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受性侵害兒童寄養照顧與對寄養父母訓練實施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翁慧圓周慧香
作者(外文):Weng, Huei YuanChou, Hui-hsia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12
頁次:頁40-54
主題關鍵詞:性侵害兒童家庭寄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106
期刊論文
1.何素秋(2005)。發展多型式兒童及少年家庭寄養服務之初探。兒童與少年福利期刊,8,153-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秀絨(2005)。兒童性侵害之英雄旅程-神化學之理念與運用。當代社會工作學刊,5,4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麗華(2003)。寄養兒童安置配對與長遠處遇計畫。92年兒童少年寄養服務實務工作研討會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inkelhor, D.(1984)。How widespread is child sexual abuse。Children Today,13(4),18-20。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余漢儀(2000)。臺灣地區寄養家庭照護服務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燕華(1993)。寄養父母對親職教育之需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素秋(1999)。兒童寄養父母之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以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為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錦麗(2005)。台灣地區「性侵害被害人減少重複陳述方案」之行動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家雯(2003)。創傷之後的成長或抑制心理歷程--以藥物成癮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毓棻(1986)。臺北市寄養父母困擾之研究。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慧香(1992)。社會工作過程對寄養兒童生活適應之影響。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rowne, K. D.、Herbert, M.(1997)。Preventing Family Violence。John Wiley and Sons。  new window
2.Kadushin, A.、Martin, J. A.(1998)。Child welfare service。New York:Mcmiilan。  new window
3.Furniss,T.(1988)。Surviving Child Sexual Abuse。London。  new window
4.Kadushin,A.(1980)。Child Welfare Service。New York。  new window
5.Margery Gildner.(1994)。Examining Elements of GPS Paractice~Leader’s Guide Module。New York NY。  new window
6.內政部警政署(2004)。犯罪統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明仁(1989)。兒童虐待-理論與處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家扶基金會(2003)。兒童少年寄養服務工作手冊。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家扶基金會(2004)。55週年活動特刊。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家扶基金會(2005)。曾受性侵害寄養兒童少年照顧技巧訓練工作坊講義。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翁毓秀(2002)。91年家庭寄養服務實務工作研討會彙編。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游恆山(2003)。壓力與創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CDHS(1995)。Fostering and Adopting the Child Who Has Been Sexually Abused。NY。  new window
14.Child Welfare League of America(1995)。Standards of Excellence For Family Foster Care Services。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