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國時期 (1912~1937) 漢傳佛教的現代化轉折:兼談藏傳佛教傳入民間的互涉與影響
書刊名:世界宗教學刊
作者:劉婉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Wan-li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2
頁次:頁29-68
主題關鍵詞:漢傳佛教藏傳佛教民國初年佛教現代化Chinese BuddhismTibetan BuddhismThe beginning years of Republic eraThe modernity of Buddh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138
民國初年,因政治局勢丕變與西方新思潮的傳入,在社會上興起了各種的變革,連帶使佛教界也產生了各種因應的措施與改革,其間,不僅可發現西方「科學化」、「民主化」思維的影響,也可窺見佛教到了清末民初所遭遇的現代化轉折問題,亦即如何使佛教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重新締造信仰動力的問題。為此,本文著重在探討民國時期漢地佛教的演變與興革,並分析其中牽涉之複雜的宗教、社會、文化等面向,以呈現民國時期漢傳佛教的大幅革新與轉化過程。在本文的前半,將集中在探討漢傳佛教的現代化轉折,藉由分析改革派僧人、居士、和學術名流等三種角色,來彰顯於西風東漸和民主革命的時代背景下,漢傳佛教所產生的異變趨向。之後,則兼述從日本、藏地所傳入的東密、藏密,逐步於民間廣傳時,在漢/藏兼蓄、顯/密互涉的狀態下,對傳統中國佛教的發展,又形成了何種影響?
期刊論文
1.梅靜軒(19990300)。民國早期顯密佛教衝突的探討。中華佛學研究,3,251-2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志煌。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以太虛、印順、歐陽竟無之論點為核心的開展。中華佛學研究,1,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公偉。民初法相學風札記─楊仁山,章太炎,歐陽漸的唯識論。華岡佛學學報,2,113-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曼濤(1978)。中國佛教史論集(七)。中國佛教史論集(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太虛。太虛自傳。太虛自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麻天祥(2005)。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Zürcher, Erik(2005)。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印順。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釋東初(1984)。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釋東初(1984)。中國佛教近代史。臺北:東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永革(2003)。佛教弘化的現代轉型:民國浙江佛教研究(1912-1949)。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村元、余萬居(1984)。中國佛教發展史。天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建福(1995)。中國密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藍吉富(1987)。楊仁山與現代中國佛教。楊仁山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釋印光(2000)。印光大師文鈔。印光大師文鈔。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張之洞(1971)。勸學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