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資訊社會中的警察媒介素養教育之研究
書刊名:警政論叢
作者:汪子錫
作者(外文):Wang, Tzu-his
出版日期:2005
卷期:5
頁次:頁109-128
主題關鍵詞:資訊社會警察媒介素養警察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7
期刊論文
1.Feldman, S.(2001)。The link, and how we think: using hypertext as a teaching & learning to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28(2),153。  new window
2.McClure, Charles R.(1994)。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3(2),115-125。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汪子錫(2004)。警察形象:大眾傳播的符號學研究方法。通識教育教學及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子錫(2005)。警察與大眾傳播教學觀摩。第一屆通識課程教學觀摩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英明、羅曉南(1997)。資訊科技與人的處境--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期末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宗仁(2002)。警察與記者對「偵查不公開」認知差異之研究--以台北市刑事警察與社會記者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登發(2002)。維新專案與警察風紀改善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宏宜(2001)。政府公共關係人員與媒體記者互動之研究--以台北市警察、消防機關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和禧(2001)。警政民意調查與警察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振榮(2003)。我國警察形象管理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ll, Daniel(1976)。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2.胡宗澤、安東尼•吉登斯(1998)。民族、國家與暴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怡國、錢大慧、林建宏、Schultz, D. E.、Tannenbaum, S. I.、Lauterborn, R. F.(1994)。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市:滾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iske, John、陳正國(1993)。瞭解庶民文化。臺北:萬象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cQuail, Denis(2000)。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6.Webster, Frank、馮建三(1999)。資訊社會理論。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章光明(20050428)。警察與政治:揣摩上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毓蘭(20050428)。法治就像海沙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小衛。西方學者論媒介素養教育,http://www.woxie.com/article/list.asp?id=7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50422)。自由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50418)。自由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Ely, D. P.(1984)。The two worlds of today's learners。Media Education。Paris:UMESCO。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