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警政民意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度調查報告摘要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學報
作者:黃翠紋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Tsui-we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41
頁次:頁75-106
主題關鍵詞:滿意度警察治安交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9
雖然民意調查已是社會大眾習以為常的事,但卻往往不是一些特別政策議題的決定性因素。甚且往往由於不正確的民意調查,而衍生許多不良後果。倘若民意調查不幸成為政策合理化工具或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必然影響民意調查的立場。為提升警政民意調查之品質,本校乃於民國九十年在行政警察學系下,設立「警政民意調查中心」,希望集合校內對警政議題關心與研究之學者,以更超然之立場進行民意調查之品質,本校乃於民國九十年在行政警察學系下,設立「警察民意調查中心」,希望集合校內對警政議題關心與研究之學者,以更超然之立場進行民意調查工作,期望將所得結果提供給警察機關參考,作為民眾與警察實務界之橋樑,並於民國九二年進行第三次警政民意調查,而本文則是第三次警政民意調查之摘要報告。 在本次調查共計成功訪談樣本數為1076份,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大約在正負3%之間。調查議題有五項,分別為:一、民眾對警察素質、操守與政風的觀念;二、民眾對治安與交通的滿意度;三、民眾對向警察報案或洽公的滿意度;四、民眾對與警察互動的意見及其滿意度;以及,五、民眾對警察整體之滿意度。經調查結果本研究有以下五項研究發現:一、在民眾對警察素質、操守與政風的觀感方面,在三個調查變項中,民眾以對「警察包庇業者違法行為之情形」的評分最高(評分愈高,表示民眾謝為警察操守與政風問題愈不嚴重),其次為「送紅包給警察」,最後則是「警察專業性的滿意度。」二、在民眾對治安與交通的滿意度評分上,民眾以對於警察在「整頓交通」上的工作表現滿意度,較「治安狀況」工作上的滿意度評分高。民眾認為最嚴重的治安問題為竊盜/偷竊,其次則是強盜/搶奪,第三則是賭博/電玩;對於所居住地區最害怕的犯罪問題類型,以回答竊盜/偷竊,其次則是強盜/搶奪,第三則是黑道/幫派;民眾認為最嚴重的交通問題為違規停車,其次則是塞車,第三則是路霸。三、民眾對向警察報案或洽公的滿意度方面,19.21%的民眾有報案或洽公的經驗,有80.79%的民眾沒有報案或洽公的經驗。其次,當進一步詢問過去一年內有向警察機關報案或洽公經驗的民眾對於警察「處理態度」、「事後處理情形」,以及「吃案」等問題時,則不「對目前住家附近警察吃案問題之認知」的滿意度最高,其次則是「處理態度」,滿意度最低則是「事後處理情形」。四、在民眾對與警察互動的意見及其滿意度方面,在民眾「對於警察工作感到最滿意的項目」方面,則以對巡邏工作感到最滿意,第二則是取締酒醉賀車,第三則是交通整理。在「對於警察工作感到最需要加強的項目」方面,則是以巡邏工作所占比率最高,第二為偵辦侵入竊盜,第三則是為民服務。在「社會治安之主要影響因素」方面,於六項因素中,以經濟不景氣所占比率最高,第二為人民守法觀念薄弱;第三則是政治不安定。最後,五、在民眾對警察整體之滿意度方面,民眾給予警察之整體滿意度評分為71.95分。
期刊論文
1.Burgess, T. P.(1994)。Service Breakdown and Service Recovery。The Police Journal,67(1),26-38。  new window
2.蘇義雄(19920700)。公共政策與民意調查:建立民意測驗評估體系芻議。民意月刊,175,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内政部警政署(2001)。九十年警察滿意度調査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義彥(2001)。民意調査。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