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續說曾姬無卹壺銘文
書刊名:先秦兩漢學術
作者:黃麗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Lichua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8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曾姬無卹無匹壺曾姬壺曾國銅銘Interpretation on "Zeng Ji Wu Xu"Bronze wares inscriptionsThe euphemism of deat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158
期刊論文
1.劉信芳。蒿官、蒿閒與蒿里。中國文字,新2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欣人(1980)。隨縣溳陽出土楚、曾、息青銅器。江漢考古,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少華(1996)。包山楚簡釋地十則。文物,12,6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寬、錢林書(1980)。曾國之謎試探。復旦學報,1980(3),84-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家浩(199010)。從曾姬無卹壺銘文談楚滅曾的年代。文史,3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偉(2002)。《無匹壺》的定名及江漢曾國的族姓問題。文博,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舒之梅、劉彬徽(1982)。論漢東曾國為土著姬姓隨國。江漢論壇,1982(1),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石泉(1979)。古代曾國--隨國地望初探。武漢大學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汪中文(2002)。兩周金文所見周代女子名號條例。古文字研究,第23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零(1986)。楚國銅器銘文編年彙編曾姬無卹壺。古文字研究,第13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零(1992)。論東周時期的楚國典型銅器群。古文字研究,第19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學勤(1990)。續論曾國之謎。江漢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常喜(2007)。曾姬無卹壺器名補說。南方文物,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蘭(1934)。壽縣所出銅器考略。國學季刊,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連劭名(1996)。曾姬壺銘文所見楚地觀念中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昌平(2006)。曾國青銅器銘文中子伯等稱謂問題。中國考古,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盛璋(1984)。楚銘刻中『陵、陲』的考辨及其相關問題三曾姬壺。安徽史學,1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裘錫圭、李家浩(1981)。曾侯乙墓鐘磬銘文釋文說明。音樂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彬徽(1984)。楚國有銘銅器編年概述。古文字研究,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魯國堯(2006)。搶佔前沿'和'新二重證據法'、'結合論'——由趙彤《戰國楚方言音系》引發的思考。湖北省大學學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榮娥(2005)。上古楚語研究述評。長江大學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建忠(2004)。秦漢楚方言韻部研究(碩士論文)。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昱夫(2001)。戰國楚地簡帛音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聖傑(2005)。殷周至春秋時期金文人物名號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崔恒升(1998)。安徽出土金文訂補。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維(1961)。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韋昭(197209)。國語。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容庚、張維持(1958)。殷周青銅器通論。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沫若(2002)。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維四(2001)。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慎、段玉裁、魯實先(199108)。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2001)。殷周金文集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樹達(1997)。積微居金文說•叔具鼎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襄樊市考古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孝襄高速公路考古隊(2005)。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玄、賈公彥、阮元(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漢)劉安撰(漢)高誘注(1997)。淮南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少華(1992)。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饒宗頤(1975)。選堂賦話。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德寬(2002)。曾姬無卹壺銘文新釋。古文字研究第23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雨(2002)。金文研究中的三個難題。古文字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節(1958)。壽縣所出楚器考釋二。古史考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隨縣博物館(1980)。湖北隨縣城郊發現春秋墓葬和銅器。文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董同龢(1974)。與高本漢先生商榷「自由押韻說」兼論上古楚方音特色。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臺北:食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