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不同訓練頻率身心靈平衡運動對大專女生健康體能之影響
書刊名:成大體育
作者:顏智淵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n, Chih-yu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1:2=55
頁次:頁73-84
主題關鍵詞:體適能身心靈平衡運動Physical fitnessBody balanced spor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5
  • 點閱點閱:32
期刊論文
1.李劍如(19980800)。國立成功大學網球代表隊選手非代表隊學生之體適能探討。臺灣體育,98,5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亮梅(20010300)。拳擊有氧與運動傷害。中華體育季刊,14(4)=56,134-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1998)。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older adults。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30(6),992-1008。  new window
4.黃森芳(19980600)。運動對人體免疫功能之影響。國民體育季刊,27(2)=117,81-89+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志強(20000100)。運動自我效能對大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科技學刊,9(1),5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立宇、葉憲清(19951200)。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頻數對體適能的影響。體育學報,20,433-4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進隆(19981200)。體適能推展策略與未來研究方向。中華體育季刊,12(3)=47,70-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文志、蔡秀芳、蔣至傑(2001)。世新大學學生參加體適能團隊運動班之效果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俊傑(1995)。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與非運動代表隊體脂肪與體適能測驗之相關比較。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400-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進隆(2000)。運動圓融生命。2000運動與生活品質學術研討會,17-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幸珠、蔡忻林(1996)。有氧舞蹈與飲食控制對健康體能、體重控制的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5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635-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方進隆(1995)。八十三學年度提昇國民體能專案--學生體能檢測報告書。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硏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Stein, P. K.(1990)。The Effects of Moderate 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on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in Sedentary Middle - Aged Men(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Virginia。  new window
2.賴德聲(2004)。不同頻率之新式健身操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樹林(2000)。跳繩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思招(2000)。護理學生規律動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護理學院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建國(2001)。不同訓練頻率之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allahue, D. L.(1996)。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2.方進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提升體適能的策列與展望。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00)。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Wolters Kluwer company。  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1030)。健康數目123,http://olap.bhp.doh.gov.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嘉韻(20050818)。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學生缺乏規律運動,http://210.240.5/.134/Xoops2/modules/news/index.php?storytopic=10&start=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界山(1998)。健康體能與全人健康的關係。國民體能檢測實務手冊。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ouchard, C.、Shephard, R. J.(1994)。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and health: The model and key concepts。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and health-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 and consensus statement。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