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認知行為治療運用在青少年藥物濫用行為的矯治
書刊名:輔導季刊
作者:王子欣
出版日期:2010
卷期:46:3
頁次:頁39-47
主題關鍵詞:青少年藥物濫用認知行為治療功能分析技巧訓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4
期刊論文
1.郭文正(20040900)。家族治療取向之藥物成癮治療法。諮商與輔導,225,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為堅(2006)。臺灣地區青少年藥物濫用調查(1/3) (計畫編號:DOH95-NNB-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玲玲(1996)。家庭因素、成長過程與個人濫用海洛因生涯的關係 (計畫編號:NSC84-2411-H005a-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惠婷、吳芝儀(2000)。藥物濫用青少年生涯發展歷程與生涯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翔仁(2005)。藥物濫用青少年的用藥行為與藥物濫用行為有關之個人及家庭因素(-)。中國醫藥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昭淳(1992)。濫用藥物少年人格特質與社會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盈慧(2001)。戒毒經驗之社會建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嘉璣(2003)。藥物濫用者之渴想心理歷程 : 以強制戒治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立橋(2003)。狂喜--一個關於搖頭丸使用的質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鼎馨(1994)。藥物濫用青少年家庭功能與角色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弘崇(1988)。青少年藥物濫用社會心理因素之序變數分析與藥物濫用對青少年健康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同仁(2003)。現實治療團體對少年藥物濫用者處遇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俊珍(2004)。現實治療團體對藥物濫用者之自我控制自我概念自我效能之輔導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正芳(2003)。青少年使用安非他命研究:濫用與復發預測相關因子之調查(博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韓鍾旭(1993)。少年藥物濫用行為之實證研究--社會控制理論與差別接觸理論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ck, T. A.、Freeman, A.(1990)。Cognitive therap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New York, NY:The Guilford Press。  new window
2.Carroll, K. M.(1998)。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Treating Cocaine Addiction。MD: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new window
3.Kandel, D.(2002)。Stages and pathways of drug involvement。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1998)。Therapy manuals for drug addiction: 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w window
5.Rounsaville, B. J.、Carroll, K. M.(1992)。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for drug abusers。Lowinsohn, J.H.; Ruiz, P. & Millman, R.B., ed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Substance Abuse。New York:Williams and Wilkins。  new window
6.Walters, G. D.(1994)。Drugs and crime in lifestyle perspective。Thousand Oaks, CA:Sage。  new window
7.楊士隆(1996)。犯罪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Zunker, V. G.、吳芝儀(1999)。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