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跆拳道近期競賽攻擊特徵與踢擊技術動作之探討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蕭景琪湯文慈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3:4=91
頁次:頁68-76
主題關鍵詞:連續動作攻擊型態旋踢驟死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3
  • 點閱點閱:60
跆拳道列入奧運正式比賽種類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各國也開始針對比賽情境中主要的攻擊動作、技術、戰術分析研究。世界跆拳道聯盟自2006年7月起實施新規則後,使得競賽的攻擊型態改變,若要繼續擁有競賽優勢,勢必了解現階段的比賽攻擊型態之趨勢,並結合生物力學的原理,以瞭解不同的踢擊動作由啟動到踢擊結束,各肢段在動作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重要角色。本文統整歷年動作分析相關文獻,透過運動學與動力學之速度、動力鏈、角運動及影響踢擊力量等相關因素進行探討,在踢擊動作時有效的運用身體肢段定能在技術動作上產生較佳的表現,以利選手在比賽中戰術、技術的運用發揮。
期刊論文
1.Sung, R. J.(1987)。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basic taekwondo kicks。Journal of Taekwondo,61,106-115。  new window
2.陳淑貞、王朝仁、邱共鉦、陳文進(20071100)。2006年全國中等學校高女組跆拳道對打競賽之攻擊技術、型態與得分率之分析研究。淡江體育,10,135-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昭晴、相子元(19970600)。跆拳道比賽男、女得分動作之成績分析。中華體育季刊,11(1)=41,88-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鳳梅(20020300)。轉腰與空手道直線攻擊動作上肢速度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1)=60,54-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榮培(20020300)。跆拳道運動員專項體能與致勝要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1)=60,112-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彥明、陳詩欣、徐台閣(20070300)。跆拳道規則修訂對選手比賽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1(1)=80,92-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共鉦、蔡明志、陳淑貞、吳燕妮(20070500)。95年全中運高中男子組跆拳道比賽各量級金牌選手技術分析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189-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俊安、石濠誠、周桂名、河龍成(20061200)。第二屆總統盃跆拳道錦標賽--新規則驟死戰分析研究。競技運動,8(2),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榮三、相子元(19970900)。跆拳道旋踢動作膝關節角度對攻擊力量之影響。體育學報,23,177-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彰岑(20060600)。跆拳道反擊跳後踢動作技術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體育學報,39(2),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鍾壁年、陳福進、黃世傑、劉佳鎮、陳太正(20080500)。優秀跆拳道選手慣用邊與非慣用邊之旋踢運動學分析--以曾憶萱選手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152-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建發(1999)。跆拳道攻撃技術之生物力學因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9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宗祥、陳曉光(2006)。跆拳道旋踢技術中軀幹運動的生物力學分析。大陸體育科學硏究,10(),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政霖、黃長福(2007)。跆拳道跳後踢之軀幹與攻擊腳帶動模式分析。大專體育學刊,9(3),89-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賴綉雯(2007)。96年世界盃跆拳道國手選拔之驟死賽探討。臺北市。3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月英、王翔星(2000)。跆拳道旋踢攻撃模式之運動學分析探討。臺北市。4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念裕祥、張榮三、湯文慈(2006)。優秀跆拳道選手滑步旋踢加空中二腳旋踢之運動學分析。屏東市。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芷菱(2007)。2006杜哈亞運女子跆拳道金牌選手比賽技術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夆池(2002)。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中韓女子選手比賽主動攻擊被動攻擊及得分動作型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玉貞(2001)。跆拳道後旋踢之運動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葉榮(1999)。跆拳道下壓踢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桂名(1996)。跆拳道攻擊動作之反應及動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佳君(2001)。2000年雪梨奧運會女子跆拳道49公斤級以下比賽之技戰術分析與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共鉦(2005)。2004年奧運會跆拳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朱木炎個案硏究。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志雄(2001)。2000年雪梨奧運會男子跆拳道第一量級之技戰術分析。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商來(1997)。最新跆拳道。臺南市:世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相子元、何維華、湯文慈、念裕祥(2005)。生物力學儀器: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政霖、秦玉芳、劉宇(2004)。跆拳道不同旋踢連續動作之力量探討。運動生物力學彙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政霖、莊榮仁、宋景弘、劉宇(2003)。跆拳道優秀運動員下肢加速能力之生物力學分析。運動生物力學彙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