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菁英與大眾之間--論徐坤泉「可愛的仇人」的革新意識及其通俗呈現
書刊名:育達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陳薏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
頁次:頁245-256
主題關鍵詞:菁英大眾徐坤泉可愛的仇人通俗小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王莫愁、葉石濤(1984)。彷徨的臺灣文學。文學界,9,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詩琅(1954)。徐坤泉先生去世。臺北文物,3(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島利郎(2003)。日據時代臺灣文學:關於臺灣的「大眾文學」。「文學傳媒與文化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1/08-1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舜鈞(1994)。徐坤泉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阿Q之弟、張文環(2001)。可愛的仇人。東京:ゆまに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坤泉(1998)。可愛的仇人。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坤泉(1954)。暗礁。高雄:慶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雪堅(1997)。通俗文學指要。瀋陽:遼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菲利浦.史密斯、林宗德(2004)。文化理論的面貌。臺北:韋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漫沙(1998)。韭菜花。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torey, John、李根芳、周素鳳(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石濤。臺灣的鄉土文學。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下村作次郎、黃英哲(1999)。戰前臺灣大眾文學初探(1927年-1947年)。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淑(1997)。文協分裂與三〇年代初臺灣文藝思想的分化。兩岸文學論文集。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