言,33(2),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江燦騰(20010900)。日本帝國在臺殖民統治初期的宗教政策與法制化的確立。中華佛學學報,14,9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釋慧嚴。林秋梧(証峰師)的佛學思想探源。第七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華梵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慧茹(2009)。廣欽法師的生平、行持、理念及其延續。中國佛教會遷台六十週年民國高僧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佛教會。241-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燦騰(20071215)。解嚴前後台灣佛教的在家教團:發展與頓挫(泡沫化?)。台灣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研討會,中華佛寺協會所(舉辦) (會議日期: 2007年12月15日)。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培懿(1997)。日據時代台灣儒學研究之類型。第一屆台灣儒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83-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雯宜(200907)。第十九世章嘉大師戰後中國佛教會的發展。中國佛教會遷台六十週年民國高僧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佛教會。221-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美容(1995)。台灣枉佛教的傳統與變遷:巖仔的論查研究。第一屆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70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敏捷。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台灣當今其他人間佛教之比較。印順導師思想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敏捷(1999)。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今台灣其他人間佛教之比較。第二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弘誓文教基金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9年)。台北:南港中研院國際會議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燦騰(1987)。當代臺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東方宗教會議,(會議日期: 一九八七年九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執德(1933)。朱子之排佛論(-)。駒澤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瑞諸、李孝本(1933)。以明代儒佛為中心的儒佛關係論(-)。駒澤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大野育子(2009)。日治時期佛教菁英的崛起--以曹洞宗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為中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釋本善(2008)。戰後台灣佛傳授教三壇大戒之研究(1952-1987)(碩士論文)。圓光佛學研究所,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凱文。從證嚴法師對《無量義經》之詮釋探究其「人間菩薩」思想意涵(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闞正宗(2010)。日本殖民時期臺灣「皇國佛教」之研究「教化、同化、皇民化」下的佛教(1895-1945)(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溫金柯(2001)。繼承與批判印順人間佛教思想。臺北:現代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宗演(1912)。佛教家庭講話。東京:光融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阿月(1980)。超越智慧的完成:梵漢英藏對照與註記。臺北市: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興國(2007)。為台灣佛教史研究奠定基礎的李添春。台灣佛教著名居士傳。台中:太平慈光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河口慧海(1926)。在家佛教。東京:世界文庫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豐田劍陵(1924)。佛教と社會主義。東京:重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釋慧嚴(2008)。推動正信佛教運動與台灣佛教會館。台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鈴木大拙、徐進夫(1971)。禪天禪地。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鈴木大拙、劉大悲(1974)。禪與生活。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鈴木大拙、孟祥森(1974)。禪學隨筆。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鈴木大拙、徐進夫(1986)。歷史的發展。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秋月龍珉、邱祖明(1979)。禪宗泰斗的生平。臺北:天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鈴木大拙、余萬居(1984)。念佛人。臺北:天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玉女(2010)。晚明佛門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板橋: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偉勳(1990)。從創造佛教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敏枝(1974)。唐代寺院經濟的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玉珍(1989)。唐代比丘尼。台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惠南(1991)。當代思想的展望。台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江燦騰(1991)。台灣佛教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釋禪林(2006)。心淨與國土淨的辯證--印順導師與人間佛教思想大辯論。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佛教會(2009)。中國佛教會復會六十週年論文集。臺北市:中國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綿山(2010)。臺灣佛教。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綿山(2010)。閩臺佛教親緣。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闞正宗(20090408)。中國佛教會在臺灣--漢傳佛教的延續與開展。臺北市:中國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辛世俊(2006)。當代臺灣佛教與政治。台中:太平慈光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樂觀法師(196006)。闢胡說集。緬甸:緬華佛教僧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鈴木大拙、李世傑(1970)。禪佛教入門。臺北:協志工業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鈴木大拙、佛洛姆、孟祥森(1981)。禪與心理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邱敏捷(2011)。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發展訪談錄。台南:妙心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賴賢宗(2007)。海德格爾與禪道的跨文化溝通。北京:宗教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江燦騰、侯坤宏、楊書濠(2011)。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筱峰(1979)。革命的和尚:抗日社會運動者林秋梧。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省身(2009)。普濟幽冥:瑜伽焰口施食。臺北市: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釋永芸(1996)。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臺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台北:佛光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何綿山(2010)。閩台佛教的源流互動。台北:中國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禪林(2006)。新淨與國土淨的辯證--印順導師與人間佛教思想大辯論。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梁湘潤(1995)。梁湘潤上人回憶錄。臺北市:行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闞正宗(20110000)。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鈴木大拙、劉大悲(1979)。禪與藝術。臺北:天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東初(1984)。中國佛教近代史。台北:東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筱峰(1991)。臺灣革命僧林秋梧。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曼濤(1976)。六祖壇經研究論集。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添春。台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尚全(2006)。當代中國漢傳佛教信仰方式的變遷:以江浙佛教在臺灣的流變為例。蘭州市: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鈴木大拙、徐進夫(1988)。開悟第一。