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士大夫觀點下的柳詞--兼論柳詞「高處不減唐人」意涵
書刊名: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盧冠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7
頁次:頁111-140
主題關鍵詞:宋士大夫柳永樂章集唐人高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柳永(987?-1053?)爲宋代最早專力作詞的作家,其詞流傳甚廣,聲名遠播;從詞史發展的角度觀之,柳永可說是當代首先自創詞調並且繼承民間俗詞傳統的文人作家,但在當時的詞壇地位卻始終不高。若想了解其中因由,勢必要先了解士大夫本身對於詞體的認識與審美要求。爲了能夠持平的論斷柳詞在宋人眼中的價值,本文分爲兩個小節:第一小節主要是整體的觀察柳詞普遍的評價問題,探討宋代士大夫階層是如何看待當時獨樹一格的柳永現象?在梳理宋人對於柳詞散見的評論時,本文採取先掌握整體批評的核心依據,並依批評的具體功能與範圍,分成三個層面論述;最後再依時間脈絡,對柳詞評論的發展演變作一扼要總結。第二小節則是試圖解決因前述而延伸的另一問題,即探析宋人對柳詞「諧音律」、「善鋪敘」之外的其他佳處始終未見深究的原因;即便蘇軾提出「高處不減唐人」一語,高度推崇柳詞某方面的佳處,但之後卻少見宋士人對此有所響應,理由爲何?「唐人高處」的具體內涵又爲何?最後,本文希冀能透過以上的綜合討論,全面性的掌握宋士大夫觀點下的柳詞價值,從中窺見當時士人對於詞體批評的審美要求與立論基礎。
期刊論文
1.劉揚忠(1998)。北宋時期的文化衝突與詞人的審美選擇。湖北大學學報,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英時(2003)。引言──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崑陽(1993)。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術語疏解一0則。六朝文學觀念叢編。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安琪(2007)。柳永的自我定位。唐五代北宋詞學思想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灼、李孝中、侯柯芳(2005)。碧雞漫志。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義父、蔡嵩雲(1998)。樂府指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之儀(1993)。跋吳思道詞。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裳(1983)。書樂章集後。演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端義(1966)。貴耳集。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夢得(1077)。避暑錄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宇文所安、賈晉華(2004)。導言。盛唐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紹虞(2000)。詩辨。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紹虞(2000)。附錄〈答臨安吳景仙書〉。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景進(1986)。嚴羽滄浪詩話及其硏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玉(1995)。九辯。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程自信(2003)。淺論柳永的羈旅行役詞。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熊和(1994)。從宋代官制考證柳永的生平仕履。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屈興國(2000)。蕙風詞話輯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水照(197706)。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劍亮(1999)。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曾(1968)。能改齋漫錄。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振孫(1983)。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舜民(1034)。畫墁錄。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大經(1966)。鶴林玉露。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夢得(1966)。避暑錄話。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仔(1976)。苕溪漁隱叢話。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令畤(2002)。侯鯖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昇、王雪玲、周曉薇(1997)。花庵詞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炎、夏承燾(1998)。詞源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彭孫遹(1966)。金粟詞話。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度(1983)。却掃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柳永、薛瑞生(2007)。樂章集校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繆鉞、葉嘉瑩(1989)。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唐圭璋、王仲聞、孔凡禮(1999)。全宋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蘇軾、茅維、孔凡禮(1986)。蘇軾文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杜若鴻(2004)。柳永及其詞之論衡。浙江:浙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曾大興(2001)。柳永和他的詞。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顧之京、姚守梅、耿小博(2005)。柳永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俞文豹(1999)。吹劍錄。宋元詞話。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