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詞章」之學到「文學」學科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賀昌盛
作者(外文):He, Chang-she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04
頁次:頁47-56
主題關鍵詞:中國詞章文章學文學審美思想學術定位學科定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朱希祖(1919)。文學論。北京大學月刊,1(1),45-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半農(19170501)。我之文學改良觀。新青年,3(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寶泉(1927)。中國近代學制變遷史。文化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芹香(1933)。中國學制史。上海: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1986)。現代中國學術論衡。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柱(1996)。蔡元培與北京大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曠新年、杜書瀛、錢競(2001)。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ellek, René、Warren, Austin、劉象愚(1984)。文學理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啟超、朱維錚(1985)。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戴震(1980)。與方希原書。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鼐(1865)。述庵文抄序。惜抱軒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國藩(1994)。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曾國藩全集(詩文)。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國藩(1994)。聖哲畫像記。曾國藩全集(詩文)。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啟超(1936)。萬木草堂小學學記。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二。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師培(1981)。論近世文學之變遷。中國近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新小說報社(1989)。中國唯一之文學報《新小說》。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國維(1993)。孔子之美育主義。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國維(1997)。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王國維論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復(1986)。《法意》按語。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魯迅(1981)。儗播布美術意見書。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魯迅(1983)。摩羅詩力說。魯迅論創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宓(1998)。詩學總論。會通派如是說--吳宓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國維(1997)。《紅樓夢》評論。王國維論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國維(1983)。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後。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國維(1997)。《國學叢刊》序。王國維論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元培(1983)。在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之演說詞。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元培(1983)。在中國第一國立美術學校開學式之演說。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元培(1990)。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蔡孑民先生言行錄。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元培(1983)。美術的起原。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卡勒(2000)。文學性。問題與觀點:20世紀文學理論綜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適(1998)。甚麼是文學--答錢玄同。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獨秀(1993)。答胡適之文學革命。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革命話語與日常世界--讀陳建華的《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
2. 「魯迅」的「現在價值」:對韓國學者劉世鐘教授的回應
3. 「右派」文學中的自然科學家
4. 評:石靜遠(Jing Yuen Tsu), 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 1895-1937 [《失敗、國族主義與文學》]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評The Fragile Scholar: Power and Masculinity in Chinese Culture [文弱書生:中國文化中的權力與男性] by Song Geng (宋耕)
6. 評:Theodore Huters, Bringing the World Home: Appropriating the West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7. 評:吳燕娜編,魏綸助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 (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2001)
8. 讀葛兆光《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有感
9. Resisting While Holding the Tradition: Claims for Rights Raised in Literature by Chinese Women Writers in the New Period
10. 都市的體貌如女人一般難以索解[書評:Yingjin Zhang, The City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 Configurations of Space, Time, and Gender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1. 「維摩詰經」與中國文人、文學、藝術
12. 牧羊女與採桑女﹣﹣論一個中國文學的題材
13. 大陸出版的文學年鑑:「中國文學研究年鑑」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年鑑」
14. 論中國現代寓言文學
15. 樂園神話與烏托邦:兼論中國烏托邦文學的認定問題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