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明遺民流亡情境考察--以張蒼水其人其文為例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吳盈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Ying-chi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
頁次:頁1-20
主題關鍵詞:遺民流亡張蒼水南明Deserted citizenRefugeeTsang-Shui ChangSouth Mi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30
作為眾多南明遺民之一的張蒼水,其文武兼備的特質使他在遭逢國難之際,選擇有別於「殉死」或「隱逸」的表現模式,寧流亡海上,率領一支孤軍作最後的抗清殊死戰。他的遺民身份,來自於明末清初的鼎革巨變。至於其「流亡」情境,則源發於儒生任俠之性與遙遠的家族記憶。前者使他投筆從戎,以反清復明為要;後者則令他有強烈的漢族認同,而恥事異族。於是「有待-待恢復明室」成為其流亡生命的價值所在,然大勢已去的無奈卻使之陷入「孤絕」的情境,而終究寧死不屈了。其流亡的心境與情懷,化為吟詠詩文,足供後人體察,並成為南明文學中悲烈風格之一例。
期刊論文
1.陳永明(19920000)。論近代學者對張煌言的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55-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永明(19930000)。張煌言遺作的流傳及其史學價值。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29-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永明(19930200)。張煌言的抗清思想。九州學刊,5(3)=19,2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歸莊(1982)。歸莊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脫脫、楊家駱(1983)。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振華。張蒼水傳。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森(198209)。明清史講義。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查繼佐(1987)。魯春秋。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宗羲(1993)。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煌言(1994)。張蒼水詩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全祖望。鮚埼亭集。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園(1999)。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