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Reception of Victor Hugo in China
書刊名:東方文化
作者:黃德偉
作者(外文):Wong, Tak-wa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2:1/2
頁次:頁1-27
主題關鍵詞:雨果文學接受人道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HugoLiterary receptionHumanitarianismRomanticismRe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東亞病夫(1934)。笑的人。真美善,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洛廬(1983)。研究雨果的可貴成果--《雨果創作評論集》。法國研究,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杰(1983)。讀《雨果創作評論集》所想到的。外國文學研究,4,124-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恒(1984)。《雨果傳》得失談。讀書,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葛雷(1985)。雨果筆下的中國。國外文學,3,5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英倫(1985)。雨果傳--紀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名作欣賞,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連奎(1985)。雨果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影響和研究。國外文學,3,6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杰(1986)。中國人看《雨果傳》。外國文學研究,3,133-134+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林森、陳勵(1991)。時間可以淹沒大海,但淹沒不了高峰--雨果在中國。文藝研究,3,14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荻涌(1993)。雨果作品在近代中國。文史雜志,6,3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思和(1997)。雨果及其作品在中國。中國比較文學,4,88-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夢(1999)。譯介雨果第一人--《曾樸與雨果》之一。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5,76-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亦風(2001)。一等獎譯文:自然界的反差--維克多.雨果。法語學習,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夢(2001)。論曾樸與雨果小說創作中的寫史意識。惠州大學學報,2,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佘協斌。雨果在中國:譯介、研究及其--紀念世界文化名人雨果誕辰200周年。中國翻譯,1,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002)。雨果與中國現代文學。中文自修,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袁荻涌(2003)。雨果作品在近現代中國的譯介。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8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瓊(2005)。雨果作品在舊中國的譯介和研究。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蓉(2005)。論曾樸對雨果作品的譯介與接受。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8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夢(2006)。尋求「真善美」和諧統--曾樸與雨果的文藝思想比較。藝術教育,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1)。普希金、雨果學術討論會在長沙舉行。外國文學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筱覃(1981)。普希金、雨果學術討論會在長沙舉行。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建國(1984)。從羅丹雕塑《雨果》想起的。電影新作,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延風(1984)。雨果與司湯達風格比較。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延風(1985)。雨果和屈原。法國研究,4,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廖星橋(1985)。雨果的競爭者波德萊爾。法國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繼宗(1985)。從加西莫多到關伯侖--兼談雨果的同類人物對照。外國文學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美華(1986)。雨果與拉馬丁。法國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87)。巴爾扎克批評雨果。世界文化,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薛龍寶(1987)。略論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義。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徐鵬(1989)。俄國文學始祖和法國文學泰斗--普希金和雨果的比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任合生(1992)。兩位大師筆下的滑鐵盧戰役--司湯達與雨果的小說藝術手法比較分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郭宏安(1993)。詩人中的畫家和畫家中的詩人--波德萊爾論雨果和德拉克洛瓦。外國文學評論,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宋何勤(1993)。明珠的瑕疵與明珠的隕落--談雨果美醜對照原則下的愛斯梅哈爾達。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姚文放(1994)。王國維與雨果的戲劇史研究之比較。藝術百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孔祥霞(1997)。論巴金與雨果。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郭玉生、曾耀農(2002)。論中世紀聖維克托的雨果的美學思想。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宋興斌(2002)。失敗的英雄和英雄的失敗--雨果、海明威人生觀比較。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波(2002)。波德萊爾:雨果的模仿者。四川外語學院學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黎蘭(2003)。從雨果、波德萊爾到馬拉美--前期象徵主義及其傳統。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岳添(2005)。從拉伯雷到雨果--從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談起。外國文學評論,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顏翔林(1986)。論雨果三巨著的沖突藝術美。外國文學研究,3,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俞志(1981)。雨果和《悲慘世界》。電影評介,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晶(1982)。雨果 《悲慘世界》的浪漫主義特色。語文學刊,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萬瑩華(1985)。從《悲慘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胡士珍(1995)。雨果的《悲慘世界》及其他。中文自修,7,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高韻青(1998)。從《悲慘世界》中冉阿讓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外交學院學報,3,8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楊一飛(1998)。從《悲慘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人道主義。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4,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淑琴(2001)。從《悲慘世界》看雨果的宗教觀。寧夏社會科學,6,114-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漢雄(2002)。一部氣勢磅情操高尚的史詩--雨果的《悲慘世界》。語文天地,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汪敏萍(2004)。從《悲慘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看雨果的女性觀。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瑞璜(1982)。讀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關于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懷化學院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金易(1982)。從《巴黎聖母院》看雨果浪漫主義文藝觀。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肖篤宋(2006)。