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語言的溝通姿勢與體態符號
書刊名:大專體育
作者:林幼萍
出版日期:2004
卷期:72
頁次:頁87-91
主題關鍵詞:社會語言符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72
期刊論文
1.王雅玄、陳幸仁(19980700)。符號互動論--社會學方法論之應用。菁莪季刊,10(2)=36,4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幼萍(20031200)。以符號互動論與交換理論探討國際標準舞握持動作之社會義涵。大專體育學刊,5(2),39-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馨慧(1995)。從社會語言學的觀點看臺灣國語裡的一些句法變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ehrotra, Raja Ram(1985)。Sociolinguistics in Hindi contexts。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new window
2.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6)。走向語言之途。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得杏(1992)。社會語言學導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宏文(1996)。社會學。台北:商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urner, Jonathan H.、吳曲輝、張家銘(1992)。社會學理論的結構。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于平(2002)。舞蹈欣賞。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uff, E. C.、Francis, D. W.、Sharrock, W. W.、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1999)。社會學理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ead, George Herbert(1934)。Mind, Self and Society。Chicago, Illinoi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文瑜(1993)。分科體檢。體檢小學教科書。台北:台灣教授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