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有法」的世界觀--比較正理.勝論學派與早期佛教的世界構造
書刊名:揭諦
作者:郭瓊瑤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o, Cyung-yao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9
頁次:頁75-101
主題關鍵詞:有法世界構造正理.勝論學派阿毘達磨DharmaDharminStructure of the worldNyāya-VaiśeşikaAbhidharmaAnnambhattaTarkasa□grah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印度婆羅門正統派之一的「正理‧勝論學派」( Nyaya- vaiwesika)以〈實體、屬性、動作、普遍、殊別、內屬關係、無〉七個範疇(padartha;句義)統括一切的存在。他們對於〈屬性與實體〉、〈普遍與個物〉給予嚴密的區分;換言之,重視「法(dharma)與有法(dharmin)」的區別,而且強調「普遍」為實在。本文以十七世紀阿南巴達(Annambhatta )所作《論理學綱要》(Tarkasamgraha)來說明此學派像積木般的世界構造。另一方面,也有不明確區別「法與有法」的學派,如佛教等。本文以早期佛教為例,創始者的佛陀不承認事物的實在性,也不關心世界的構造;事實上,爾後的佛教,除了阿毘達磨哲學以外,大多採取這種立場。阿毘達磨哲學與正理‧勝論學派類似,「法」與「有法」的關係也是凜然有別的,證明這個學派具有實在論的傾向,這是很有趣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