19世紀法國下層人民悲慘生活的畫卷--雨果和他的《悲慘世界》。少年作文輔導(中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勝(1997)。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藝觀及其在《巴黎聖母院》中的表現。福州師專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榮(1996)。從《巴黎聖母院》看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藝觀。陝西教育學院學報,3/4,80-8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國棟(1999)。美醜辯證法--從《巴黎聖母院》看雨果的審美追求。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林桂興(2000)。善與惡的角--讀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學文科參考資料,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夏臘初(2001)。謳歌自然鞭撻文明--從《巴黎聖母院》的對比描寫看雨果的歷史觀。黃岡師范學院學報,6,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豐虹(2005)。不朽的雨果,不朽的《巴黎聖母院》。新作文(初中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何其芳(1981)。雨果的《九三年》。文學評論,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學錦、王毅(1981)。雨果對革命的思索--關于《九三年》的人道主義。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熊玉鵬(1981)。雨果的局限與人道主義的兩重性--讀《九三年》。文學評論,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韋遨宇(1985)。對原始人性的追求--試析雨果《九三年》中的兒童主題動機。法國研究,4,7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謝占杰(1992)。正義思想與傑出作家的矛盾--論雨果《九三年》思想藝術之得失。許昌學院學報,4,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胡遲(1998)。選擇的艱難--重讀雨果的《九三年》。名作欣賞,3,8-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金琪(1999)。從《九三年》看雨果的世界觀。長白學刊,6,9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焦鳳珍(1983)。笑面下的愛與恨。雨果創作評論集,181-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楊歡(2002)。析雨果《笑面人》中插話的作用。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9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馮光榮(2003)。從《死囚末日記》看雨果對小說發展所做的貢獻。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3,10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蔡毅(1984)。從雨果的《海上勞工》看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雲南社會科學,2,95-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江伙生(1982)。滿腔憤怒的控訴,滿懷深切的同情--評雨果和他的優秀短篇小說《克洛德.格》。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徐紅(1984)。雨果的《克洛德.格》淺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方文開(2003)。朱寧:從《克洛德.格》看雨果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思考。臨沂師範學院學報,5,11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譚善(1993)。深刻的主題、正義的呼聲--評雨果《克洛德.格》的主題。外國文學研究,2,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羅文敏(2006)。對雨果筆下克洛德的角色定位。社科縱橫,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魏善浩(1983)。雨果的藝術魔棍--漫談《歐那尼》。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念茲(1983)。試論雨果的浪漫戲劇《歐那尼》。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6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焦鳳珍(1986)。從《懲罰集》看雨果的自我形象。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7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甘運杰(1989)。論雨果及其《懲罰集》。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5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肖厚德(1984)。雨果和他的《靜觀集》。法國研究,3,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鄭克魯(1989)。失女之痛--雨果《靜觀集》中的組詩《給女兒的詩》。名作欣賞,5,74-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徐知免(1986)。雨果和巴黎公社--讀《兇年集》。法國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書立(1995)。浪漫主義的里程碑--雨果的《〈克倫威爾〉序言》。北方論叢,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王茂恒(2002)。詩.樂章.論著--雨果《悼念喬治.桑》賞析。閱讀與寫作,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沈洋(2005)。雨果的新型史詩--《歷代傳說》。上海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羅小軍(2003)。大師的眼睛--雨果《雛菊》賞析。閱讀與寫作,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程然(1982)。雨果的美醜對照及其在小說中的運用。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融(1982)。試論雨果小說的藝術風格。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林學錦(1983)。雨果小說中愛情描寫的道德美。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14-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葉新源、鐘家蓮(1986)。試論雨果小說的藝術對比美。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3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邱運華(1987)。雨果的人物形象對立面轉化系列。外國文學研究,1,31-34+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路凱(1987)。論雨果小說的對照藝術。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郭秀媛(1988)。論雨果之克羅德形象。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張式平(1990)。輿譽學初探--兼及雨果小說在英國。北京社會科學,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梁紅鷹(1991)。雨果小說的哲理化追求芻議。語文學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李倩(1996)。人性、人道、革命和愛--雨果小說對愛的獨特理解。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劉軍(1997)。試論雨果小說的美學觀念。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68-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德燊(2001)。雨果小說美醜對照現象的宏觀把握。學術論壇,4,10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柏令茂(2000)。雨果小說的兩大修辭法。法國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鄭克魯(1999)。雨果小說創作簡論。臺州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柳鳴九(1997)。長存不朽的奇跡--《雨果文集》小說作品序。出版廣角,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彭敏(1997)。對人類進步的探索與追求--試論雨果小說的思想體系。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2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張梅松(2001)。關于雨果小說中的插敘。名作欣賞,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鄭克魯(2002)。論雨果小說的心理描寫。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8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榮新、熊小偉(2002)。雨果和他的小說。閱讀與鑒賞,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楊中舉(2002)。善惡美醜的多重變奏--論雨果小說人物的類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8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王一玫、尚顯成(2003)。