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李沅發事變看晚清湘桂黔三省之交的民變
書刊名:中正歷史學刊
作者:許庭碩
作者(外文):Hsu, Ting Shuo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0
頁次:頁145-172
主題關鍵詞:民變叛亂清代湖南廣西貴州區域研究Popular revoltRebellionChing dynastyHunanGuangxiGuizhouRegional stud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8
期刊論文
1.劉馨珺(1994)。《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冠武(2002)。〈論雷再浩李沅發起義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第 24 卷第 2 期,頁 112~ 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唐立宗(2002)。在「 盜區 」與「 政區 」之間 :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政的演化。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iddens, Anthony、趙旭東、齊心(2003)。社會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書局(1986)。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正清(1993)。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志繁(2006)。"賊""民"之間 : 12-18世紀贛南地域社會。北京 (Beijing):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iddens, Anthony、張家銘(1997)。社會學。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uhn, Philip A.、謝亮生、楊品泉、謝思煒(2004)。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一七九六-一八六四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臺北:時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obsbawm, Eric J.、楊德睿(1999)。原始的叛亂:十九至二十世紀社會運動的古樸形式。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1978)。清代檔案史料叢編。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湖南省志編纂委員會(1962)。湖南近百年大事記。長沙: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宅中、鄧顯鶴(1975)。寶慶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榮(2006)。《 明清社會保障制度與兩湖基層社會 》。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秦寶琦(2005)。晚清秘密社會卷。《 中國地下社會 》 第二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玉法、洪健榮(2005)。《 中國近代史史料指引 》。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守常(2005)。《中國農民與近代革命 》。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平(200)。《 文化與叛亂 》。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瞿同祖(2005)。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方素梅(2005)。〈 天地會在壯族地區的傳播和發展 〉。《 歷史與民族:中國邊疆的政治、社會和文化 》。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譚其驤(199)。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