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1. | 丁東(2005)。一段塵封的歷史,一曲悲愴的挽歌--讀《束星北檔案》。博覽群書,2005(4),86-87。 延伸查詢 |
2. | 王揚宗(2007)。中國當代科學的歷史研究芻議。中國科技史雜誌,2007(4),380-378。 延伸查詢 |
3. | 王偉宜(2000)。新中國50年科技政策的發展。科學管理研究,2000(6),49-50。 延伸查詢 |
4. | 路振朝、王揚宗(2004)。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時間問題。科學文化評論,2004(2),21-22。 延伸查詢 |
5. | 郭沫若(1959)。科學戰線上的巨大勝利。科學通報,1959(19),614。 延伸查詢 |
6. | 曹聰(20070300)。中國的科學精英及其政治社會角色。當代中國研究,14(1)=96,128-141。 延伸查詢 |
7. | 高峻(2002)。黨的三代領導人的科技戰略思想。當代中國史研究,2002(3),4-12。 延伸查詢 |
8. | 潘鈜(2004)。毛澤東科技思想發展軌跡。黨史縱覽,2004(3),10-13。 延伸查詢 |
9. | 董雪林、陳凡(1998)。試論我國傳統政治文化及其對建國初期科技政策的影響。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3),35-36。 延伸查詢 |
10. | 單秋菊(2007)。毛澤東的科學觀評析。理論前沿,2007(13),26。 延伸查詢 |
11. | 陶家柳(2001)。反右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負面影響。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001(4),72。 延伸查詢 |
12. | 曹效業(1999)。中國科學文化的缺陷與科學精神的失落。科學對社會的影響,1999(2),12-13。 延伸查詢 |
13. | 高華(2007)。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領導者,17,145。 延伸查詢 |
14. | 戴大春、許杰平(2003)。李政道恩師束星北的個人檔案。檔案與建設,2003(12),33-34。 延伸查詢 |
15. | 丁國強(2006)。束星北,一個學者的抗爭。社會科學論壇,2006(2),134-135。 延伸查詢 |
16. | 邢小群(2005)。天才需要甚麼樣的土壤--《束星北檔案》隨想。隨筆,2005(3),99-100。 延伸查詢 |
17. | 姚立澄(2005)。粗識束星北--讀《束星北檔案--一個天才物理學家的命運》。中國科技史雜誌,2005(3),282。 延伸查詢 |
圖書1. | 鄭也夫(2004)。知識份子研究。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 | 方方(2000)。烏泥湖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 | 劉海軍(2005)。束星北檔案:一個天才物理學家的命運。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 |
4. | 趙誠(2004)。長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 |
5. | 趙誠(2004)。追尋黃萬里。太原: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 |
6. | 趙德強(2005)。1949-1957:共和國教壇風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7. | 路甬祥(2005)。20世紀50-70年代中國科學批判資料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8. | 段治文(2006)。當代中國的科技文化變革。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9. | 裴毅然(2004)。中國知識份子的選擇與探索。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0. | 馮建輝(2006)。命運與使命:中國知識份子問題世紀回眸。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1. | Snow, Charles P.、紀樹立(1994)。兩種文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 |
12. | 朱正(1998)。1957年的夏季:從百家爭鳴到兩家爭鳴。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