論雨果長篇小說的衝突藝術美。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5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李爾煜(2003)。理想與現實撞擊的永恒火花--維克多.雨果小說創作方法再探索。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2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聞家駟(1983)。雨果詩選譯四首。法國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何岳球(2007)。在審美觀念的轉折點上--雨果小說創作中的審醜觀念。理論月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羅文敏(2006)。對雨果筆下克洛德的角色定位。社科縱橫,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羅大岡(1985)。雨果,偉大的人民詩人。國外文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聞家駟(1985)。雨果的詩歌。國外文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聞家駟(1985)。雨果詩兩首。國外文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李夏裔(1985)。偉大的史詩詩人雨果。法國研究,4,9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1985)。雨果詩選譯。法國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鄧永忠(1989)。認識作為詩人的雨果--評《雨果詩選》。法國研究,2,8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郭兵兵(1997)。愛國主義的詩歌瑰寶--讀雨果的《最后的誓言》。法國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江伙生(1985)。有翅的詩神--雨果逝世百年祭。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韋曉琴(1985)。雨果詩作中的同位語隱喻。法國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邱祖發(1991)。淺析雨果的社會抒情詩。韶關學院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柳鳴九(1998)。雨果詩歌論。外國文學評論,3,93-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鄭克魯(1999)。論雨果的詩歌創作。洛陽師範學院學報,1,7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薛敬梅(2000)。詩人的墮落和雨果的激情。黃岡師範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賀子壯(1981)。雨果與戲劇。上海戲劇,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許淵沖(1985)。雨果戲劇的真、善、美。外國文學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邵桂蘭、王建高(1989)。雨果的戲劇創作及其美學思想。齊魯藝苑,3,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王建高(1994)。談雨果的戲劇創作。戲文,2,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王一玫(2006)。體現真善美的典範--雨果的戲劇。理論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世欽(1993)。談雨果散文的寫作技巧。新聞與寫作,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李廣博(1982)。促進人性的復歸,鞭笞人性的異化--雨果小說中的人道主義問題。外國文學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續楓林(1982)。雨果的人道主義和政治傾向。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朱祖謀(1985)。論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的發展。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汪劍鳴(1985)。論雨果的人道主義--紀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曹讓庭(1985)。略談雨果的浪漫主義創作及其人道主義思想--紀念雨果逝世100周年。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葉萌(1985)。人道主義與雨果--紀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仝祥民(1986)。談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10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陳立富(1987)。雨果創作中的人道主義。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林學錦、詹揚文(1994)。試論雨果小說中神父形象的人道主義內涵。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3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吳廷美(1996)。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的內涵及其發展軌跡。四川外語學院學報,3,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曹曉青(1996)。論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河北學刊,1,7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李艾蘭(1997)。人道主義--雨果小說的靈魂。新聞出版交流,4,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曾熹(1999)。人道主義聖手--雨果。閱讀與寫作,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徐鴻榮(2000)。論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雨果創作思想發展軌跡。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10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唐曉寧(2003)。淺談雨果小說中的人道主義思想。徐州教育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陳融(2005)。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作文世界(高中),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余迎勝(2006)。雨果的人道主義和對照原則。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1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彭新竹(2006)。雨果的人道主義。文史博覽,24,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葉萌(1984)。從雨果看浪漫主義。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薛龍寶(1986)。文學必須追隨時代而進步--讀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論。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7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王明居(1986)。簡論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藝思想。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66-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寧殿弼(1992)。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宣言--雨果美學思想略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王勝(1997)。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藝觀及其在《巴黎聖母院》中的表現。福州師專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陳許(2003)。作為批評家的雨果--論雨果對浪漫主義文學的理論貢獻。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李偉民(2003)。雨果的浪漫主義莎評對我們的啟示。四川外語學院學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沈露儒(2005)。論雨果浪漫主義小說中的理想因素。江西社會科學,2,8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傅金祥(2002)。海納百川的人文向度--讀《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兼及雨果的價值尺度給我們的啟示。濱州師專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程曾厚(2001)。戈東夫婦和《雨果通信全集》。出版廣角,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鄭山明(1985)。試論雨果文藝思想中的真實觀--紀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零陵學院學報,1,116-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江建文(1983)。論雨果文學思想和創作中的現實主義因素。