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道」可道乎?非道乎?--試構老子「道」之所具蘊義
書刊名:揭諦
作者:鄭柏彰
作者(外文):Zheng, Bo-zha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5
頁次:頁75-107
主題關鍵詞:老子思想道論體系無有相生返復規律柔弱哲學Lao TzuThe theory of DaoBeing and non-being generate each otherRule of reversal and returnSoft and weak philoso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7
  • 點閱點閱:118
期刊論文
1.朱孟庭(20000400)。由老子「反」的哲學論其「柔弱」哲學的義涵。哲學與文化,27(4)=311,389-402+4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耘(20060600)。《老子》「道」概念形上實體說疑義商榷。朝陽人文社會學刊,4(1),84-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朝陽(20050700)。老子的道與語言觀。輔仁國文學報,21,5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振豐(20051200)。語言與道:《老子》的語言策略與致虛工夫。法鼓人文學報,2,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鶴鳴(19980600)。「老子之道」詮釋觀點的重新擬議--讀劉笑敢教授「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與袁保新教授「再論老子之道的義理定位」後的思考。國文學報,27,119-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怡(1996)。新譯老子解義。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轍(1985)。老子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邦雄(1992)。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的現代解讀。臺北:漢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祖謙(1990)。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阮元(1989)。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9)。孟子。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起鈞(1983)。老子哲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弼、紀昀(1990)。老子道德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容(2002)。解構思考:讓知識動起來。臺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伍至學(2002)。老子反名言論。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慎、段玉裁、魯實先(1996)。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1984)。四書集註。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蔣勳、楊雅棠(2006)。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保瑞(1995)。反者道之動。臺北:鴻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汝鈞(1998)。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安梧(2006)。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智慧。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袁保新(1997)。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邦雄(1980)。老子的哲學。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鼓應(2006)。老莊新論。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