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學界對於日本武士道精神文化研究的學術史概述
書刊名:漢學研究通訊
作者:江燦騰
作者(外文):Chiang, Tsan-te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9:1=113
頁次:頁20-32
主題關鍵詞:日本武士道武士道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1
期刊論文
1.張崑將(2006)。電光影裡斬春風:武士道與禪學。法鼓人文學報,3,2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曉花(2006)。新渡戶稻造之武士道與商人道。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2,27-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萬峰(1994)。臺灣學者的日本武士道觀──評介林景淵著《武士道與日本傳統精神》。世界歷史,1994(3),102-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梅琴(1986)。山鹿素行の日本中朝主義につい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長輝(1986)。山鹿素行與日本武士道關係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博文(1988)。日本初期武士道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錦泉(2001)。明治時期日本軍隊之精神教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素綢(2004)。山岡鐵舟及其武士道思想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登輝、蕭志強(2004)。武士道解題:做人的根本。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光興、李朝津(2005)。反思《台灣論》 : 台日批判圈的內部對話。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小林善紀(2001)。臺灣論。臺灣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登輝(200110)。李登輝學校的教誨。臺北:先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永熾、李喬、莊萬壽、郭生玉(2004)。臺灣主體性的建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山本常朝、田代陣基、李冬君(2007)。葉隱聞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池上英子(2000)。名誉と順応--サムライ精神の歴史社会学。NTT出版株式会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arries, Meirion、Harries, Susie、葉延燊(1994)。日本皇軍興亡記。金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小林善紀(2001)。第二波臺灣論。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壽林(2001)。三腳仔:《臺灣論》與皇民化批判。台北:海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榮格、楊儒賓(1993)。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永吉二郎(1932)。日本武士道史。日本武士道史。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前衛編輯部、黃昭堂(2001)。臺灣論風暴。臺灣論風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濱崎紘一(2001)。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焜燦(200007)。台湾人と日本精神―日本人よ胸をはりなさい。日本:教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山本七平(1981)。日本資本主義の精神:なぜ、一生懸命働くのか。日本資本主義の精神:なぜ、一生懸命働くのか。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丸山真男(1999)。丸山真男講義錄(第五册):日本政治思想史1965。丸山真男講義錄(第五册):日本政治思想史1965。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炎秋(1955)。日本的武士道。中日文化論集(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迺揚(1958)。大和精神。中日文化論集(續篇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壽林(2004)。海峽時評「日本精神在台灣」批判。海峽時評「日本精神在台灣」批判。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青雷(2000)。切腹:日本商人之魂-探究日本成功的秘密。切腹:日本商人之魂-探究日本成功的秘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隱研究會(1993)。葉隱-東西文化の視奌から。葉隱-東西文化の視奌から。福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文(2003)。武士階級與日本近代化。武士階級與日本近代化。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金才(2001)。町人倫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動因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森嶋通夫(1984)。なぜ日本は成功したか。なぜ日本は成功したか。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曉花(2006)。新渡戶稻造研究-武士道とその後。新渡戶稻造研究-武士道とその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山口宗之(1990)。吉田松陰。吉田松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相良亨(1998)。日本人の死生観。日本人の死生観。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釋悟庵(1907)。禪と武士。禪と武士。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景淵(1990)。武士道與日本傳統精神─日本武士道之研究。武士道與日本傳統精神─日本武士道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Hardcare, Helen(1995)。神道與國家1868-1988。神道與國家1868-1988。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崑將(2009)。Controversies over the Samurai Ethic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Japan: Centered upon the Akō Event,臺北。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