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徐悲鴻與現代新中國水墨畫風之開創--創作特質與發展限制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巴東
作者(外文):Ba, To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25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徐悲鴻中國水墨畫現代新中國水墨畫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
  民國以來,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與影響,許多中國人赴歐美留學引進了西學的制度觀念,希望促使中國文明的進步並邁向現代化發展,因此中國近代的文化思想上形成了「激進」與「保守」兩支路線。同樣地,中國近代美術之發展,也形成了「新舊」兩種不同的創作路線。傳統派的中國畫家,其代表人物有齊白石(1864-1957)、黃賓虹(1864-1955)、溥心畬(1887-1963)、張大千(1899-1983)等人。他們堅守中國藝術精神的本位立場,雖在畫風面目上十分傳統,其中未必沒有時代新意,然而畢竟在畫風形式上少有大幅的變革。張大千是晚年風格面目改變創新最大的一家,但細察其創作之精神內涵,則仍是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之傳統。   改革創新派的畫家,則往往在畫面上呈現了一新時人耳目的風格面貌,深受世人囑目。這些繪畫新觀念與新風氣的產生,主要是由許多早年赴國外(西方、日本)留學的年輕畫家所倡導,其中最重要的「創新」代表人物則是同樣赴法國留學的徐悲鴻(1895-1953)與林風眠(1900-1991)。另外赴日本留學的傅抱石(1904-65),以及身處廣州(較早引進西方藝術觀念的南方城市)的黃君璧(1898-1991)也是影響力不容忽視的二家。徐悲鴻所引進的西方繪畫觀念與風格形式,主要是西方學院的古典寫實傳統,而成為推動近代新中國水墨畫風的旗手。傅抱石、黃君璧二家則雖然在畫面上引進西方風景畫的寫生概念,但技法方面則仍是構築在傳統中國繪畫的筆墨基礎。因此創新改革派的中國畫家中,推動新式美術教育,引領時代風潮,造成近代中國無與倫比之重大影響者,實首推徐悲鴻。   本文之撰述,嘗試將徐悲鴻一生藝術創作之時代背景、發展歷程,以及繪畫風格的表現特質,還有他對近代中國美術教育之成就貢獻,作一重點式的之分析觀察,庶幾於中國繪畫在現代發展之前景能略有所省思之助益。
期刊論文
1.黃警頑(1983)。回憶徐悲鴻在上海的一段經歷。藝術家,17(1)=97,20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伯陽(1980)。後悔未跟母親去臺灣。新聞天地,1670,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駱拓(1979)。一代大師徐悲鴻的生活與藝術。藝術家,54,124-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康有為(1977)。萬木草堂藏中國畫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元培(1973)。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之演說詞。蔡孑民先生言行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山(1990)。藝術大師徐悲鴻。藝術大師徐悲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靜文(1992)。徐悲鴻的一生。徐悲鴻的一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悲鴻(1987)。悲鴻自述。徐悲鴻藝術文集(上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