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003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排球賽各項技術得分因素研究--以表現優異前五強球隊為例
書刊名:僑光學報
作者:周麗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ou, Lee-hua
出版日期:2005
卷期:26
頁次:頁115-136
主題關鍵詞:排球得分因素VolleyballScoring fact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5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王宗騰、陳儷勻(1999)。1998年世界排球錦標賽男子組決賽排球技術表現分析。大專排球論文集,5,131-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輝(1987)。有無發球權與自己失誤的關係。中國體育科技,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樺(2000)。排球每球得分制比賽中的得分因素效果分析。延邊大學學報,2000(4),319-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函潔(2000)。排球選手身體質量指數與跳躍指數對扣球技術相關之分析。大專排球研究論文集,6,157-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函潔(2001)。排球比賽得分結構差異性討論。大專排球研究論集,7,13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婕、葉松(2000)。淺談每球得分制對排球運動的影響。四川體育科學,89,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瑞娟(1993)。排球比賽基本技術表現與勝負之相關研究。中華排球,61,129-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美玉(1995)。我國女子排球舉球員與世界級優秀舉球員舉(傳)球技術優劣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學報,19,8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春植、姜允哲(1998)。關於排球--攻攔網效果的研究。延邊大學學報,1998(4),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春植、姜允哲(1999)。關於排球--攻攔網效果的比較研究。延邊大學學報,1999(2),13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啟林(2001)。排球新規則帶來的新變化。湖北體育科技,2001(3),3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章猛(2003)。排球跳發球的"質""量"分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3(2),195-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瀾(2000)。排球規則的演變與排球技戰術發展之間關係的探討。湖北體育科技,2000(3),3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伯作(2004)。2003年第十二屆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我國與強隊之實力分析。中華排球,111,6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迺吉(1989)。1988年國際五國女子排球邀請賽比賽資料統計與技術分析。中華排球,48,5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鄔燕紅(2002)。排球新規則下攔網技術透視。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傳信(1997)。96全國青年排球聯賽江蘇女排扣球技術現況分析。湖北體育科技,1997(1),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曙亮(2002)。第14屆釜山亞運會女子排球比賽技戰術運用及得分效果分析。體育與科技,6,4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皓(1996)。論排球單腳起跳扣球技術在後排進攻中的優勢。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6(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熙銘(1999)。1998年世界女排大獎賽鳳山站預賽表現優異選手之球技分析。大專排球論文集,5,5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Song, K.(1990)。Discussion on four volleyballers。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10,31-34。  new window
22.陳政達(2002)。排球得分技術效率曁比賽記錄分析之研究。大專排球研究論集,8,7-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竹茂(1994)。現代競技排球發展趨勢與展望。大專排球研究論集,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啟東(20000600)。排球運動技術發展規律探析。中華體育季刊,14(1)=53,70-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余清芳、黎玉東(20021000)。自由球員對排球運動影響之研究。大專體育,62,6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崇濱(19920600)。我國女子甲組排球比賽損益兩平點分析。成大體育研究集刊,2,19-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獻龍(2002)。2001年韓國釜山亞洲盃男子排球錦標賽--中國隊接發球及進攻隊型與扣球型態之應用成效分析。中華排球,101,84-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竹茂(1990)。1989年第五屆世界青年女子排球錦標賽考察報告專輯。體育與運動,67,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儷勻(19991000)。排球運動中發球、攔網、扣球相互關係之探討。大專體育,45,7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啟東(2000)。新規則下排球比賽得失分過程探析。大專排球研究論文集,6,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黛芬、陳松盛(20010200)。世界女排發球型態與成效之分析。大專體育,52,108-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杜曉偉(1999)。每球得分制新規則對男排比賽得分規律影響的初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6,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鐘秉樞、董天姝、張然、闕永伍、辛沂、李耀先、安琪(2000)。實行新規則後排球比賽規律初探。體育科學,2000(2),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蔡崇濱(19991200)。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的影響和對策。中華體育季刊,13(3)=51,29-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竹茂(2001)。雪梨奧運後世界體壇競技實力變化與中國大陸因應策略研究。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暨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0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國立臺灣體育學院。76-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茂昌(2001)。亞洲男排四強基本技術與成績表現之分析。九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體育學院。392-4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正忠(1998)。古巴女子排球隊戰術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本力(1988)。體育控制論。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一進(1996)。第七屆世界女子排球冠軍賽前四強技術分析與比較之探討。文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和章(1985)。六人制排球攔網技術理論與應用之研究。精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志成(2001)。排球主動得分技術影響比賽之成績之研究。臺北市:富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娟娟(1996)。女子排球比賽中不同發球位置發球距離發球型態與發球落點對發球效果的影響。台灣復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芳梵(1991)。排球訓練法。台北市:台北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芳梵(1997)。現代男子排球特性發展之研究。台北市:一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鎮國(1991)。排球運動基本技術與成績表現之相關研究。漢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安格、黃輔周(1995)。現代排球。北京:北京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竹茂(1985)。排球跳躍扣球發球之研究。台北市:知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