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盛雪梅(2007)。雨果與法國浪漫主義戲劇美學。藝術百家,1,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傅金祥、熔巖(2005)。在心頭咆哮--讀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名作欣賞,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陳友書(1982)。雨果文學思想概說。天津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曉青(1992)。試論雨果創作內涵的獨特品格。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4,118-122+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寧殿弼(1992)。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宣言--雨果美學思想略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馮壽農(1985)。雨果美學對照系統淺探。法國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金湖(1985)。論加西莫多式的美醜對比--雨果美學思想管窺。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陳德超(1984)。生活本源論是雨果藝術觀的核心--和柳鳴九同志商榷。社會科學研究,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練羽(1996)。論雨果酷愛的幾種藝術表現手法。廣西教育學院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張序(1999)。試析維克托.雨果的文藝天才觀。天府新論,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李鵬(2005)。雨果文學思想新論。江西社會科學,3,107-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那日蘇(2006)。美女與「野獸」的結合--談雨果作品創作另類傾向。語文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王泰來(1985)。從善惡觀看雨果作品中的現代性。國外文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吳邦文(1996)。雨果的宗教觀與創作。重慶師院學報,3,6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朱維(2006)。雨果宗教觀的發展歷程及其特點。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102-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汪劍鳴(1985)。文壇的泰斗不朽的一生--紀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羅大岡(1985)。試論雨果。法國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董純(1985)。天才的幻象--維克多.雨果的神奇繪畫。世界美術,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郁青、珞騾(1985)。紀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紀要。法國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柳鳴九(1985)。文學話古:雨果與創作自由。讀書,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利奧.N.米勒蒂克.羅賓(1988)。維克多.雨果在本世紀的遭遇。中國出版,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周一兵(1998)。有血有肉的雨果。世界文化,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沈大力(2002)。二十一世紀雨果年。中外文化交流,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勞旺(2002)。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雨果誕生200周年紀念大會在京召開。外國文學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張放(2002)。雨果與良心--威爾克。法語學習,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克洛德.魯阿、孫桂榮(2002)。雨果與歷史。法語學習,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柳鳴九(2002)。雨果:雄踞文學時空的王者。出版廣角,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洪波(2002)。雨果的共和思想解讀--紀念雨果誕辰二百周年。歷史教學問題,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馮光榮(2002)。爭取和捍衛自由的戰士紀念維克多.雨果誕辰200周年。法國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柳鳴九(2003)。美文家雨果。語文新圃,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楊令飛(2003)。是歷史進步還是社會倒退--論維克多.雨果對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批判。思想戰線,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余杭(2005)。維克多.雨果雄踞時空的王者。世界中學生文摘,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吳夜(2005)。派往人間的普羅米修斯--紀念雨果逝世120周年。黃山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劉法民(2005)。雨果的grotesque理論名曰「怪誕」而非「滑稽醜怪」。外國文學,2005(1),108-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2005)。雨果作品插圖選。出版史料,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陳思和(1997)。雨果及其作品在中國。中國比較文學,4,88-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阮若缺(2000)。從《一個死囚的末日》看雨果現象。當代,179,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耿文忠(1999)。從《悲慘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秋紅、柳鳴九(1988)。雨果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子毅、陳由己(1904)。慘世界。上海:鏡今書局:東大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曼殊(1921)。悲慘世界。上海:泰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紆(1906)。慘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作人(1906)。孤兒記。上海:小說林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商務印書館編譯所(1907)。孤星淚。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于、李丹(1929)。可憐的人。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柯蓬洲(1933)。少年哀史。上海: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夢麟(1934)。悲慘世界。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敬祥(1940)。悲慘世界。上海: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微林(1944)。悲慘世界第一部:芳汀。重慶:自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澤人(1951)。銀燭台。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光熙、岳峰(1953)。悲慘世界。上海:國際文化服務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敬祥(1957)。悲慘世界。臺北: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啟明書局編譯所(1957)。悲慘世界。臺北: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丹(1990)。悲慘世界(1) :芳汀。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丹(1990)。悲慘世界(2):柯賽特。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丹(1959)。悲慘世界。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蘇曼殊(1966)。孤星淚。台南:文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敬祥(1966)。悲慘世界。香港: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68)。悲慘世界。台南:西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遠景編輯部(1970)。悲慘世界。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雨果(1971)。孤星淚。台南:西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丹(1978)。悲慘世界1-2。上海: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文(1987)。悲慘世界。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喜美出版社(1980)。悲慘世界。臺北:喜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丹(1988)。