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鄭志明(19980000)。臺灣當代新興佛教:禪教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賴賢宗(2003)。佛教詮釋學。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世偉(1999)。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闞正宗(2008)。台灣佛教史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尚全(2006)。當代中國漢傳佛教信仰模式的變遷。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傳偉勳(1986)。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鈴木大拙、徐進夫(1984)。耶教與佛教的神祕教。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江燦騰(2010)。二十世紀臺灣佛教文化史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闞正宗(2007)。臺北市佛教會六十週年特刊。臺北:臺北市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闞正宗(2007)。台北市佛教會六十周年特刊。台北:台北市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增田福太郎、黃有興(2003)。臺灣之宗教。黃有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曾景來(1928)。阿含の佛陀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曾景來(1905)。禪學批判論(附「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に就て」)。東京鴻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林德林(1926)。正信問答。東京:光融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林德林(1942)。正信問答。台中:佛教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慶彰(2000)。日據時期台灣儒學參考文獻。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久保田量遠(1931)。支那佛道佛三教史論。東京:東方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夏國安。禪可不可說--胡適與鈴木大拙禪學論辯讀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中村元、葉阿月(1996)。印度思想。幼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葉阿月(1990)。心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葉阿月(1974)。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比較諸經論的心清淨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唯慈、包可華、阿含(1988)。近代中國的佛教制度。台北:世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1968)。中國大陸佛教資料彙編:1949-1967。聯合書報發行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唯慈。毛澤東治下的佛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江燦騰(2005)。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王見川(1996)。台灣的齋教與鷺堂。台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釋禪林(20060000)。心淨與國土淨的辯證:印順導師與人間佛教大辯論。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楊書濠(2010)。從戒嚴到解嚴--中國佛教會在臺灣政教關係中的挑戰與發展。臺北:中國佛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玄(2006)。臺灣佛教天臺宗傳播史。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陳榮捷、廖世德(1987)。現代中國宗教的趨勢。台北:文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賴賢宗(20060000)。當代佛學與傳統佛學。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賴賢宗(20060000)。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釋印順(19900000)。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臺北:正聞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江燦騰(20110000)。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傅偉勳(1986)。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闞正宗(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臺北:大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常盤大定(1930)。支那に於ける佛教と儒教道教。東京:東洋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賴賢宗(20080000)。道家禪宗與海德格的交涉。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鈴木大拙、陶剛(1992)。禪與日本文化。臺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昭瑛(2000)。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江燦騰(2009)。臺灣佛教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陳清香(2005)。臺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江燦騰(20010000)。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楊健(2008)。清王朝佛教事務管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印順(2004)。永光集。正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江燦騰(19960000)。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莊美芳(199801)。胡適與鈴木論禪學案--從台灣學界的回應談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之藩(19691209)。圖畫式與邏輯式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曼濤。關於六祖壇經之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曼濤。惠能與壇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邱敏捷(200001)。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台灣當今其他人間佛教之比較。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台北:法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曼濤(1976)。惠能與壇經。六祖壇經研究論集。臺北:大乘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釋慧嚴(2008)。林秋梧(証峰師)的佛學思想探源。台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敏捷(2000)。胡適與鈴木大拙。兩岸當代禪學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釋慧嚴(2003)。忽滑谷快天對台灣禪學思想的影響。台灣佛教史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釋慧嚴(2003)。忽滑谷快天對台灣禪學思想的影響。人文關懷與社會發展.人文篇。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曼濤(1984)。台灣佛教。中國佛教發展史。台北:天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闞正宗(2008)。戰後臺灣佛教史料的查找與運用。臺灣佛教史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惠南(1991)。台灣佛教的「出世」性格與派系紛爭。當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東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關世謙(1985)。《中國禪宗史》要義。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雋(2009)。胡適與近代型態禪學史研究的誕生。中國禪學研究入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釋慧嚴(2008)。台灣僧尼的閩日留學史。台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山內舜雄(2001)。道元近代化過程。道元の近代化。東京:大藏岀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76)。[六祖壇經研究論集]本集編輯旨意。六祖壇經研究論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釋慧嚴(2002)。忽滑谷快天對台灣禪學思想的影響。第六次儒佛會通論文集。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惠南。台灣佛教現代化的省思。台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邱敏捷(2000)。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今台灣其他人間佛教之比較。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台北:法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江燦騰。論太虛大師與印順導師對人間佛教詮釋各異的原因。當代台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建明(2010)。[二十世紀臺灣佛教文化史研究]序二。二十世紀臺灣佛教文化史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新鷹(2010)。[二十世紀臺灣佛教文化史研究]序一。二十世紀臺灣佛教文化史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