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逋的人品及詩品
書刊名:嶺東學報
作者:黃智蘋
出版日期:2008
卷期:24
頁次:頁87-112
主題關鍵詞:林逋詩品人品交遊梅花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7
有關林逋的研究大部份多著重於梅花詩及隱逸山水之作,其友朋人際關係這一區塊較少人談及,甚或對林逋人品產生質疑。本文由梅花詩導入,並探索交遊概況,以究林逋的詩品及人品,爲「梅妻鶴子」的隱逸詩人作確切定位。
期刊論文
1.李一飛(2000)。林逋早年行跡及生平考異。中國韻文學刊,1,6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海鷗(2000)。宋代隱士作家的自由價値觀。學術研究,117-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光斗(2004)。傳梅花之神•繪梅花之魂--林逋兩首詠梅詩賞析。名作欣賞,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健(19941200)。林逋的七絕。明道文藝,225,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茂軍(200307)。林逋的復遠古思想與文學創作。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8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海鷗(2003)。宋詩"晚唐體辨"。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3)=183,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杰(20010900)。梅花的習性、色香、枝幹、品格與德性--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宋詠梅文學對梅花美的抉發與演繹。成大中文學報,9,191-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梅村。關於"梅妻鶴子"佳話的傳說。園林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石健(2003)。對一個"最剌激人"問題的探索。書屋,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杰(2001)。林逋詠梅在梅花審美認識史上的意義。學術研究,2001(7),105-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貴(2003)。在詩歌的家園裡棲居--晚唐體苦吟的意義及影響。社會科學研究,2003(2),141-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小明、王笑梅(200502)。從"瀛奎律體"看方回對宋詩的基本評價。黃山學院學報,7(1),7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永武(1978)。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秋雨(199302)。文化苦旅。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璇琮、倪其心、許逸民(198703)。宋人絕句選。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文煥、丁福保(2003)。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幼征(1992)。林和靖詩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逋(1982)。林和靖詩集。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關立勛(1995)。宋詞精品。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鍾書(2005)。宋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克勤、曹明綱(2001)。宋詩三百首。香港:九龍萬里機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友冰、楊福生(1996)。宋代絕句賞析。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00309)。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文明(2003)。石破天驚逗秋雨。台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總(1992)。宋詩史。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立偉(1995)。歸去來兮:隱逸的文化透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金文明(20020322)。林逋究竟有沒有妻兒?--關於"梅妻鶴子"傳說的考辨,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2001)。莫作尋常花蕊看梅花風韻更清姝--林逋"山園小梅"與張道洽"梅花"比較談。詩美的永恒--同題古詩佳作比較談。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