悲慘世界(4):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丹尼街的英雄血。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81)。孤星淚。臺北:五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丹、昕若(1981)。悲慘世界。武漢:長江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丹(1990)。悲慘世界(5):冉阿讓。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87)。悲慘世界。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振孫(1988)。悲慘世界。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丹(1990)。悲慘世界(3):馬呂斯。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自強(1990)。悲慘世界。北京:上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91)。悲慘世界。台南:文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陶凡震(1991)。悲慘世界。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丹、方于(1992)。悲慘世界。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鍾文(1992)。悲慘世界。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玖野(1995)。悲慘世界。台中:三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瑞綿(1997)。孤星淚。臺北:帝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光遠(1997)。孤星淚。台南:祥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楊玉娘(1998)。孤星淚。臺北:國際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998)。悲慘世界。台南:祥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玉民(1999)。悲慘世界。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馨卉(1999)。悲慘世界。台中:三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蕭逢年(2000)。悲慘世界。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李丹、方于(2001)。悲慘世界。臺北:光復網際網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丹(1979)。珂賽特。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畢東嶽(1960)。珂賽特。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畢東嶽(1960)。悲慘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宗寶(1960)。流浪兒。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宗寶(1960)。悲慘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丹(1990)。伽弗洛什。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丹(1990)。悲慘世界。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東亞病夫(1928)。鐘樓怪人。上海:真善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俞忽(1923)。活冤孽。上海: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越裔(1946)。鐘樓怪人。上海: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敬容(1949)。巴黎聖母院。上海: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敬容(1950)。巴黎聖母院。北京: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宗侃(1957)。鐘樓怪人。臺北:新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鍾斯(1980)。鐘樓怪人。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敬容(1980)。巴黎聖母院。貴陽:貴州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敬容(1992)。巴黎聖母院。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鍾斯(1992)。鐘樓怪人。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懷遠(1986)。巴黎聖母院。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管震湖(1989)。巴黎聖母院。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管震湖(1990)。巴黎聖母院。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潘麗珍(1994)。巴黎聖母院。杭州:浙江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陳宗寶(1995)。巴黎聖母院。長沙:湖南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管震湖(1996)。鐘樓怪人。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但未麗(1999)。鐘樓怪人。臺北:大步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李玉民(1999)。巴黎聖母院。北京:北京燕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東亞病夫(1913)。九十三年。上海:有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林紆、毛文鍾(1921)。雙雄義死錄。上海: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曾樸(1931)。九十三年。上海:真美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董時光(1948)。九十三年。上海: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靜菁(1958)。雙雄義死錄。臺北:新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鄭永慧(1964)。九三年。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鄭永慧(1978)。九三年。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鄭永慧(1979)。九三年。長春:吉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桂裕芳(1998)。九三年。南京:譯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魯贗(1962)。笑面人。上海:上海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魯贗(1993)。笑面人。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鄭永蔥(1979)。笑面人。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程學鑫、連宇(1980)。笑面人。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魯贗。笑面人。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狄楚清(1910)。噫有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平情主人(1928)。噫有情。上海:真美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羅玉君(1980)。海上勞工。成都:四川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樂(1995)。海上勞工。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邱韻鋒(1929)。死囚之末日。上海:現代展望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邱韻鐸(1929)。死囚末日記。上海:現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黃峰(1949)。鐵窗末日。上海: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平漚(1957)。死囚末日記。上海:新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包天笑(1905)。俠奴血。上海:小說林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魯膺(1956)。布格--雅加爾。上海:上海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沈寶基(1959)。葛洛特.格。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劉方(1988)。冰島惡魔。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許淵衝(1986)。雨果戲劇選。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包天笑、徐卓呆(1910)。犠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東亞病夫(1930)。項日樂。上海: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張道藩(1946)。狄四娘。上海: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劉小蔥(1983)。