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科舉與詩賦關係再探
書刊名:中臺學報. 人文社會卷
作者:陳素貞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Su-che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4
頁次:頁171-205
主題關鍵詞:科舉試詩試賦行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傅紹良(199409)。李白不入科場原因新探。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浩遜(1999)。關於唐代省試詩的幾個問題。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陶慕寧(1999)。中國古典小說中"進士與妓女"的母題之濫觴及其流變。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1),90-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美朱(19980500)。論唐賦的兩極評價。中國文化月刊,218,97-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一飛(1995)。詩歌命題的一種新創造--論李商隱無題詩的產生及其歷史價値。湘潭師範師院學報,19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澤強(1999)。略論趙嘏的科舉活動與詩歌創作。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鶴鳴(2000)。唐詩的負效應。大理師專學報,20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浩遜(1998)。唐代科舉詩論略。鐵道師院學報,15(2),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尹富(1998)。抵制·渴慕·操縱--論唐代士族對科舉的多重態度。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甯慧如(19960600)。側寫北宋進士科考試內容屢經更革的本質。建國學報,15,159-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金中樞(19930100)。北宋科舉正賜第人員任用制之形成續考。新亞學報,16(下),301-3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龔鵬程(19890600)。無題詩論究。中央大學人文學報,7,29-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鄺健行(19940000)。唐代律賦對科舉考試的黏附與偏離。新亞學術集刊,13,399-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璇琮(19920600)。評[傅璇琮著]《唐代科舉與文學》。漢學研究,10(1)=19,441-4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簡恩定(19900300)。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 --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國文天地,5(10)=58,9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明恩(19930800)。論科舉試詩與唐詩發展的關係--一個新的理解角度。國文天地,9(3)=99,70-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薛天緯(1994)。干謁與唐代詩人心態。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1),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基倫(1996)。中晚唐賦體創作趨向新議。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889-9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浴賢(1996)。和諧統一、自由通脫的初唐賦--初唐賦特徵及其成因述論。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335-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結(1996)。古律之辨與賦體之爭--論後期賦學嬗變之理論軌跡。第三屆國際辭賦學研討會。台北市: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鍾翔(1996)。賦論流變考略。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6年12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533-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京大學中文系(1999)。辭賦文學論集。第四届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6)。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馬寶蓮(1993)。唐律賦研究(博士論文)。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金克木(2000)。說八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定保(1969)。唐摭言。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日剛(199707)。中國辭賦流變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薛居正(1977)。舊唐書。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脫脫(1997)。宋史•選舉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聯添(1986)。中國文學史論文集。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志慧(1988)。唐代文苑風氣。陝西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師曾。文體明辯。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計有功、洪榧。唐詩紀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雲翼(1993)。宋詩研究。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總(1997)。宋詩史。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忠林(1963)。中國文學之聲律研究。臺北市:臺灣省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西北大學中文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調元(1971)。賦話。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可先(2000)。中唐政治與文學:以永貞革新為研究中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新達(2000)。千年仕進路:古代科舉制度。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閻文儒、閻萬鈞(1989)。唐代貢舉制度。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簡宗梧(199810)。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局: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夢鷗(1987)。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聯添(1989)。唐代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卓遵宏(1987)。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馬積高(1998)。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新達(1995)。中國科舉制度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文煥(1983)。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余恕誠(2000)。唐詩風貌。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許總(1995)。唐詩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趙仁圭(1994)。宋詩縱橫。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歐陽脩、宋祁(1997)。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昉、宋白(1979)。文苑英華。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鄺健行(1999)。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