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消費者視覺認知對於自行車架造形特徵構成之影響性探討
書刊名:朝陽學報
作者:胡祖武 引用關係廖妍婷
作者(外文):Hu, Tsu-wuLiao, Yen-t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5
頁次:頁283-300
主題關鍵詞:城市休閒車車架款式造形構成消費者視覺認知感性評價語彙Urban recreational vehicleFeature composition of bicycle frameConsumers' visual cognitionKansei word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周君瑞、陳鴻源、劉家成、陳國祥、管倖生、鄧怡莘、張育銘(2000)。電動刮鬍刀產品造形與感性之關連性研究。工業設計(明志工專),103,142-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胡祖武&李傳房。以感性工學觀點建構整體騎乘舒適性檢核系統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99)。『折疊式腳踏車之設計』,工業局全面提升產品設計能力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宗興(2002)。自行車車架造型特徵對意象認知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建文(2005)。以消費者產品偏好調查探討市場分群與產品屬性之關聯--以登山自行車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志豪(2003)。產品形態與使用者偏好之關係研究-以牙刷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hen, Kuohsiang(1995)。Form generation and style association(博士論文)。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window
5.葉美玲(200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探討--以台北市立北投區運動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自轉車產業振興協會(1977)。自轉車實用便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財團法人自行車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997)。自行車技術手冊。財團法人自行車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建成、Alvin R. Tiiley(1981)。男性與女性人體計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長町三生(1995)。淺談感性工學。東京:日本規格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文賢、李宏達(1992)。市場調查與行銷策略研擬:理論基礎與實務運用。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琇玲、DAVID LEWIS、DARREN BRIDGER(2002)。新消費心理學。臉譜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嘉維(2004)。自行車造型喜好對騎乘者心理感受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英(1986)。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reenbaum, T. L.(1993)。The Handbook for Focus Group Research。New York:Lexington Books。  new window
10.Norman, Donald A.、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王鴻祥(2005)。情感設計: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日常用品。臺北:田園城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Kotler, Philip、Armstrong, Gary(1997)。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Prentice-Hall。  new window
12.洪順慶(1998)。行銷管理。臺北市:新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酒井隆、賴虹燕(2004)。問卷設計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實務入門。台北:博誌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新明、李亦菲(2001)。架設人與電腦的橋樑:西蒙的認知與管理心理學。城邦文化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文賢、張欽富(2000)。聯合分析在產品設計之運用。臺北市:華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Best, Roger J.、Hawkins, Del I.、Coney, Kenneth A.、簡貞玉(1996)。消費者行為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ternberg, Robert J.、李玉琇、蔣文祁(2005)。認知心理學。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Postrel, Virginia、閻蕙群、陳俐雯(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美感是生活必需。台北市:商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Pine, B. J. II、Gilmore, J. H.(1999)。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and every business a state。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new window
21.榮泰生(2006)。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Schmitt, Bernd H.、梁曉鶯、王育英(2000)。體驗行銷。經典傳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