安琪羅。上海:外語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東亞病夫(1927)。呂伯蘭。上海:真美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東亞病夫(1927)。歐那尼。上海:真善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陳瘦竹(1947)。歐那尼。上海:群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東亞病夫(1927)。梟歟。上海:有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1927)。呂克蘭斯鮑夏。上海:真美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李健吾(1954)。寶劍。上海:平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李健吾(1957)。寶劍。上海:新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顧維熊(1935)。囂俄的情書。上海: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1956)。囂俄情書。臺北:啟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顧維熊(1988)。雨果的情書:給未婚妻德信札。西安:華岳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白丁(1988)。雨果情書選。長沙:湖南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張政(1997)。雨果情書。南京: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聞家駟(1955)。雨果詩選。北京:作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沈寶基(1985)。雨果詩選。長沙: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聞家駟(1986)。雨果詩抄。北京:外國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雨果、程抱一(1984)。法國七人詩選。長沙: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沈寶基(1985)。雨果詩選。長沙: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沈寶基(1986)。雨果抒情詩選。江蘇: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程曾厚(1986)。雨果詩選。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張秋紅(1986)。雨果詩選。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程曾厚(1988)。繁花似錦的五月:雨果詩選。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張秋紅(1999)。雨果詩歌集。石家莊:河北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程曾厚(2000)。雨果詩選。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張秋紅(1992)。雨果抒情詩100首。濟南:山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柳明九(1980)。雨果論文學。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鄭克魯(1995)。雨果散文選。天津:百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柳鳴九(1996)。雨果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丁世忠(2001)。威廉.莎士比亞。北京:團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鄭克魯(1991)。雨果隨筆見聞錄。上海: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劉華(1995)。萊茵河。石家莊:花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聞家駟(1978)。夜聽海禱。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紋綺(1988)。雨果妙語錄。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林鬱(1990)。雨果語錄。臺北:智慧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雨果小說故事總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Lichet, Raymond、尤頌熙、陳莎(1988)。維克多.雨果的生平及其著作。北京: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鄭克魯(1990)。雨果。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李明濤(1993)。雨果。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張秋紅、柳鳴九(1998)。雨果文集。石家莊: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李克臣、周音(1998)。浪漫旗手:雨果。西安:太白文藝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柳鳴九(2001)。走近雨果。石家莊: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吳錫德、劉復生(2002)。認識雨果(紀念雨果誕辰200週年特刊)。臺北:麥田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敏風(2002)。凝視雨果。上海:遠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程曾厚(2002)。雨果繪畫。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羅芃、馮棠、孟華(1997)。法國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陳振堯(1995)。法國文學史。臺北:天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蘇曼殊(19031008)。慘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卞昭慈(1983)。一曲幻歌辨美醜--《巴黎聖母院》的浪漫主義手法。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易(1983)。從《巴黎聖母院》看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藝觀。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子春(1983)。《巴黎聖母院》的對照藝術。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世君(1983)。論《巴黎聖母院》人物形象的圓心結構和描寫的多層次對照。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學錦、王毅(1983)。雨果對革命的思索--關於《九三年》的人道主義。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慧君(1983)。西穆爾登與羅伯斯庇爾--《九三年》人物形象管見。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一民(1983)。人的頌歌--《海上勞工》讀後。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忠祥(1983)。主體結構、組成部分及其他--讀《布格--雅加爾》。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耀之(1983)。論中篇小說《死囚末日記》。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伙生(1983)。憤怒的控訴、深切的同--評雨果的短篇小說《克洛德.格》。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知免(1983)。《歐那尼》的歷史意義。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甘運杰(1983)。思想的喇叭、藝術的高塔--試論雨果的《懲罰集》。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廣博(1983)。善必然戰勝惡--試論雨果小說中的人道主義。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漢津(1983)。雨果詩歌的音韻和語言藝術。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學錦、王毅(1983)。雨果對革命的思索--關於《九三年》的人道主義。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廣博(1983)。善必然戰勝惡--試論雨果小說中的人道主義。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駿章(1983)。給浪漫主義應有的歷史地位。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易(1983)。從《巴黎聖母院》看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藝觀。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柳鳴九(1983)。雨果和他的創作。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曹讓庭(1983)。雨果的文藝觀。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翁長浩(1983)。略論雨果的文學自由主義。雨果創作評論集。南寧: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錢林森(1995)。雨果與中國。法國作家與中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錫德(2002)。重新閱讀雨果的時代。認識雨果(紀念雨果誕辰200 週年特刊)。臺北:麥田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