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樣阿芳兩代情--談林語堂與林太乙對阿芳的解讀
書刊名: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
作者:蔡欣霓
出版日期:2009
卷期:6
頁次:頁61-73
主題關鍵詞:林語堂林太乙價值觀阿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5
林語堂 (1895~1976) 是位敏銳度高、視角達觀的作家,他於質感精雋、數量浩繁的小品文作品中,亦不乏以小人物為主角之清麗短篇。例如收錄於《諷頌集》之〈阿芳,我家的僮僕〉,這是典型的幽默小品,文中的「阿芳」,後來也出現於《林語堂傳》一頁小篇幅,除了「僮僕」的身分、生活作為之描述相同,兩文中於諸多方面均呈現出小主角不同的面貌。閱讀本書,不難發現林太乙多處引用父親全文加以描述,卻在「阿芳」這個小人物上卻有著小同大異的觀感。本文除了探討林語堂及林太乙這對生活在同一個家庭環境的父女,看待「阿芳」的角度有何歧異,更著重於背後所凸顯的兩人價值觀之落差,透過與「阿芳」相關的論點,分述其得出不同評價之原因。林語堂以略帶詼諧、誇飾的手法讚賞阿芳的才華;林太乙用短促而判斷性的詞句批評小癟三之劣行,林語堂本身所呈現的幽默情懷卻無法被林太乙幽默看待。林太乙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深受海葵母親的影響,有時缺乏了情趣韻致。她認為處世就像做事,「做事需認真」;林語堂將處世視同作文章,「文章可幽默」。彼此無法站在同一線上談論、處於同一面向看人事,缺乏相感通的交集,是造成兩人價值判斷迥異的主因。
圖書
1.林太乙(1989)。林語堂傳。臺北:聯經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語堂(196909)。林語堂選集。臺北:讀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語堂(1988)。蘇東坡傳。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語堂(196608)。諷頌集。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語堂(1972)。我見我聞。臺南:綜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太乙(200712)。林家次女。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喬志高(19900118)。有其父必有其女--讀《林語堂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