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撞球運動基本技術的教學理論與方法
書刊名:嶺東體育學刊
作者:王克武 引用關係胡真鎮汪仁愛
出版日期:2004
卷期:3
頁次:頁83-89
主題關鍵詞:撞球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18
自從「撞球」運動問世以來,在全世界風行已久,而撞球的社會地位由於文化觀點與社會風情有所差異(林淑華,2004),撞球運動在歐洲是一項尊貴的高尚運動,各項世界級、職業級的高獎金比賽不勝枚舉;在美國卻是一在酒吧或俱樂部常見的休閒活動;在臺灣早年前是屬於低劣的地下運動,常為不良幫派聚會場所(郭聰智,2002)。而近年來,國內由於不斷受到的國際比賽的衝擊,大量撞球人才相繼參與國際賽事獲得無數榮耀,開啟了撞球運動風氣,撞球人口急速增加,撞球運動在國內也朝向「職業化」及「全民化」的方向發展(王克武,2001)。 撞球運動須情緒穩定、集中精神,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有修心養性之功用;而球桿的輕便,場地的安全、球檯上的變化及球伴間的互動,適合老年人的休閒活動。並且它是在室內進行的運動,不受天候影響,隨著週休二日及國人休閒觀念的提昇,撞球運動實為不分男女老少都適合參與的全民運動(彤雲譯,1996;林申勇,1999;張貴敏,陸仲元,張萍,張秀萍,1999)。筆者有感於撞球運動如此興盛,希藉由本文將撞球運動之歷史、發展與基本技術作一探索,將撞球運動的價值讓社會大眾能有正面的肯定,進而學習從事該項運動,並將此運動推展成全民運動。
期刊論文
1.王克武、賴姍姍(20010800)。臺灣地區撞球運動初探。大專體育,55,12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淑華(20040200)。論述口述歷史於研究運動發展:以早期臺灣撞球運動為例。大專體育,70,7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聰智(20020800)。臺灣地區撞球運動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61,168-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克武、賴姍姍(20020200)。大專院校撞球課程之教學初探。大專體育,58,5-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衢良(2004)。大學生參與者撞球場管滿意度、涉入成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硏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櫟敬介、李文允(1993)。花式撞球。臺北:笛藤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衢良(2001)。花式撞球教學設計。苗栗:欣興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申勇(1999)。臺灣撞球NO.1。臺北:風向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赤垣昭、彤雲(1996)。撞球。益群書店有股份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貴敏、陸仲元、張萍、張秀萍(1999)。撞球。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赤坦昭、蘇耀傑(2000)。撞球入門。益群書店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明雄、周庭棟(2000)。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八學年度撞球硏習營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