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俠客行》與《絕代雙驕》之情節比較研究
書刊名: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作者:胡淑婷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4
頁次:頁153-188
主題關鍵詞:武俠小說俠客行絕代雙驕情節比較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70
金庸和古龍為當代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兩大宗師,兩人創作的武俠小說風靡無數讀者,本文試比較金庸的《俠客行》與古龍的《絕代雙驕》中情節鋪陳手法,以凸顯這兩部作品呈現的異同之處。 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首先必須有獨特的開場,才能吸引讀者目光,獲得青睞,而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務求變化不斷、高潮起伏,最後則要刻畫出令人印象深刻且難忘的結局,故本文依照「開端、發展、變化、高潮、結局」等五個部分來分析比較《俠客行》與《絕代雙驕》情節鋪陳之異同,呈現出金庸和古龍兩位作家透過情節鋪陳,呈現不同的創作手法與小說主題,對武俠小說的創作有更深入剖析。
期刊論文
1.古龍(19830300)。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說。聯合月刊,2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洪生(19940400)。淺談武俠小說的來龍去脈。歷史月刊,75,7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再復(19980800)。金庸小說在廿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會議導言。明報月刊,33(8)=392,4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家炎(19951200)。論金庸武俠小說的生活化趨向。現代中文文學評論,4,7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愛東(19980700)。金庸小說與民間文學。純文學,復刊3,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保淳(19990600)。通俗小說的類型整合--試論金庸小說的「虛」與「實」。漢學研究,17(1)=33,259-2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保淳(20001000)。通俗小說研究的起點--武俠小說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特刊,309-3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洪生(20011100)。文壇上的「異軍」--臺灣武俠小說家瑣記。文訊,193,4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保淳(20040900)。金庸小說中的「江湖世界」。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0,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保淳(20011100)。從荒原到苗圃--「武俠研究」的新視域。文訊,193,3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縱橫武林--中國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縱橫武林--中國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秋桂(1999)。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保淳(2006)。傲世鬼才--古龍:古龍與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傲世鬼才--古龍:古龍與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羅賢淑(1999)。金庸武俠小說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康芬(1999)。古龍武俠小說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彙敏(1997)。金庸武俠小說敘事模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喬(2002)。小說入門。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庸(2005)。俠客行。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古龍(1992)。絕代雙驕。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古龍(1997)。新絕代雙驕。臺北:風雲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古龍(1999)。那一劍的風情。臺北:風雲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龍(2002)。長生劍。臺北:風雲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庸(1987)。俠客行。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庸(1994)。俠客行。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庸(2002)。俠客行。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曹正文(1996)。金庸小說人物譜。臺北:知書房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曹正文(1996)。古龍小說藝術談。臺北:知書房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嚴家炎(1999)。金庸小說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潘國森(1999)。解析金庸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敬三(2000)。華山論劍:名人名家讀金庸。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墨(2001)。武俠五大家品賞。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世劍(1994)。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昌年(1993)。小說賞析。臺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常新(1996)。文學評論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侯健(2005)。中國小說比較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Forster, Edward Morgan、李文彬(2002)。小說面面觀。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碧月(2002)。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振方(2004)。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騰霄(1996)。小說技巧。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3)。俠與中國文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陸志平、吳功正(1993)。小說美學。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保淳(20000000)。解構金庸。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仲權(1998)。武俠小說研究參考資料。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平原(1995)。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洪生(1994)。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戴俊(1994)。千古世人俠客夢--武俠小說縱橫談。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葉洪生、林保淳(2005)。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燿德、孟樊(1992)。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方祖燊(1995)。小說結構。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曹正文(1998)。俠客行:縱談中國武俠。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鄭明娳(1993)。通俗文學。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秀美(2001)。五十年來的臺灣通俗小說。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