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排球比賽中選手在前排、後排及自由球員接發球效果之研究
書刊名:臺中學院體育
作者:林献龍 引用關係蔡芬卿鄭清榮葉丁嘉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57-66
主題關鍵詞:世界女排自由球員接發球VolleyballReceive typeReceive eff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9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劉兆達、陳浚良(20040600)。2001年亞洲男子排球四強接發球形態與效果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2),183-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秉樞、董天姝、張然、闕永伍、辛沂、李耀光、安琪(2000)。實行新排球規則後排球比賽規律初探。體育科學,2(20),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道明(2005)。我國優秀自由防守球員的接發球、防守效果分析。上海體育學報,29(1),7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宛鐘娜(2006)。對排球自由人的綜述性研究。中央體育科技,27(3),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子東(2006)。試析心理因素變化對排球比賽中接發球穩定性的影響。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4(3),116-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丁嘉(2002)。新規則實施對排球接發球型態之影響。大專排球研究論集,8,125-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褚斌、鐘衛紅(2001)。對我國男子排球甲A聯賽「自由人」現況的研究。中國體育科技,37(3),86-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饒秋琴(20040600)。2003世界女排大獎賽基本技術表現與勝負相關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6(2),173-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竹茂(1999)。當今排球戰術主要特徵與展望研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秀萍、仲建芳(2001)。江蘇女排「自由人」在比賽中的作用及應用。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5(2),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獻龍(2002)。2001年韓國釜山亞洲盃男子排球錦標賽--中國隊接發球及進攻隊型與扣球型態之應用成效分析。中華排球,101,84-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湯慧娟、蔡崇濱、宋一夫(19991100)。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影響的初步研究。成大體育,33,104-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崇濱(19991200)。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的影響和對策。中華體育季刊,13(3)=51,29-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儷勻(19981200)。對新訂排球規則「自由球員」與「彩色球」之我見。中華體育季刊,12(3)=47,2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先敢(2002)。我國甲組A男排進攻戰術結構特徵的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5(3),407-4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安琪(2000)。論「自由人」在比賽中的運用。中華體育科技,36(3),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宇、楊成彬(2002)。論排球比賽中的自由防守隊員。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2(3),6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軍、吳晗晗、張繼輝(2003)。排球接發球教學中滲透心理訓練之研究。湖北體育科技,22(2),197-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建華、陳芳(2002)。男子排球比賽接發球進攻系統現實狀況分析與評價。中國體育科技,38(5),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