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許說轉注、假借和同源字的關係
書刊名:中極學刊
作者:劉學倫
出版日期:2004
卷期:4
頁次:頁1-21
主題關鍵詞:許慎轉注假借六書同源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轉注」、「假借」二書,自從楊慎的經緯說、戴震的體用說提出之後,究竟是造字之法還是用字之法,殊難定論。筆者從「同源字」的觀點,認為轉注和假借都是屬於造字之法,其中又以轉注字的問題最具有爭議性。筆者認為,轉注字是以「字形部分相同」為基礎,它有二種方式:一、形符相同的方法:遂取相同的形符,而將字形中另一部分(可能是聲符,也可能是形符)訛變或替換成和新語詞的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聲符,這和形聲字替換聲符的意義並不一樣。而且在意義上,本義仍可相通。二、聲符相同的方法:採用相同的聲符,將形符替換成意義相同的形符,前提是讀音已經有所改變,而字義仍可相通。它們之間絕大多數有源詞和其所派生詞的關係。而轉注字之所以會如此混亂,是因為和形聲字、假借字的造字性質有相同之處。尤其是和形聲字的關係尤為混亂,主要是轉注字的造字結果,亦產生形聲字的緣故。假借也是一種造字的方法。它首先經過經歷過「引申義」的造字過程,而後來這種造字過程漸漸地消失,反而讓「純粹借音」的假借造字法大行其道,以致於讓後人不明白許慎對假借定義中的「令長」兩個例字,以及在《說文》一書中,為何所舉的假借例字幾乎都和引申義有關。並且假借是「借音」和「借形」並重,如果只是純粹「借音」,那不能算是假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